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阅读观点11.29

【19:63-64】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在美国有一位牧师,礼拜天临近了,但他还没有想好讲道的主题。这天他正坐在书房里苦思冥想,他6岁的儿子彼得在周围跳来跳去,让他完全不能集中精神思考礼拜天的讲道主题。牧师灵机一动,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画册,翻到其中一页——那是一张世界地图。牧师把世界地图撕下来,撕成碎片,对儿子说:“彼得,如果你把这张地图拼出来,我给你一块钱。”儿子捧着一把碎屑出去了。牧师心想,这下他可以安心来思考讲道主题了。却没想到,不一会儿,儿子就跑进书房,喊道:“爸爸,我把世界地图拼出来了。”看着儿子手里那张拼得整整齐齐的世界地图,牧师暗自惊讶,儿子对世界地理可是一无所知呀!这时儿子道出了秘密:他把世界地图的背面翻过来给他看——原来,那是一张人头像,他把人头像拼出来了,世界地图也就拼出来了。于是儿子得意地说:“你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听到这话,牧师心里另有一番感悟:“是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句话就是牧师在那个礼拜天讲道的主题。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句话就贴在南京直面心理研究所的墙壁上,可以提醒求助者,提醒我们自己,不要怪罪他人,不要抱怨环境,要有勇气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19:64】医治的心总是在呼唤

因为害怕,人会逃避,还制造各样的理由,把逃避行为解释得很合理,就像亚当和夏娃,不仅躲在“园中的树木”里,还编造理由,推卸责任。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表明一点:错在他人,错在环境。这时,他们其实躲在自己的内心里,用各样的理解来防护着。但是,非常重要的是,上帝在呼唤——“你在哪里?”这呼唤的声音弥漫了整个伊甸园,躲在“园中的树木”中的亚当和夏娃都听到了。最开始,他们听而不闻——我听不见;然后他们开始觉得心烦——为什么我要走出去?再后来,他们有些动摇了——是不是要出去?最后,他们走出来了——他们必须前来面对上帝,面对自己,面对事情的真相,勇敢地承担后果。

我一直在想,这个在伊甸园里呼唤的上帝,便是一个医治者,是医治者的典范,他有一颗医治的心,这医治的心不是强迫,不是指责,总在呼唤。

【19:187】心理治疗师是造就出来的

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心理治疗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造就出来的。造就一个治疗师的因素大体来自三个方面:(1)他接受的教育(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学校的和生活经验的);(2)他接受的专业训练(包括心理学理论方法、专业实践,以及接受的督导);(3)他的自我觉察(包括他对自我成长的觉察、以及通过接受心理治疗获得的觉察)。

【19:103】中国的精神病治疗的两个倾向

目前中国的精神病治疗,几乎是一个完全建立在生物基础上的治疗模式,它的倾向之一是,用一套病理标准进行对号入座式的诊断,在“人”身上找“病”,结果成了“只见病,不见人”,在这种治疗模式下,人不过是“疾病的载体”。它的倾向之二是,单一用药或相关的生物刺激方法,同样,这也只是把人当作一个生物来看待和处理,看不到社会的人,心理的人,灵魂的人等生命层面。但我们相信,人不只是一个生物的存在,他的生命还被赋予许多宝贵的品质,如爱、责任、良知、良善。而真正的治疗,是全人的关怀,是成长的导向,是使用尽可能多样化的方式,去发现和使用人的内在资源,促进人的自我觉察,帮助他发展选择的能力,推动他采取改变的行动,让他充分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过更全面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阅读观点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