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

↑ 点击上方蓝字「IT桔子」

每天了解一点创投圈


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_第1张图片


作者:Judy

来源:IT桔子(itjuzi521)



2019 年 7 月,甘剑平重新出发,跟多年工作伙伴胡斌一起创办「渶策资本」,兄弟俩游走美国 3 个月,顺利募集到 3.51888 亿美元的首期基金。
「渶」字生僻,甘剑平开玩笑解释:「要带点水,水能旺财」;3.51888 亿有零有整,甘剑平笑说:「首期基金嘛,图个吉利。」
这位主导投资了携程网、哔哩哔哩、大众点评、美图、Musical.ly 等等公司、过去十几年为 LP 带来过超 10 亿美金真金白银回报的、被圈内人士称为 JP 的投资人所有言谈背后都体现着自己「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定位,他的追求和价值感在于「给 LP 带来真金白银的投资回报。」
因为其主导投资或担任董事的公司连续上市,纽约时代广场在 2018 年甚至打出了「NASDAQ Welcomes JP GAN」字样。


现在,致力于组织一个小而美基金的甘剑平,一举一动都受到业内的关注。在 IT 桔子最近的专访中,甘剑平透露渶策已经有投出去 3000 万美金,涉及 4 个项目,投资方向依然围绕他和团队熟悉的互联网消费。创业近半年,渶策现有 9 位同事,其中不乏 90、95 后年轻投资人。
在这次「创业」途中,甘剑平如何募资、为什么不追求更大规模的基金、又如何带团队、在很多机构转向 To B 时为何他坚持投资「互联网消费」……
他曾对媒体表达过一些特别的观点: 「在一个特定投资阶段基金规模往往和回报成反比」、「不太相信 VC 可以企业化运作」、「不太喜欢投那些靠政府关系做生意的企业」、「现在不是寒冬,我有数据支撑」 —— 我们全都聊了一下。



「在一个特定投资阶段基金规模往往和回报成反比」


IT 桔子:渶策现在有开始投案子了吗?
甘剑平:对,我们已经投了 4 个项目,到目前为止总共投出去差不多 3000 万美元。
IT 桔子:都是哪些方面的项目?
甘剑平:都是互联网消费。比如宠物行业、通过新媒体做垂直电商类等等。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具体项目。
IT 桔子:在这种大环境下,渶策能够在三个月内完成超过 3.5 亿美金的募集,背后的核心能力有哪些?LP 对新基金最关心的点是什么?
甘剑平:我觉得最主要的肯定是我们这个团队从启明出来,在过去为很多投资人收获了很好的回报,我们也有很好的投资和实体企业运营的经验,所以我觉得投资人还是比较相信我们能够把基金做好,当然,募集过程中我觉得大家对我们团队都很有信心。
更多的一些问题可能是关于宏观环境的,比如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如我们所看好的消费领域是不是消费降级,比如整体的中美宏观环境,我想可能更多的问题在这个方面。
IT 桔子:所以你会给出怎样的回应来说服他们?
甘剑平:我想有一点,虽然中国现在 GDP 增长从几年前的 10%(左右)回落到 6%(左右),但 6% 还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是几万亿美元的 GDP 总产值,那 6% 的增速也是非常非常可观的,一个小国家百分之十几的增长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所以这一点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作为一个全球化的投资人,以中国的经济地位,很多公司、很多投资人是没有办法,是必须去布局中国投资的。
另外消费方面,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所谓的消费降级,其实是在消费升级,只不过在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的情况下,有一些公司能够在四线、五线找到一些之前还没有触摸过很多互联网产品或者电商的一些人群,用相对比较简单粗暴便宜的方法,获得了这样的客户。但总体来讲,对他们来讲也是消费升级,他们能够在互联网上买到更好、性价比更高的一些产品,这本身也是升级。
IT 桔子:为什么优先选择募集美元基金,有募人民币基金的计划吗?
甘剑平:美元基金可能我们之前更加熟门熟路一点,相对来说 LP 来源比较稳定一点。人民币基金肯定还是有计划的,我们想明年开始募集。
IT 桔子:你曾表示你并不追求基金规模的大,「在一个特定投资阶段基金规模往往和回报成反比。」这个是怎么理解?
甘剑平:从简单数学角度来讲就很容易——你有一个 3 亿美金的基金,如果你能够赚 10 个亿,那就是 4 倍回报,对吧?如果你是一个 10 亿美金的基金,你赚 10 个亿就 2 倍。相对来讲 10 个亿美金赚 2 倍要比 3 个亿美金赚 3 倍,相对来讲会比较困难一点。因为毕竟整个市场或者资本市场的容量也就这么大,对吧?
IT 桔子: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逻辑?
甘剑平:对,通常是这样。另外如果基金大了肯定是需要更多的投资人去做,相对来讲,对风险、对回报的把控就不是那么的好——小而美的基金,人少一点、决策容易一点,能够有更快的速度,得到更好的项目,在判断上也可以更加精准一点。



「不太相信 VC 可以企业化运作」


IT 桔子:你一直强调做小而美的基金。现在国内的很多投资机构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企业化、平台化,大家有募资团队、有投后部门、投资团队所看方向也分的很清楚。你曾表达「不太相信 VC 可以企业化运作」,这个观点怎么理解?
甘剑平:因为对一个项目的风险和回报的判断,对市场的判断,很多对未来一些技术、产品和创始人的判断都是见仁见智,所以很难去说把一个项目拆解成前台、中台、后台来分期服务,对吧?一个投资人必须对这种风险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要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把项目做了,必须从头到尾跟下去,如果都是流水线操作就很难把你对一些未知因素的判断体现出来。
IT 桔子:就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如果以硅谷为标杆旗舰,就是硅谷的 VC 们会更偏向于企业化,还是比较个人游侠式的?
甘剑平:我觉得绝大多数硅谷的都是游侠式的,像知名的 Benchmark 基本上都是这样,几个合伙人带几个人,就开始做投资,也没有什么很强的团队,就是一个合伙人确保投中他社交网络里最优秀的创业者,陪伴他们从小一点点做大,这都是一个通常的做法。
IT 桔子:中国风投也经历了大概 20 多年的发展,现在跟硅谷相比,它的成熟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甘剑平:我觉得应该已经差不多了,每年基金募集的金额数量、从业人员、回报等等,我觉得基本上都是跟硅谷平起平坐。一些新的技术,尤其是应用的技术可能已经远远超过硅谷。比如说中国的的移动支付,大家出门基本上都不带钱,但去海外可能还没有到这个程度,包括外卖、人脸识别,我觉得这些技术都已经远远超过或者基本上跟硅谷的水平平起平坐。
另外,现在中国的市场还有很丰富的退出渠道,不管是去香港或者在内地,创业板、科创板等等;中国的兼并收购也是非常的活跃,BAT、头条等等都是非常活跃地在收购公司。



「VC 的行业经验体现在基金整体管理上」


IT 桔子:渶策现在投资团队的构成是怎么样的?
甘剑平:我们创始团队是 5 位同事,截止到昨天我们已经有 9 个同事,包括我。创始团队最主要的创始合伙人叫胡斌,胡斌也是我在启明的合伙人,他在启明前后工作过 7 年,投了很多很好的项目,比如说像知乎、多盟等等,他之前也在掌趣和 A 股上市公司做过 CEO;也是互联网最早的从业人员,1999 年、2000 年就在新浪、搜狐、空中网工作,所以我和他是最主要的创始合伙人。
我们另外有一位同事也是从启明出来,叫严靖凯,他过去在启明工作了 4 年时间,投了蛮多也蛮有意思的项目。我们三个是最早的创始投资团队。
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_第2张图片

甘剑平

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_第3张图片

胡斌

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_第4张图片

严靖凯


在过去 4 个月也有 3 位投资经理加入到我们这边,都是很年轻,90 后甚至于 95 后,有复旦、北大毕业的,在各个行业里面工作了几年,现在加入渶策做投资经理,所以我们投资团队从 3 位成功的翻倍变成了 6 位员工。
IT 桔子:还有 3 位是负责什么?
甘剑平:是我们 office 的行政,还有我们的助理,帮我们做一些支持的工作。
IT 桔子:有专门的投后人员吗?
甘剑平:我们不分投前、投后,渶策是只要你投了就得负责一辈子。
IT 桔子:创业这几个月有没有初步的形成渶策的团队风格,或者新的基金文化?
甘剑平:我觉得我们还是延续之前的一些做法、打法吧,一个特种兵狙击手的这种状态,尽量的做到快准狠,能够很快的捕捉到市场的变化,寻找到每一个细分赛道的领跑者或者领先的企业,给予足够的资金陪伴他们成长。
IT 桔子:渶策的合伙人或投资经理每个人会有分别关注的细分方向吗?
甘剑平:没有,我们在一个时间段都会同时看或者研究多个细分方向。我们最近比较关注的可能是「可回收领域」,一些 3C 产品也好,奢侈品包包手表也好,可以二次利用三次利用的,包括垃圾分类等等。这些都是跟技术和消费有关的项目。
IT 桔子:所以大家一起来看同样的方向的话,这也算是你做团队建设、培养新人的方式吧?
甘剑平:是,那肯定是。我们其实没有一个所谓的新人培训的机制,合伙人带队一起去看项目,每周一我们开内部讨论,投委会会议大家一起参与,就是我认为最好的在工作上的培训。
IT 桔子:刚才你也讲渶策现在有一些 90 后、95 后的年轻投资人,也有投出不错的项目。
甘剑平:对。
IT 桔子:所以反过来讲的——你在 VC 这个行业从业很久了,那么 VC 行业的经验积累体现在哪些地方?
甘剑平:我觉得经验积累有很多是在对大方向和一些赛道的判断,同时也对风险和回报之间平衡的判断。我以前也说过,投资人永远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纠结。因为有的项目看上去很不错,但同时风险又很大,有的项目可能相对比较平稳,但是有可能回报不是那么好。那作为一个资深投资人,我相信我能够比一些年轻人更好的在这种风险和回报或者说恐惧和贪婪中做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年轻人可能更多的看到的是回报,如果这样、这样、这样公司就会成为什么样、什么样、什么样。那反过来讲,如果「那件」事情发生,公司可能就会变成什么都不是,所以这是我做的一个工作——对风险的管控和把控,包括对整个基金的布局,要做出更好的判断。我不是只看单一项目,我必须为整个基金负责。
一些年轻投资人更多看的是单一项目,那如果我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培养他们去有这种风险和回报的平衡意识,那我想我们整个基金还会做得非常不错,哪怕单一的一个项目出现一些问题。
IT 桔子:你提到风险把控——前几年市场风口不断,甚至一些项目遭到头部机构的争抢,大家也都有自洽的逻辑解释为什么要投——如果它恰好不在你研究方向,如何才能不受诱惑和干扰,不看它?
甘剑平: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满地是黄金,在一定的时间点,只要努力,只要用功,基本上干什么都能够有不错的回报。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人跑出来,有人做成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公司,这也是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
虽然有很多机会,但是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资金是有成本的,在我们人不是那么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专注。这更多的考验我作为一个主要合伙人之一,对大局势的判断和对行业的判断。



「我不适合投那些靠政府关系的企业项目」


IT 桔子:你在多次媒体采访中表达过「不太喜欢投那些靠政府关系做生意的企业」,但是好像在中国的社会环境里,甚至有一些机构或者是企业会把这种资源关系当作自己的竞争优势。可以解释下你的看法吗?
甘剑平:中国满地是黄金,有各种各样做生意的方法,大家都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那我不太适合,所以我就选择不参与这样的投资,不代表它好或者不好。
IT 桔子:哦,只是你觉得自己不合适?
甘剑平:对,我以前开玩笑说我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学院派的投资人,之前也是学金融的,学经济的,所以可能对这些市场上的博弈会更加理性,通过一些商业理论或者数据来做一些决策,这是我擅长做的事情,那刚刚说的那种做法可能就不是我的分析方法,所以不符合我的投资逻辑,那我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去做一个好的判断,所以之前也说过,不懂的不投,那既然我不懂那我就不投,不参与不代表不好。
IT 桔子:你对自己「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定位十分清晰。

甘剑平:那肯定,之所以我能够比较快的募集到资金,是有很多投资人相信我会为他们负责,过去 20 年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些小的利益冲突上做出不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也得到他们的信任。



95 后的消费观、消费习惯中隐藏着大机会


IT 桔子:渶策持续关注互联网和大消费的一个重点因素是『Z 世代』(95 后、00 后)。Z 世代有哪些特点?
甘剑平:Z 世代是指 95 后、00 后,这些人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很快的大环境里,绝大多数人都受过不错的教育——比如说餐厅、美容院的一些年轻人,很多都是有大专甚至于大学本科学位的;他们也是中国第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或者大的社会、经济动荡,他们的生活非常有安全感;Z 世代的年轻人背后有父母,有四位祖父母,他们很多人都是在不仅有一套住房,甚至有两套三套更多的房屋,他们消费实力是比较强的;Z 世代也相对有更多的梦想、更加理想主义,愿意花更多的钱在他们喜欢的东西上,比如说娱乐、文化、美食、旅游等等;在具体消费方面,他们也更喜欢二次元的东西,他们并不太在意以前传统的所谓的大品牌,他们更愿意自己去尝试,更愿意去跟他们的朋友们去交流,然后去选择购买什么东西。Z 世代的消费理念和习惯都很不一样。
IT 桔子:你们怎么能够在最早期就触达到 Z 世代的需求点或兴趣点?
甘剑平: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我从 2013 年投资 B 站到现在一直都担任董事,每次去跟他们开会都能学到很多关于年轻人的东西。另外我们有很年轻的投资经理,他们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给我们一些建议。同时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来源,比如专家网络、顾问公司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去捕捉到市场里的机会。
IT 桔子:我们从数据中看到这两年数据化、智能化,以及所谓硬科技的投资在变多,这个市场现象是否意味着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正在进行?这种变革对互联网消费带来的潜在机会有哪些?
甘剑平:大家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依赖数据,依赖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来做决策。不管是在互联网消费领域,还是在生产制造领域,或者说是一些企业内部管理运营上。我觉得未来如果哪些公司不能够在现阶段(进行数据化变革),就像 20 年前那些没有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互联网经济的公司一样,慢慢就会被淘汰了。
那么除了互联网消费之外,渶策也会关注一些智能与科技的项目。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去提高——比如说工业场景的自动化、智能化,也可以去帮助一些消费类的公司做出更好的产品选择、产品优化和市场渠道的选择工作,所以这也是我们会比较关注的所谓智能科技的行业。


IT 桔子:你不认为现在是『寒冬』,而且你有数据支撑?
甘剑平:如果从资金募集的角度看,应该是 2016 年(市场募资额)就慢慢开始下滑,但是相对比较平稳。
投资上来说,过去这两三年我觉得就不是一个寒冬——只不过是 2015、2016 年实在是太火爆、太活跃了,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调整。
如果从退出角度来讲,我觉得肯定没有什么寒冬,越来越多的公司去纳斯达克、去香港、去科创板上市,市场也有非常活跃的兼并和收购。
从创业者的热情角度来讲,可能 2015、2016 年实在是太火爆了——一个大学生没毕业也可能融资几百万,那现在没有那么容易了,只有那些优秀的、有一定经验的创业者才能够拿到融资,所以现在也不是说是冬天,只不过是之前那种激情高涨的情况稍微有些调整。
IT 桔子:其实是回归了一种比较正常的理性状态。
甘剑平:是。所以整个行业并没有冻结——如果是寒冬我觉得市场是会冻结,创业者投资人啥都不干,度假或者观望是吧?但是现在至少我们还努力地在外面跑,根据我的了解,我周围的投资人朋友也是很努力地在跑、在看项目, 只不过相对比较谨慎了一点。它是回归理性了,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氛围中了。


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_第5张图片



推荐阅读


融资超 20 亿,少儿数理思维成教育赛道新热点 | IT桔子报告

华兴资本集团2019年「年度影响力投资榜单」重磅揭晓

英诺天使基金李竹:精英创业时代到来,未来知识产权会愈发重要|对话影响力

联创永宣合伙人王宇航:产业投资是 VC 穿越周期的独木桥 | 对话影响力

联想之星王明耀:经历过周期后,对行业更有信心,也更有敬畏心 | 对话影响力


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话甘剑平:已有 6 人投资团队,一起研究 95 后的互联网消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