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味 愈久愈深

阅读之味 愈久愈深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Mr_坤先生

起初初高中时代可能没有培养出主动阅读的习惯,一方面义务教育繁重的课程加作业,其次即使买了一本书也很容易束之高阁。那时即使去读一本书,也可能只仅仅停留在“读”的层面,仅仅为了读它而去读,很少思考“读”的本质?北大钱理群教授言,大学之大,大在能自由读书,但正如《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然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意思是在读书的同时更加要善于去思考,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然而只是埋头苦思不对知识的提炼汲取,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得不得解决。告诫我们只有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书为我用,否则收效甚微。

阅读之味 愈久愈深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Mr_坤先生

善读书者,山水花草亦是书也;这句话也无不体现生活中的所感所见所闻所思均是可以学习的素材,作品源于生活,但也同时在反应生活,高于生活,但始终不会脱离生活。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杨绛先生的:“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对于这段话我个人的理解还是读与思,要用所读之识辨析生活,处理生活,思考生活,但终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生活,人生来便是社会人,你无法脱离大环境,所以得思考如何更好的融入。其次你还得利用生活中所感知去读书,用感知去感悟,从而更好的结合并总结所读所思。

阅读之味 愈久愈深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Mr_坤先生

其实细细说来,阅读对于大环境也没什么意义,但领略通古博今的知识内涵可以改变人,而人可以改变并创造环境。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之源泉的活水便是阅读,思考型阅读。正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一样。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只有思想不受局限,眼界才会变宽,视野宽了,前路也便不再狭窄。而阅读正起到这样的作用,阅读可以超越自身生活、眼界、知识思想的局限,进入一个未知的,却向往的,自由的天地。正是由于这超越性与舒畅的自由感,给人带来了沉迷其中的无限愉悦。


阅读之味 愈久愈深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Mr_坤先生

对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它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资源信息非常众多并且获得的途径也非常便利,同时它也在考量人们面对大量资源信息的整合能力,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那么当你在面对大量资源信息时,你是否有能力辨析?你是否能多角度看待利弊?在阅读的过程中它无不在培养你多角度认识 辨析 处理的综合能力。至少读多了,就不会变得盲目从众,会多角度分析,也变的不那么容易轻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而在于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久而久之便积累了许多亦感触良多。所以需要去培养这样低成本但却终身受益的爱好兴趣,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让我们喜欢的人,他们总是生机勃勃,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多干涉别人的生活,不炫耀自己的拥有,言辞温和,与人为善,有野心但也同样经的起颠簸,植根于生活。他们对于自身进行了投资,毕竟那些未曾到来正从心底升腾起来的渴望和始终雄心勃勃的进取状态,才是他不加炫耀却能格外耀眼的光环。

对于自己的投资,没有适可而止这么一说,正如圣贤庄子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或許,我应该做的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去改变自己,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想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至少不能让自己没得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之味 愈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