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外国文学史上至今为止要选择一本心中最佳的话,无疑我会把票投给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为什么这样说,大概是被菲茨杰拉德的独具匠心所折服。
实在感叹于其叙述的优美语言,读来令人回味再三;人物刻画之处入木三分,棱角分明;对人性和世俗亘古不变的真理传达得悲怆而叹息。
文学评论家在对菲茨杰拉德的赞誉中曾这样称赞过他,“有能力抓住一个时代的韵味,一个夜晚的芬芳和一首老歌的情调”。
我想在每一个男孩成长的生涯中,或多或少都读过或听说过盖茨比的故事。
该书在美国被指定为中学生必读书目,一度挤进了美国票选“二十世纪百大小说”中,高居榜眼。
总的来说,初读此书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就是一穷小子恋上富家女初恋,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故事。
而初恋在男人心中,大概是永远过不去的一道坎。
有人曾在知乎提问:
“你还喜欢初恋吗?”
我想无论男女,其实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但凡听到一点关于Ta的事情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关心“Ta”。
“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放。”——史铁生
盖茨比就是故事中的那位男主角,他在年轻的时候与故事的女主角——黛西,有过一段很美好的初恋。
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穷小子恋上上流社会的大家闺秀,这在任何时代都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同理,盖茨比被黛西的父亲警告,远离他女儿。
战争的号角吹响,盖茨比作为军官奔赴前线。退役后,怀着对黛西的爱,他无法以家徒四壁的穷困潦倒身份迎娶黛西,于是暗下决心打拼好一切再去找她。
收到盖茨比不能归来迎娶她的信,黛西伤心欲绝,没过多久她就嫁给了来自芝加哥的上流社会世袭公子哥汤姆.布坎南。
五年之后,盖茨比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巨大豪宅的砖石王老五。他通过在当时美国社会禁酒令的政策下,走私酒精等非法勾当赚得盆满钵满。
盖茨比在黛西居住的东卵对面买下豪宅,夜夜笙歌,举办豪华派对,无数的社会名流往返于此,而盖茨比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等到黛西光顾。
可惜,他从来没有等来过黛西。
他每日晚上站在码头遥望黛西家门前的绿灯,放佛那就是他的梦想,他的黛西,绿灯与他之间的距离就是他苦苦追求的一切。
文中的叙述者也就是见证一切的尼克.卡拉威,机缘巧合之下住到了盖茨比的豪宅旁边的小屋。
由于尼克与黛西的丈夫汤姆是耶鲁的大学同学,黛西又是尼克的远方表妹,盖茨比找到尼克请求他帮助与黛西的重逢。
黛西与汤姆婚后过得并不幸福,但是黛西又贪念他的钱没有结束这段婚姻。
重逢后的黛西与盖茨比都很兴奋,盖茨比无比渴望一切回到过去,回到他跟黛西相恋的那个时候,他固执地想要黛西离开她的丈夫,跟他在一起重新开始,回到他们当初因遗憾未果的爱情。
可是他没有想到,回到过去是多么难得一件事。
盖茨比鼓动黛西与汤姆摊牌,说出她并不爱汤姆,她真正爱的人是盖茨比。等到了真正摊牌的时候,黛西却迟疑了,她无法确定这样做对不对。
在那个燥热的午后,他们一行五个人,在三人之间尴尬的对峙下气氛异常难受。
回途中黛西开着盖茨比的车不小心撞死了她丈夫汤姆的情妇。汤姆布坎南将计就计把这一切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也因为替黛西背锅被情妇的丈夫一枪杀死。
末了,盖茨比的葬礼上黛西没有出席也未解释一切,她早已与汤姆远走高飞,而傻傻的盖茨比替她顶罪,在自己的泳池里等黛西打来的电话。
可想而知他什么都没有等来,等来的只有死亡。
见证一切的尼克替盖茨比举行了葬礼,那些曾经巴结盖茨比的社会名流,那些曾经在他家夜夜笙歌的飞蛾般的男男女女没有一个来出席葬礼,甚至曾经提拔过盖茨比的沃夫西姆也因为怕牵扯自己而拒绝现身。
沃夫西姆说道“我们要明白,讲交情要在人活着的时候讲,人死就没有交情了。”
这一切是多么的可悲,不禁感叹世俗是多么地苍凉。
执着努力的盖茨比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局,或者说他一手打造的梦想无情的摧毁了他。
他深知黛西的声音充满了金钱的味道,黛西背叛了他,他却坦然的说着“这是我个人的事情”。
除了看出他对这场恋爱投入了无法估量的感情和想象,还能有什么解释呢。
当他在家里始终没有等来黛西电话的那个时刻,尼克内心悲痛万分的,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尽管他对盖茨比谈不上喜欢,但此时此刻却多了一丝尊敬,反观之他自己所处的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则令他更加深恶痛绝。
“如果我的设想没有错,那么他肯定已经明白他失去了原来那个温暖的世界,已经为怀有一个梦想太久而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肯定抬起过头,透过那些可怕的树叶,发现天空是如此的陌生,而当他发现玫瑰是如此的丑陋,照耀着稀疏青草的眼光是如此的残酷,他肯定会感到不寒而栗。他宛如处于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具体而又虚假的世界,在这里,可怜的幽灵呼吸着空气般的梦想,漫无目的地飘来荡去……”
看穿一切的尼克庆幸曾经对盖茨比说出“他们都是烂人”,“那帮混蛋全部加起来也没你高贵。”
一如尼克所言,汤姆和黛西他们都是自私冷漠的人,他们把东西打碎,毁掉别人的生活,然后龟缩到金钱,巨大的冷漠或者随便什么让他们蝇营狗荀地相处的东西里面,让别人来清理他们留下的残局……
执着落寞的盖茨比、虚荣自私的黛西、谨慎自省的尼克、傲慢吝啬的汤姆…..等等一群人撑起了这部举世著作。
小说高明之处在于这种人物原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生活中。
“我坐在沙滩上遐想古老而未知的世界,忽而想起了盖茨比,他第一次见到黛西家码头末端的绿灯时,肯定也感到万分惊喜。他走过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港湾,肯定觉得梦想已经离得非常近,几乎伸出手就能够抓得到。他所不知道的是,梦想已经落在他身后,落在纽约以西那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落在黑暗夜幕下连绵不绝的美国原野上。”
许多人为这样一个痴情执着的盖茨比而感到悲哀,为黛西的虚荣背叛而愤怒,为社会的不公而叹息。
在盖茨比的葬礼上,他的父亲带来一本书,那本破旧的书的空白页上有“作息表”日期是“1902年9月12日”,下面写着他的一日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该作息表的第一个发明及使用者是美国历史上的国父“富兰克林”,看过富兰克林传记的人都知道富兰克林传奇的一生正是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尽管家境贫寒,但经过不懈努力,白手起家最终收获成功的故事。
富兰克林是“美国梦”的实践者,是美国年轻人心目中深受喜爱的前辈。
盖茨比效仿富兰克林,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走出西部,努力改善自己的阶层,这场阶层的跨越流动最终无情失败了。
联想到作者菲茨杰拉德自身的经历,他塑造的盖茨比很大部分以自身为原型,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是以一个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的悲剧遗憾而结束。
菲茨杰拉德也来自西部,也曾年轻时恋上有钱人家的大家闺秀而被甩,也曾参军,年少因为才华和运气而出版的书籍为他带来的不菲收入才得以取得上流社会的娇妻。
但年轻时候的初恋,那段因贫穷而被嘲笑的爱情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深深地影响了他后续的所有创作。
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化身,他作品中的其他男主角也带着他的影子。
菲茨杰拉德厌恶世俗讨厌的条条框框,他抨击人们心中的错误定义的“美国梦”——那些以为上流社会的生活,也就是拥有更多钱财、享受更丰富的物质条件。
他为自身年轻时候的遭遇而痛诉,为这个世俗社会的阶层跨越的苛刻而愤懑。毕竟,当一颗渴望爱情的真心摆在现实跟前,除了被人践踏得一文不值还能奢望什么呢。
年少时真切的爱恋,宛如墙上的白月光,白月光,在心里某个地方。正是因为有了遗憾,一切才变得珍贵。
想起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一句话道尽世间真理。
无法言喻小说中的盖茨比和黛西在一起的生活是否就一定完美,是否不因财米油盐而争吵,我想这很难,毕竟这是生活啊。
人的本能如此,总在渴望更好的,没有得到的永远在惦念,得到的也难免会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光彩。
话说回来,盖茨比或者菲茨杰拉德就那么爱年轻时候的初恋吗?
也许,也许,他们更爱的是自己,爱的是那个梦想中的宏伟高大的新身份,那个象征着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的成功阶层跨越身份。
黛西呢?她就真的受尽千夫所指吗?
如果时光倒回我十七八岁的年纪里来评价黛西,我或许会指着鼻子骂她太可恶,是个十足的坏女人,忍心辜负那么爱她的那样一个人。
黛西的确虚荣自私,可她也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事实上在面临现实的选择上,她只会做出最优选择。
试想盖茨比来路不明的钱,随时都有可能被抓去坐牢的风险,她还会放下汤姆世袭家族堆出来的金矿离他而去吗?!
她爱过盖茨比,可她也贪恋安稳,也想要能够抓得住的安全感,这些是盖茨比无法给到她的。
黛西与盖茨比之间,注定无法再续前缘。
短暂的鱼水之欢可以缓解她空虚寂寞的婚姻,却不足以让她放弃现有的一切。
权衡利弊,择优而选。
这是人的本能。
我很难过,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无情地毁灭给人看。”
亦如菲茨杰拉德所言:所有伟大的小说,最终都会指向一个方向,虚无。所有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梦碎,人亡。
不禁让人想起小说的结尾,也是本书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墓志铭:
“于是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