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释家

最初接触释家是求心安。或者说是逃避。然而随着读书渐多,年龄渐长,越发觉得释家的修行即是自我认知的过程。

无论大乘佛法《金刚经》,《般若菠萝蜜多心经》还是小乘佛法的《长阿含经》所所诉说种种,都是去除“我”的外在属性,而认知“本我”即“见如来”。

在我看来,《金刚经》诸多拗口的句子格式“如来所说XX,非XX,是名XX”实质上是对“我”的外在属性剥离的过程。也就是说,把我们受社会公共意识影响的认知进行剥离,即看到“火”首先排除在我们固有认中“火”的概念,用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来知“火”即“见火非火”,直至彻底排除社会意识的影响以自我认知来定义“火”,即“见火扔是火”,而继续修行至排除六识的认知便达到“火非火,是名火”的境界。

由一而广,最终“所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抛开了社会属性,挣脱了肉体限制,真正的认知了本我。

这便是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知道的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