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红瑜
来源/ 正和岛(ID:zhenghedao)
近日,柳传志宣告退休。
没有演讲,没有发布会,如此低调,却仍引起轰动。
因为,在中国商界,无论财富权势榜单如何变换,有的人无需再排座次。
联想成立那年,40岁的柳传志,决定戒烟。
理由很简单。“办公司少不了交际,当时好烟五毛钱一盒,如果公司上下都这样的花销,钱花不起。”
后来,柳传志做了个总结:“一辈子没抽过好烟,戒了就没有再吸过”。
他们在满是灰尘的屋子,召开了联想历史上第一次“小平房会议”。
三个长条凳上坐着公司的全体员工。第一个议程是打扫卫生。
那一年,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提出“一院两制”改革。
为了推动高科技产业化,周光召顶住压力,支持一部分科研人员出来办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谁也不知道,柳传志等这个机会等了多久。此前,柳传志在中科院六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研究。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就这样,40岁的柳传志当上了生意人。
“研究所里给了我20万元钱,我就用这20万和10个老同事一块起家,很不幸这20万很快就被人骗走了14万。”
那段时间,柳传志一家6口人,住在十二平米的房子里。
“所有的床都是折叠的,白天呼啦就推回去了,晚上全拉出来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落脚”。
他没日没夜地到处兜售旱冰鞋、甩卖电子表、批发过服装,试图找到每一个可以赚钱的东西,为“新技术”事业做积累。
“有一次得阑尾炎住院一周,得以休息的感觉,像进了天堂一样。”
那个年代,规则不全,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来牢狱之灾。
柳传志也没有法子,只能小心翼翼地试探。
“很多事完全按当时的规则来办,企业就办不下去,但走在半红线边缘的时候,实际上就有很大风险。
当时计算所的同事,胆子都是很小的,你就得勇敢的站出来,得承担这个责任。”
“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传志首先这样约束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
比如,从戒烟的那天起,柳传志就在心里偷下了一个狠誓:如果再抽烟,我这个企业办不好。
柳传志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果真从未再碰过一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柳传志常常在梦里惊醒,深夜出了一身冷汗。
“夜里梦见自己抽烟,大概不下20次,倒不是想抽烟,而是在梦里想到自己没遵守规定,都被吓醒。大概创业十年之后,还会做这样的梦。”
对自己严苛到神经紧张的地步。所以冯仑常常用一句话形容柳传志:
“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柳传志经历了男人所必须面对的困苦与迷惑:
兄弟反目,让他体会了什么是最深的痛。
1994年,联想到了生死关头。外国电脑厂商强势进攻中国市场,联想两年亏损2.5亿港元。
“总裁室开务虚会,布置全年业务,跟倪光南谈的很不愉快,会开不下去,我已经头疼到了没法忍受,只能到海军总院住院。”
柳传志和倪光南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联想奄奄一息,柳传志也累进了医院。“美尼尔症一发作就要死要活的。”
即使躺在病床上,柳传志还在想事情,弄得日夜睡不着。医生不得不劝诫他:
“睡一宿觉要是相当于一本书,你能不能先睡一页?睡不了一页咱睡一章、睡一句?”
后来柳传志实在是病的没有办法,只能把一切都搁下,病情才逐渐稳定。
出院后,柳传志开始了联想痛彻心扉的自救,也就是后来饱受争议的“贸工技”路线,可以用壮士断腕来形容。
人世间最大的考验,莫过于生离死别。
父亲的辞世,让柳传志知道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在”。
2003年,其父柳谷书离世。
柳传志在八宝山新礼堂为父亲致悼词。短短数语,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工作性质不同,事业有大有小,但我们每个人挣的每一个铜板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我们永远不敢忘记,我们是您的孩子!”
他记得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刚刚被解放就去看望帮助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老朋友们,结下了许多生死之交。
他记得父亲戴着阶级异己分子帽子、只发50块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每月还依旧给孤寡的老邻居赵大妈10元钱。
他想起自己17岁那年,父亲和母亲对他说:“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
父亲活着的时候,柳传志曾在多种场合提到他对自己的影响。
他说父亲极敬业,“他60多岁到香港去开办事业,贷了80万块钱,后来做成了,为国家变成5个多亿的资产。60多岁了,下雨天徒步上班,为了省下6毛钱电车费。”
他说父亲极重信誉,“像不迟到这件事情,真的就是他做得最好。什么时候请人吃饭办事情,从来守时守点,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到。”
有人看到那份悼词,字迹潦草,再也看不出柳传志以往的细腻,有几处被涂了又改,改了又涂;还有几处,被泪水晕成一片。
其悲痛难以言喻。
了解柳传志的人知道,他和父亲有多么相似。
柳传志的守时守信、自律自持、君子之风,在企业家中都是出名了的,很难挑出第二个人和其相媲。
其“教父”之名号,也是业内的最顶尖的大佬喊出来的。
“柳传志经常为了一个小小的约会等一个小时。北京堵车厉害,如果他提前到了,他就坐在车上边工作边等。”
几十年如一日,柳传志和他带的团队,甚至整个联想,都为诚信付出了非常大的成本。
但这个红利之大,同样难以用金钱测算。
雷军“花了很长时间学习柳传志,学习他管公司的方法以及他的思想、境界、方法论等”。他说:“柳传志在每一个中关村人的心里都是中关村的教父。”
王健林毫不吝啬地盛赞:“柳总的确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领袖,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个榜样。为有柳传志这样的兄长和朋友而感到骄傲。”
马云公开说,中国有柳传志,我们的柳传志和联想,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或任何企业家的教父,他就是我们中国企业界的财富。
尽管柳传志早已被商界奉为“教父”,达到如此高度的时候,我们至今还能在第一代企业家身上,看到过往的痕迹。
那种谨小慎微。
2017年,财经作家吴晓波采访柳传志。
当吴晓波称其为“教父”时,柳传志急切地拦住他的话头说:“别别,晓波,你千万别这么说,你这么说把我挂在这里很难受的。”
这种下意识的反应,令人颇为触动。
第一代企业家,习惯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习惯了在中国特殊的政商夹缝里,小心翼翼地生存。
“文革”时,一个对柳非常好的中学老师被枪毙了,对柳影响很大,“这事我心里头怎么也过不去这关。”
“回想我们那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经历,更多是缘于商业环境的制约与约束。那时候经营企业既需要经营智慧,也需要政治智慧,需要懂得忍让。”
大部分时候,柳传志总是笑脸示人。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晚上,为了向某处长汇报工作,柳传志带着几个同事在冷风中等了将近3个小时。
有人回忆起来说 “天那么冷,但是柳传志一直乐乐呵呵的,没有任何一点埋怨的意思。他还一度怕我们饿着,让我们去吃点饺子。”
他常和身边的同事说,“千万要记住,我们是要做大事的人,永远不能埋怨。”
80年代,柳创业之后,磨难无数:被机关办事员长期刁难、被迫搬迁生产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那些碰撞……各种办企业与政府打交道中会有的槛,他都经历过。
联想曾在某地投资准备建一个冷链市场,钱交完了,领导换届,下任领导上来说,这块地改为绿化带,不能投了,几千万就白交了。
何其艰难。
如果问,柳传志这些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留下了什么?
那就是超越了时代的火种。
在当时晦暗未明的中国,规则不清,政策不齐,法律也不全,有一群人硬是踩着刀尖,一点一点打开了市场经济。
柳传志常说,“我自己领悟出的道理有两个:不在改革中成为牺牲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大成于此,束缚可能亦于此。
今日的联想,有许多不能回避的历史困境——比如创始人的路线之争、创新投入过低、发展势头不振等等。
有人说,这方面联想的决心是不够的。
正如项立刚在《是什么人在黑联想》一文中所说的:
“尤其是当联想已经取得世界PC第一的位置时,在芯片,在配件,在底层业务上的投入,却畏手畏脚。
某些舆论开始怒其不争。
尤其当大家看到华为通过大量技术投入,获得了很大回报,也希望曾经远比华为强大的联想,能并驾齐驱。
大家希望联想成为一个技术领先公司,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上一个台阶。
显然,联想与大家的期望是有距离的。
面对这样的结果,公众失望的情绪渐渐化作怨言。”
但正如胡润所说:“柳传志是第一个,哪怕后面有人比他做得大,他也是第一个。”
柳传志走“贸工技”路线,是因为创立之初,联想先要活下去。
他选择做大,是希望联想有足够的体量抵御风险,只有个头儿大起来,才能完成替代,也才可能在未来完成超越。
这是“用空间换时间”的游戏。
每个时代的企业家都有其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正如一直保持中立的吴军,今年为其发声:
“联想没有做芯片,并不都是它的责任。这恰好是柳传志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紧跟国际化业务。
跟它同时代的PC系列企业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剩下来的,宏基已经不行了,惠普转型做服务了,戴尔下市了。
今天再看联想做到这样的业绩,其实已经非常好了。
可以讲,联想当年走的路,是让中国最快赶上世界步伐的路。美国的很多大公司,包括中国的企业,都用联想的机器。”
不能否认的是,联想凭一己之力,做到了全球PC第一,让中国拥有主动权,也为移动互联网打下了隐形基础。
如今,联想在全球约有5.7万名员工,业务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2019财年,联想的整体营业额达到3400亿人民币。
无论柳传志做得如何,是否错失了其他机会,他都完成了他们那代企业家的使命。
十余年前,柳传志曾在一个节目里,给“未来的企业家”写信致辞:
“可能你们有的已经在路上了,有的还没在路上,就像30年前,我只是个普通的科技人,根本没有想到我们开创的企业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有幸走上了一条创业的道路,更有幸亲历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我自己快要退出这段路途了,对你们充满了羡慕和期待。
羡慕的是,你们一上路就已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期待的是,你们会把我们的祖国带向世界的中心。”
一代人的开拓,又一代人的拼搏,生生不息才有了当下的中国。
今天,“柳传志时代”谢幕。
这或许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充满更多创新、理性和更制度化的时代,逐渐郁勃。
在诸多似是而非的口水和苛责里,柳传志还是1984年的那个柳传志,还是希望改变命运的那个工程师,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念的那个青年人。
他曾经在疑虑中前行,走两步退一步,他也有自己的局限,甚至错判过潮流,但他从来未尝改变过自己的底色。
正如《圣经·提摩太后书》中所说的一样: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他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象征,是中国商业文明的一座纪念碑。
无论如何,柳传志都配得上我们由衷的致敬,配得上这个时代的一个致敬。
参考资料:
[1]. 张亮,环球企业家:成为柳传志
[2]. 迟宇宙,柳传志是否配得上一场致敬?
[3]. 周掌柜,FT中文网:蓝顶商人柳传志
[4]. 吴军,吴军:我为联想讲两句
[5]. 马雪征,柳传志的“宽心术”:永不埋怨
[6]. 格隆汇,风云四十年 柳传志:夹缝中的中国企业教父
[7].项立刚,是什么人在黑联想
[8]. 迟宇宙,柳传志:父亲与怀念亲爱的父亲
[9]. 迟宇宙,联想前传里的柳传志:黑夜中恐惧奔跑的那个年轻人丨周末荐读
[10]. 陈为,柳传志:对企业家来说,现在是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
[11]. 苏雅村,柳传志:联想不姓柳
- END -
社群招募
欢迎加入我们的精准读者群,这里有志同道合的创投伙伴,最快最全的科技资讯,更有小饭桌记者的权威分析,公众号后台回复“群”即可!
点击阅读往期精彩回顾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百家号/搜狐新闻/一点资讯/新浪财经等20多家媒体入驻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