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08条109条

第108条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第109条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这两条条文所描述证候,表现为伤寒,却非六经传变,无法用六经来解释,能用五行生克解释得通,但又不是内伤杂病,不能放在《金匮要略》中,只好放在《伤寒论》中,所以让注家非常头疼。

什么是乘、纵、横?《伤寒论.平脉法下》:“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简单的说,乘就是克,顺克为纵,反克为横。水(肾)克火(心),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都是顺克,称为纵,纵容、放纵的意思。火(火)克水(肾),木(肝)克金(肺),金(肺)克火(火),都是反克,也叫反侮,称为横,横行霸道的横。

伤寒,寸口脉浮而紧,这里的浮而紧,千万不可理解为“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将浮而紧与弦脉挂钩,不然,太阳伤寒证岂不都是肝脉?它这个浮而紧就是太阳表寒证的脉象而已,但腹满是太阴实证,谵语是阳明实证,如果用麻黄汤汗之,则太阴、阳明受伤,变为坏病。如果用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阴或承气汤治阳明,又会引邪入里。实在是难以处置!柯琴曰:“脉有余而证不足,则从证;证有余而脉不足,则从脉。有余可假,而不足为真”,但现在证脉都是有余,无所适从。既然从六经找不到出路,那就从五脏生克中寻找。内经十九病机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各种胀满腹大的病证,大多与邪热有关,而脾胃相表里,谵语又是胃中有邪热的表现,所以很像是一个里热证。

肝邪太盛,肝木乘脾土,导致脾不能疏泄,故腹满,脾胃之气不畅,气窒而热,故谵语。治病必求其本,泄肝木才能解决脾胃之热,而期门穴是肝之募穴,是肝脏之气聚集、汇合在腹部的穴位,刺期门就可以达到泄肝救脾的目的,腹满谵语自愈。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这是太阳伤寒表证,不该大渴欲饮水。大渴且欲饮水是阳明热证,而阳明热证又不可能出现啬啬恶寒。其中必定有假!如果是阳明内热证,第一,脉大,第二,不恶寒,反恶热,184条“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所以不可能是阳明内热证。既非内热,渴欲饮水从何而来?尤在泾曰:“肝邪乘肺,气郁而燥也,以里无热,不能消水,故腹满而汗出。小便利,则肺气以行,故愈”。刺期门穴,以泻肝脏之盛气,使肝木不能反侮肺金,“肺主治节,通调水道”的功能得以恢复,原先饮水多造成的腹满就会消失。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得以恢复,宣发则自汗出,肃降则小便利,水散而津液得通,“其病欲解”。



附桂林本伤寒条文

第108条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关上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第109条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不利,寸囗脉浮而涩,关上弦急者,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伤寒论108条1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