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胜是真正意义上创业者榜样之一。 在他眼里,没有正而八经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一两个“必杀技”,在互联网的空间里杀出一条阳光大道——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他总是被互联网界忽略其存在。 了解群众需求的最大化,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功能去满足群众需求。这是蔡文胜的致胜法宝。他因而寻找到最低的门槛介入,然后寻找最高价值的收获。
自从有了互联网,各种约会神器横空出世。不过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恐龙妹妹遇到青蛙王子的故事不时发生,网友将此类约会送了个外号叫“一剪梅”(一见就没了)。
记忆中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新闻:一位男子见到女网友后,发现照片与真人相差甚大,因嫌弃真人太丑而大打出手,原因是浪费他的时间和金钱了。
这种尴尬事情没有报道出来的想必是数不胜数,原因大家都知道,美图软件是很大因素。这个家伙制造了成千上万“爸妈都认不出来”的网络美女,令国民“颜值水平”跃升了好几个台阶。
经常听到不少女生感叹美图软件之神奇,能够分分钟把“苹果脸”变成“锥子脸”,当然也引起很多男生愤慨:这软件太坑哥了。
我们看看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先生对于美图软件的看法:“一个人美不美,除了脸蛋,气质和自信很关键。美图让人更美,常用能变自信。一旦有了自信,就会由内而外散发魅力。从这个层面讲,美图是帮中国女孩子的魅力增加了一个档次。”
草根商人蔡文胜如今让许多人变成了“男神”和“女神”,身价超过300亿。从贫穷少年到成功人士,这中间肯定不是“一键美颜”的距离。
1970年,蔡文胜诞生于石狮一个农村家庭。尽管母亲是大家闺秀,60年代家底还算殷实,不过父亲却是个31岁的穷光蛋,家里还有8个兄弟姊妹。从小穷到大的蔡文胜,6岁就开始跟父母一起种水稻,割庄稼,他8岁就开始在街上卖油条,卖冰棒。
蔡文胜高一还没上完就辍学出来做生意了,第一次创业是他15岁的时候,蔡文胜在老家街头摆摊卖打火机,上面印着比基尼女郎的图案,因为这个,城管认为有伤风化,将他抓起来关了一个星期。
好几年的时间里,这段经历都是蔡文胜挥之不去的梦魇,他发誓再见到这个城管,一定要打。“但其实不会那样,因为你不成功,以前受的苦都是痛苦的回忆。如果你成功了,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多年后,他回忆说。
从摆地摊卖日用品、到卖盗版光碟磁带、后来甚至跑去东南亚卖衣服、做水泥。丰富的社会阅历培养了蔡文胜强烈的商业嗅觉与眼光,也让他慢慢积累了最初的财富。
忙碌之中,蔡文胜也不忘给自己“充电”,从美术史看到宗教史,奥斯卡获奖电影、诺贝尔文学作品,他一个不落。除了看书,蔡文胜还喜欢看报纸。
2000年,蔡文胜在香港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名叫business.com的域名卖了750万美元,这个天文数字令蔡文胜怦然心动。
当时蔡文胜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嗅到商机的蔡文胜第二天就买了一台电脑,决定做自己的域名生意,研究了一番互联网后,蔡文胜一口气注册了2000个域名,不过半年一个都没有卖出去,一下子赔了四五万,辛辛苦苦攒了七八年的钱就打水漂了。事后他反思,问题出在其注册的域名质量不高。
2000年底,他打听到,域名注册之后每年还需要续费,如果不续费就会“掉下来”,也就是说,可以重新被注册,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抢注可能“掉下来”的有价值的域名上。
为了将赔出去的钱赚回来,蔡文胜将把著名的网站、常用拼音、地名做一个数据库,大概有10万个,光每天到期的域名可能有500个,他从中挑最好的抢注。然后,蔡文胜又从国外网站买下10万个已经掉出、和即将到期的域名清单,将两份数据中的信息匹配,然后在第一时间抢注最贵的域名。
通过这种方法,蔡文胜发现了很多普通人不会注意到的有价值的域名,2003年初,他已经抢注了5000多个域名,卖出去1000多个。
后来蔡文胜直接注册了超过10万多个域名,总估值超过10亿元,每年给他带来过千万的利润。蔡文胜曾说,如果有些域名“憋着”不卖或者没有送出的话,现在也能“富可敌国”了。
后来的爱奇艺网qiyi.com、土豆网tudou.com、创新工场chuangxin.com、暴风影音baofeng.com等网站域名都是从他那买的。凭借自己赢得的先机,蔡文胜迅速成为域名大王,并用变卖域名所带来的名望,接触到了国内最优秀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了他投资人之路。
搞投资方面,蔡文胜的风格就是决断迅速,打款果断。
早年曾把91手机助手卖给网龙,加入网龙的熊俊曾经说过:“在2009年年底一个晚上跟蔡文胜吃饭,聊了一下投资的事情。结果第二天早上就收到蔡文胜的短信:钱已打到卡上,请查收。”
收购暴风影音的过程如出一辙。面对软银、IDG、百度等强劲对手,蔡文胜选择“直接打钱”快速致胜,在竞争对手按部就班讨论、“走流程”时,他直接找到暴风影音创始人周胜军,在双方达成口头约定的半小时内,将1200万元划到对方账户。
蔡文胜称他的投资理念来自以前做传统生意:店面好不好就看人流量;有了人流量,别人要用10块钱的价格订1000条裤子,你一定要在极短时间内判断自己是否能用9元的价格进到货,否则商机转瞬即逝。
众多投资项目中,美图秀秀是蔡文胜亲自操刀的一个。
不过蔡文胜急于纠正的看法就是:美图并不只是蔡文胜投资的公司。
“大家以前搞错了,美图秀秀是我亲身参与从策划到起名的公司,整个团队都是由我以前公司的员工组成,等于有我自己的基因。”他对外界说。
美图秀秀是蔡文胜厦门团队的项目。2008年,蔡文胜把留在厦门的公司梳理出两个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吴欣鸿带领的美图秀秀。
起初“美图秀秀”也不叫“美图秀秀”,叫“美图大师”。用了两个月,蔡文胜嫌弃“大师”这个词不够通俗,不生动。就给改成了“美图秀秀”,名词加动词,一下就活泼了。
这款软件上线时,相关市场是光影魔术手和可牛影像的天下,后两者在美颜领域平分秋色。
为了迎头赶上,蔡文胜主要做了两件工作,一是将操作做到最简单极致,比同行的操作简单了数个数量级;二是大把烧钱,尤其是通过微博、论坛进行抽奖营销,培养大批忠实粉丝。
很快,美图秀秀脱颖而出。2013年,美图秀秀已经拥有4亿用户,蔡文胜意识到美图真能做成个大公司,于是他开始全力投入美图秀秀,出任董事长。
在美图,蔡文胜主要负责战略、资本、人才吸引这三方面的工作,产品的开发运营则仍由CEO吴欣鸿主抓。
蔡文胜上任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资本。2014年一年时间内,美图就完成了A、B、C三轮融资,累计融资3.6亿美元,C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20亿美元。这是蔡文胜为做世界型公司的战略资金储备。
第二把火是队伍的迅速扩充。2013年初,美图还只有50个员工。两年时间,美图员工扩充到508人。
第三把火是美图从工具到社交的转化。如何社交化是工具类应用的共同痛点。美图之前的产品,不管是美图还是美颜,都是工具类应用。而“美图”不只是为了“秀秀”,美图本身就和图片社交紧密相关,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
为了将“美图秀秀”的社交属性做到极致,在2014年蔡文胜推出了短视频社交产品“美拍”。这是一款可以把“小白”用户拍摄的视频加工成“艺术品”的强大产品,相当于动态版的美图秀秀。
“我们创了几个世界纪录。美拍推出才9个月我们就达到1亿用户。这是目前所知全世界最快达到1亿用户的APP。Facebook花了48个月,才达到1亿用户,微博用了11个月,微信用了14个月,Instagram用了23个月,这说明了市场的需求。”蔡文胜后来颇为自得的说。
美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惊人的成绩,一是因为有之前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的用户积累,二是因为产品真好用。
在美拍上,某些大号比其他社交平台更具活跃度。比如歌手曹格,2015年,他的微博只有600万粉丝,但在美拍之后有了2000万,他刚好是用美拍的同期在《爸爸去哪儿》红了。
在蔡文胜看来,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PC互联网是以文字交流为中心,而移动互联网是图片、甚至视频的时代。现在三、四线城市一些用户可能因为手机配置差还没法玩美拍,但未来一两年会有很大发展。“美拍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2015年,美图开始了其全球计划。截至2016年6月,其海外用户已经超过3.7亿,在印度、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及地区推出了本地化应用,并设立本地化团队。
围绕着“变美”这一核心,蔡文胜还推出了美图手机。2015财年,以美图手机为主的智能硬件,为美图秀秀贡献了6.7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7.418亿元的比例超过90%。
不过蔡文胜并没把美图手机放在那么重要的战略位置,只将其视为美图软件的配套。“美图的核心不是手机,美颜手机也不可能复制小米的成功。但美图软件是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来用的,让苹果、三星、中兴、华为等的用户都来用。”他说。
全球每天有近张亿照片通过美图功能优化生成,就连奥巴马的自拍都经过了美颜处理,可见“爱美之心”并不是国人的专利。
出于强大的潜力和目前绝对的领先地位,美图秀秀的估值已经高达50亿美金。
2014年10月底,蔡文胜去纽约参加了老虎基金全球年会并做了演讲,他说:“这个世界因为文化民族宗教政治思想的不同,很难有个产品能够让全世界来接受,唯有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追求美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美图正是为了这个使命而创立,美图就是要发现创造一切美的东西,分享一切美的事物!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演讲前后,蔡文胜不忘拿出手机一顿自拍。实际上,出席任何场合时,他都是个“自拍狂”,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代言。
美图秀秀计划年底前在港上市,最多募集资金7亿美元(约54.6亿港元),已选定招商证券、瑞信及大摩为上市安排行。这是继云游控股、飞鱼科技香港上市后,天使投资人蔡文胜第三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蔡文胜总结自己之所以成功胜出,是因为比较敢赌,经常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赌一件事情。很多人是经常讨论、琢磨,但是不做,而蔡文胜是想到了就去尝试,不成功再掉头。
在他的分享总结中,他直言在大公司待5年就废了。
我看到的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 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美国,Facebook(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可以在创业之初就收获PayPal前CEO彼得·泰尔的天使投资,还可以找到很多人给他做顾问,甚至可以飞到纽约见一下时代公司的总裁,这都是因为美国有利他主义的文化,有天使投资的文化,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但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创业者可以如此幸运,中国的创业环境更严峻。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的介入,七八年时间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联网知名公司。但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至8年、每周7×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创业家》杂志的主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后来他离职创业,开始创业前他在微博上写道:“ 从昨晚到今晨,恐惧大于激动,压力大于亢奋。创业只是个人选择,不想放大意义。很多时候,让自己high(兴奋)很容易,让心定很难。开口向朋友要帮助简单,不辜负信任才要紧。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这是创业者典型的写照。
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 不要轻易开始创业”。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了,从此踏上一个漫长的、充满变数、迷茫、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
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如果选择创业,很可能会陷入以己之短参与竞争的困境,甚至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测算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大凡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放弃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以创业的劲头去打工,很多人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但一旦选择了创业,就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单打独斗,当然一旦创业成功,你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创业者的时间表上没有生活时间,正如歌词中所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周鸿祎也曾经讲过,每个创业者在热血沸腾地想象未来自己准备用几年时间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时,应该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我是否已作好准备,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难、承担的压力也在几年里经历一遍甚至加倍?
我常常开玩笑,每个创业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时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开始创业,你的生活将与你的工作“合二为一”,对于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创业的,简直是“合三为一”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创业者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房租、水电、工资、货款、现金流等一系列压力,做得顺时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顺时呢你希望尽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压力之大,将深深改变你的生活心态以及状态。相信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无数个从梦中惊醒,抓起笔记录下一个闪念的想法再继续睡的夜晚。
创业者永远停不下来,我一度非常好奇为什么很多已经把企业做得非常大的企业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甚至压力比我还大。有一次联想控股的副总裁宁旻告诉我, 其实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他每前进一步都要调动很多资源,例如会给部下许诺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收入,会给合作伙伴承诺合理的回报,甚至会向上级主管单位立下军令状……根本不可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所有的承诺就兑现不了了,所有人的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创业者要给所有人交代,创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一旦选择创业,不但你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涉及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股东、员工以及上下游伙伴和客户。 为了解决困难,你会动用所有可能动用的关系来帮忙,从借钱到借力,周而复始。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能力有限,请求支援”,只有创业者不能说这句话,所有的事情你都无可逃避,你都得撑住。
作为创业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作决策,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时候,你不能和下属商量,不能和股东商量,你必须自己作决策。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给下属以信心,越是艰难时刻下属越寄希望于你,很多时候真得打肿脸充胖子。你不可以显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助,你甚至必须随时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来为下属鼓劲儿。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团队型的人适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其中约1%左右的人是领袖型,9%左右是干部型,适合追随领袖共同领导团队,而90%的人只适合做群众。
领袖型和干部型都适合创业,但是创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是领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创业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首先,打工成功者的能力其实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强。在大企业里面工作,尤其是在外企工作,要求你掌握流程就可以了,凡事都有相关部门支持。所以,实际上你做出的成绩并非拜你的才能所赐,而更多是系统导致的结果。 你能干成事情是因为你头顶上的那个品牌,以及你身后那个强大的公司系统,而非你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那个公司那个职务,你就可能啥也不是了。
其次,创业需要的能力和打工完全不一样。打工你只要干好你那个环节就好,而创业需要做好全盘工作。
最后,他们往往缺乏过程感。这点即便是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也常犯,过去的成功往往带给他们非常好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手中的资源很多,不屑于细节和小事,期望可以快速成功。这些心态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调整不好,过去的成功就是现在失败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著名IT厂商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派到美国总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的时候,他想回国创业,做了很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也有投资人愿意投资300万美元。于是他回国考察市场,向很多朋友征询意见,大家纷纷劝他趁回国热回国创业,只有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不要这么做,因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个舞台越正规他越能发挥的人。
我告诉他一旦回国开始创业,将要面对的环境是他完全不熟悉的, 关键是以他喜欢规范的性格也未必会喜欢创业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钱还好,一旦你开始创业用上了投资人的钱,你就背负上了一个巨大的责任,会让你陷入一个在泥潭中挣扎的境况。后来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几年以后我们再见面时他很感谢我,说幸亏没有创业,现在发展得很好,并且已经到了另外一家著名的国际企业担任了非常高的职务。
创业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质,创业者需要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在《创业家》杂志黑马大会上,我和薛蛮子及雷军一起担任评委,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话题,“ 如果明天生命终止,今天你还想创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生为创业而生的人,你就应该去创业。
创业者是有共性的。有一次和雷军谈起营销,他说他当金山总裁时为了研究软件的营销,去日本时曾经用一天的时间站在人家的软件店里, 研究产品的包装、货架的摆放,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并由此总结出产品包装一二三,店面广告一二三。
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四达集团公关部,集团要求我们为一个教育项目做个营销方案。当时全部门没有人会,我花了一笔钱跟一个4A公司的策划总监买了人家一个废弃的营销方案,然后自己从方案的结构、思路、逻辑上分析,硬是从一个方案之中反向学习到了如何策划营销。当时关于广告的书很少,记得有一本台湾人写的《成功广告80例》,里面每个案例都被我用自己总结的营销框架推演过。
柳传志总结过成功的领军人物应具备4个素质:
(1)目标高远,意志坚定。
(2)心胸开阔,情商要高。
(3)企业利益放第一位。
(4)学习能力强,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4个素质:
(1)事业心,是否把企业当做命根子来做。
(2)眼光和境界,要比别人想得多,比别人看得远,具备一种比别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
(3)心理素质,能否百折不挠、处变不惊。
(4)学习能力,是否以学习为生活方式,有无及时复盘的习惯。
当然作为一个领军人物,舍小我为大家的胸怀也非常重要。
应届生尤其不适合创业,金融海啸时,很多人呼吁大学生创业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媒体采访我时我明确表态说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和让一个盲人去骑瞎马何异?应届生去创业绝大多数只能干最低端的职业,是摊煎饼还是送报纸?我没有看不起这些工作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如果一毕业就去创业,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导致缺失很多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除非是极个别的天才,否则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进入一家大公司,接受正规化的职业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再出来创业,则从管理经验、人脉、眼界上都有好处。
我回想自己的经历, 比较遗憾的就是未曾在大公司打过工,导致很多的管理方式需要自己去悟,去偷师学艺,虽也有所成就,但毕竟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可以选择,最理想的职业道路是本科即可,不必读研究生,除非你想做学问。走出校门进入大公司工作两到三年,然后进入小公司或者去创业。
我不赞成在大公司待太久, 我认为在大公司待5年以上的人基本就废了,进入眼高手低一群,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很高。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大公司的环境,身上的品牌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要跌跟头的。
蔡文胜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才进入互联网领域,投资域名并获得巨大成功。2003年5月,创办265.com,并于2007年被Google收购。2005~2007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被广大站长尊称为个人网站教父。2007年后,开始进行网络投资,先后投资数十个优秀网站,成为中国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新兴行业领跑者的角色转换。在美颜手机MeituKiss项目提出后,蔡文胜本人即亲自出任美图秀秀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