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誓安臣心--通俗西藏史8

盟誓安臣心--通俗西藏史8_第1张图片

白发布衣著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吐蕃王朝卷》

三、王朝之兴——松赞干布的奋起

(5)、盟誓安臣心

随着娘氏琼保·邦色两大家族的覆灭,吐蕃国内能够威胁王权的贵族势力遭受了重创,但松赞干布并不想就此收手,集权中央是目前松赞干布最重要的工作。

稳定住了后藏的局势后,松赞干布的目光重新转向了苏毗。之前我们就提到过,对于主要以农耕立国的吐蕃来说,桀骜不驯的草原牧民部落永远是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拉萨北部那曲安多,这两块辽阔广袤的牧场,必须牢牢地控制在王权的手中,绝对不容有失。

于是,以娘氏家族反叛为契机,松赞干布顺势将其他苏毗贵族一一打落马下。一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韦氏努氏蔡邦氏等苏毗旧臣纷纷权柄被削。不过,在对付这些苏毗旧臣的过程中,松赞干布没有选择兵戎相见,而是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命他们交出权力回家颐养天年。

松赞干布的这一系列措施,令苏毗旧贵族们人心惶惶。他们不知道,松赞干布何时又会挥舞起利剑砍向他们的头颅,而松赞干布心里也清楚,一味的强力弹压必然会造成更剧烈的反弹。他也在等待一个契机来和臣子们缓和矛盾,他相信一定会有聪明的臣子猜到他的心思。

果然不出松赞干布所料,这个善于揣摩上意的聪明人出现了,他就是苏毗旧臣韦氏家族的韦·旁多热义策

韦·旁多热义策曾经是松赞干布父亲南日伦赞的左膀右臂,在南日伦赞征服苏毗的战争中韦氏和娘氏居功至伟。虽然在这次清理权臣的运动中,韦氏也一样遭受贬砥,但多年养成的政治敏感,让他从松赞干布越来越柔和的处理方式上看出了赞普的心思。

为此,他决定为了家族的利益再赌上一把。他亲自去朝见松赞干布,向赞普表达了忠贞不二的决心,并表示愿意当众立誓绝不背叛。

韦·旁多热义策的出现对松赞干布来说是个天赐良机,韦氏家族同时具备几个重要的标签化指标。既是南日伦赞时期的重臣,在平定苏毗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又在苏毗故地拥有仅次于娘氏的强大影响力,并且刚刚受到贬砥却依旧要表现耿耿的忠心。这种榜样的力量,正是松赞干布求之不得的。

松赞干布马上答应了韦氏的请求,并立刻让人准备盟誓的仪式,并答应可以让韦氏再选择六个家族一同参加盟誓。

经过仔细筹备之后,影响深远的吐蕃盟誓大会召开了。君臣盟誓之前,苯教的法师首先进行了盛大的请神仪式,表示盟誓的誓词直面神祗,如有背盟人神共弃。

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在煨桑的青烟中,一起登台对天盟誓,誓词曰:

从今而后,尔兄弟子侄于赞普驾前忠贞不贰,不阳奉阴违,世世代代,无论何年何岁,决不对义策(韦氏)之子无罪而责谴,决不听信奸人离间,即或听到离间之词亦允许尔等辩论,以申诉原委,决不因而谴责。

义策之子孙任何人对赞普有意外不忠之事者,即对不忠者本人以外,决不株连,其他未参与盟誓之人决不加罪,任何一个有能力之人决不抛弃,决不贬责。义策之一子将受决不低于金字告身之封赐,决不无罪而褫夺其奴户、封地。尔若有二心,则我降罪,不在破盟之例,尔若将奴户、封地用以调换,或献出时,亦不在破盟之列,永远永远,王族之子孙后代均遵照此誓办理,誓文交给义策父子收执。

韦氏父兄子侄之誓词云:

对于赞普父子宗系决不变心,永远永远,赞普之子孙对我等无论怎样,我等决不变心,决不为他人所引诱;决不投靠其他人;决不与变心之人沆瀣一气;决不在食物之中安放和掺和毒液;决不对赞普做任何坏事。若我之兄、母、弟及子孙之中有任何一人产生异心时,立即向赞普袒露其有异心;决不跟产生异心之兄弟为伍;其他人若对赞普心怀二志,我定将此事袒露;对任何并无过失之人,决不挑拨离间;决不嫉妒憎怨;若被任命充当长官,对于一切民庶决不有所偏私,决然勤谨奉行赞普之诏令,永不忘渝,此誓。

从这两份誓辞可以看出,双方强调的焦点是忠心无贰。松赞干布要求大臣对他保持绝对的忠诚,以此为前提,他可以保证大臣的家族利益,并且承诺不会无端加罪于大臣和给予大臣自辩的权利,但如果大臣反叛赞普承诺的一切都将作废。

这份誓词可谓是恩威并施、滴水不露。以韦氏为代表的大臣们的誓词,则反复强调了一定会对赞普无限忠诚,自己不做反叛赞普的事,发现别人反叛还要向赞普告密,可以看出臣下俯首帖耳之态。

参加此次盟誓的不止于松赞干布和韦氏一族,就连赞普系的大臣也参加了盟誓。这次大规模、高规格的盟誓活动,暂时弥合了吐蕃朝野之间的裂痕,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矛盾,使赞普和大臣们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共同关注吐蕃国内外的挑战和争端。

应该这么说,生活在古代的人是非常畏惧神灵的,他们接受的可不是无神论的教育,所以当神都来一起参加盟誓大典,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另外,我们总说国人没有契约精神,其实在古代中国人更重视的私约,以信誉作为承诺的背书,不是什么事儿都非得签个合同。一般情况下,口头承诺就是契约,只要嘴上答应了,虽千难万险也必慷慨赴死。你看荆轲和太子丹签过合同吗?

相比于私约,当众签署的公约具有更强的约束力,一旦违背真可以说是人神共弃。当吐蕃君臣登台盟誓后,虽然没签字画押,大家心里都踏实了。不光大臣心里踏实,松赞干布心里也踏实了,至少短期内,国内没人再敢折腾了。

从此之后,君臣盟誓成了吐蕃王朝安定人心的惯例,每当新赞普继位,都会和大臣举行盟誓大典。当吐蕃疆域扩张的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遥远地方的贵族领主,每年都会在拉萨举行议事大会。在议事大会上,盟誓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盟誓大典安定臣属之心后,松赞干布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进行吐蕃国内的政治体制改革,他将为吐蕃王朝二百年的辉煌制定什么政策呢?请看下节——兴文定法

(6)、定百代之法

吐蕃王朝经过历代赞普辛苦经营,传至松赞干布时,已是一个沃野千里的大国。但广袤的疆土却令松赞干布充满忧虑,如何能够便捷有效的治理这片土地,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前代赞普的遭遇已经表明,重新制定一套施政规则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新的制度必须能高效运转,而且必须要牢牢的控制在他的手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前代赞普时期屡次出现的朝小野大,叛乱不息的情况。最终,在南日伦赞时代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松赞干布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

首先松赞干布将吐蕃的土地划分为五个、六十一个东岱、十八个势力范围是吐蕃政治体制中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每一茹设置一个茹本,负责茹内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税收等事务。东岱也称千户,主要是负责军事领域的事务,东岱下设千户长和百户长等官职。势力范围的设置是为了笼络一贯支持赞普的大家族势力,保证在吐蕃域内这些家族,可以享有一定的特权,并以此作为效忠赞普的奖赏。

在此基础上,松赞干布还特别设置了三个赞普直属的东岱作为卫戍部队,以及十六个可以直接调动的东岱作为预备部队。东岱中的各级官吏,都必须有赞普直接任命,并不在所在地原有贵族体系的管辖之下。

从以上设置可以看出,松赞干布推行的新官吏制度,削弱了原有贵族的权利,重新任命的各级官员直接向赞普负责,并在军事体制上限制了贵族私人武装数量。这种吐蕃千户制的推行,在照顾了大贵族利益同时,从经济和军事两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使吐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

每一的军队都来自同一地区,每一千户的士兵都来自同一部落,互相之间非常熟悉。内的军官相对固定,并且每一茹的战马都选用统一颜色,旗帜的颜色也有明确规定。这保证了在混乱的战争中,士兵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队伍,并重新开始战斗。这些军事体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并很快在对外征伐、对内平叛的战斗中表现出来。

松赞干布对官吏制度也做了重新的规划。确立了以政务九大臣为主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任命大相(大论)为政务九大臣之首。同时,在各级官员中推行‘告身制’告身分为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大小两等,共分为十二个等级。根据品阶分别赐予玉、金、包金银、银、铜、铁制成的告身徽章,对于一般平民则赐予木质告身。

这一制度将整个社会体系,上至大相下至平民全部囊括在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苯教僧侣集团的社会地位,告身制也进行了安排。苯教中持咒者,赐予第四等大银告身与低级权臣同列。苯教僧众赐予小银告身与赞普的侍卫军官同列。由此可以看出,松赞干布时期,苯教集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后,松赞干布又重新梳理了吐蕃的法律制度,并颁布了《六大法》《十善法》为基础的各种法律制度。明确各种赏罚规矩,规范民众的行为准则,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吐蕃境内的量器、衡具的大小、尺寸。

以上制度的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使吐蕃脱离了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以一个集权国家的形式出现在雪域高原,为日后吐蕃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节娘氏的断头台

下一节兴万世之文


本书第一部《吐蕃王朝卷》已经完成,总计27万字,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更新。第二部《割据时期卷》在本人公众号“四海无人对夕阳”更新。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盟誓安臣心--通俗西藏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