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一字,维系乾坤 ——读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随想

情之一字,维系乾坤

——读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随想

沈丽新

之一:明理

读《千江有水千江月》(台湾 萧丽红著),恍然间已经17年。

它当然是一本小说,唯美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然而,刻录在心间的,岂止是贞观和大信之间的情爱,更有那人世间的万般情意!

女主人公贞观的外公只在书中出现过两回。第一回是贞观小学毕业后,外公要她在那个暑假里天天跟着他读《千字文》:

小学六年书念下来,贞观竟是无有什么过人处,虽说没押在众人后,倒也未曾领人先,拿个温吞吞第七名,不疾不缓,把成绩交上去;她母亲大概失望了,说了她二句,她外公却开口替她分明:

“……古人说大只鸡慢啼;提早会啼的鸡,反而长不大,小学的成绩,怎么就准了呢?”

她母亲不作声;她外公又言道:“你听我说:女儿不比儿子,女道不同男纲;识者都知,闺女是世界的源头,未来的国民之母,要她们读书,识字,原为的明理,本来是好的,可是现时不少学校课业出众的,依我看,却是一点做人的道理也不知,若为了念出成绩,只教她争头抢前,一旦失去做姑娘的许多本分,这就因小失大了——”

书是在读出滋味后,才愈要往里面钻。《千江有水千江月》走进生命,整整17年,一直一直重读。

初读,是师范图书馆老师——那个刚大学毕业的小杜老师自己的藏书。她才长我三、四岁,因为书籍,遂成好友,常常邀我与她在图书馆喝茶、闲话。而《千》是她最爱的书。

再读,是毕业回乡之后。在镇文化站的图书馆邂逅。在图书馆负责人同意下,以十倍的赔付款将此书占为己有——有些不道德?

书页的字里行间,写满批注与心得,在生命中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此书从来都在不借之列,直至07年在书店买到“25周年纪念版”的重印本——愿意将新书借给也爱的朋友读。

每读一遍此书,便觉得自己再不同于前,是身与心,都在这浅显易解的文字里,一次又一次的被涤荡、洗洁……

“读书、识字,原为的是明理”——那个渔港小镇上的老渔民的这句话,深深投射在我心头,从初读那一年——师范三年级开始。

很庆幸,读此书,是在工作前一年。一开始就持着这句话去看待学生看待他们的成绩。从来不为他们的成绩而去批评与指责,向来不以为分数是孩子们世界中最重要的——当然一直努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在“明理”与“课业出众”之间,若能兼美,当然更好;如若不能,我更爱明理的孩子。温、良、恭、俭、让,始终是我对自己与对孩子们的要求,或许落伍,但求人性的本真。

记得有个学生梅(化名),她有个双胞胎姐姐,智力比她更糟糕,送特殊学校去了。而她在爸爸妈妈的不放弃之下,始终跟班随读。梅很乖很安静,可是成绩始终很糟糕。而我,总是对她保持一贯的温和与鼓励。每次她的测验成绩卷,我都夹在成绩良好的试卷中下发(不报分数)。

为她在老师面前的畏缩而心疼,曾经再三在全班同学面前这样对她说:“在老师眼里,你只有一个弱点——成绩不够好,但是其他方面你比很多同学都做得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讲卫生,老师真的一直很喜欢你。而有些同学,他只是成绩比你稍微好一点,缺点却远远不止一个——记住,你只有一个小小的弱点啊!”让我如此安心,梅此后在我面前再无退缩与卑怯。

是真心喜欢梅,为她是个明理的孩子。

只在书中出现了两回的外公,却留给我至为深刻的印象。从那会儿开始,就无限渴慕这样的老人,这样的家教。而当我为人、行事的时候,常常会想:如果贞观的外公亲历,他会怎样教导贞观?

甚至会放任自己的想像肆意徜徉:如果贞观的外公是教师,他会怎样面对孩子们?他自己会做一个明理的教师吧?他一定更在意教导他的孩子们成为明理的人吧?

之二:宽阔余裕

《千江有水千江月》里的大信与贞观,在心头记取了这么多年。而贞观的外公虽只在书上出现过两回,也让我心心念念。

除了那一回贞观小学毕业后,外公要她在那个暑假里天天跟着他读《千字文》;还有另一回就是在贞观高考前几天——虽然,那是一场没有能够去参加的考试。

今早,她(贞观)突发奇想,陪着外公去巡鱼塭,回来时,祖孙二人,都在门口停住了,因为后门虚掩,阿启伯拿着菜刀,正在棚下割着——摘瓜的人,并未发觉他们,因为祖孙二个都闪到门背后。贞观当时是真愣住了,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是前进呢?抑是后退?她不能很快作选择——然而这种迟疑也只有几秒钟,她一下就被外公拉到门后,正是屏息静气时,老人家又带了她拐出小巷口,走到前街来。

贞观人到了大路上,心下才逐渐明白:外公躲那人的心,竟比那摘瓜的人所做的遮遮掩掩更甚!

贞观自以为懂得了外公包容的心意:他怕阿启伯当下撞见自己的那种难堪。

可是,除此之外,他应该还有另一层深意,是她尚未懂过来的;因为老人家说过:他们那一辈份的人,乃是——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祖、孙二人,从前门回家以后,阿启伯早已走了;贞观临回“伸手仔”时,外公停脚问她道:“你还在想那件事?”

“嗯,阿公——”

“莫再想了!也没有什么想不通;他其实没错,你应该可以想过来。”

“……”

“还有——记住!以后不可与任何人提起——”

“我知道——阿公。”

——当时她的头点得毫无主张;但是此刻,贞观重想后巷路妇人告密(告诉贞观家人阿启伯偷瓜)的嘴脸,与外公告诫自己时的神情,她忽地懂得了在世为人的另一层意思来……

贞观坐正身子,将桌前与书本并排的日记抽出,她要把这些都留记下来。

贪当然不好,而贫的本身没有错;外公的不以阿启伯为不是,除了哀矜之外,是他知道他没有——家中十口,有菜就没饭,有饭就没菜;晒盐的人靠天吃饭,落雨时,心也跟着浸在苦水里……

她是应该记下,往后不论自己做了母亲、祖母,她都要照这样,把它说给世世代代的儿孙去听,让他们知道:先人的处世与行事是怎样宽阔余裕!

从那会儿——十七年前,就在心头深深镌刻下这两个词:宽阔余裕。

邻居的妇人目睹了阿启伯偷瓜,唯恐天下不乱,来告之贞观家人。哪知贞观和外公亲历此事!

当时贞观尚犹豫,不知该前进还是后退,老人家已是快速作出判断——静默地离去。阿启伯偷瓜要遮掩,而外公更担心阿启伯当下撞见他!

——他是怕阿启伯难堪!

外公对偷瓜者,不是憎,而是怜惜。不仅不恨,甚至要贞观莫对任何人提及。除了哀矜,懂得阿启伯的“没有”,更是外公处事与行事的宽阔余裕。

“不让做错事的一方难堪”,不也是教师对待犯过错的孩子的态度?

如果孩子抄袭作业,不妨懂得他:孩子还是想要在老师面前表现出好学上进的一面——比之他不肯交作业给你,还是有可取之处。别急着生气,别急着恼怒,宽宥他,提醒他,鼓励他;

如果孩子发脾气,不妨理解他:孩子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懂得调节,发泄或许是唯一的渠道,难保不是在向你另类的撒娇;

接受每个孩子学习能力有差异先天智力有差异,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罪过,不爱学习也不是十恶不赦,持宽阔的心看他、待他,绝对不因成绩去批评一个孩子。只要孩子明理就好,只要孩子努力就好,只要教师自己努力帮助他就好——

宽阔与余裕,何尝不该是一个教育者该持有的心意?!

努力不让犯过错的孩子感觉难堪,他会更珍惜自己的形象吧?

努力不让有缺点的孩子遭遇难堪,他不会再小觑自己吧?

宽阔、余裕,轻轻读,记心间。

之三:提升与延伸

在《千江有水千江月》里有太多“红楼”痕迹,熟稔的字、词、句无处不见,当然因为作者萧丽红自16岁起就熟读红楼的缘故。

相信这部小说是萧的自传体小说,可是也真质疑大信这个谦谦君子的存在。这个化学家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如此难得,他与贞观一样,对佛家禅学,也是颇有研究。

台湾,上个世纪70年代的教育——出这样文理皆通的学子,也不算突兀?

那一回,贞观与小侄女讲故事,大信做旁听生:

大信笑道:“那故事是说;一岁到十岁,才是真正的人,是人的真正性情,十一岁以后,都掺了别的——”

“……”

这故事,贞观其实是听过的!

说天生万物,三界,六道,原有它本来的寿元;人则被查访,派定,只能活十年。人在阴曹、冥府,听判官这一宣判,就在案前直哭,极是伤心。后来,因为猴子,狗啊,牛的等等,看人可怜,才各捐出它们的十岁,来给人添上……这以后,十岁以上的人,再难得见着人原先的真性情……

然而贞观想:至人有造命诀;世上仍有大圣贤、大修为者,下大苦心的,还是把他们真正的十龄,作了无止境的提升与延伸。

初读这个章节,十八岁,忽忽失落:原来我已失却真性情?

然后懂得:年龄递增并不等于智慧会自动生成;如果不提升与延伸,或许我再能得回真性情?

无意之中开始关注每个人的眼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总是不自觉地在对方的眼神里捕捉到自以为是的直觉。

大部分的孩子,他们的眼神都清澈;那些蒙着阴翳的眼神的孩子,常常是我给予最多关注的孩子。心疼他们: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失却了儿童的真性情?愿意陪伴与关注,只为他们本该是天真的年龄。

而认识的成年人里,能够让我凭直觉地以为对方可做朋友,皆因了他(她)们的眼神:天清地明,纯净如十岁儿童,可见人之真性情。——这样的眼神很难得。

是因为后天的不断提升与延伸,才可以将真性情无止境地持续?

面对儿童,如果一直持有十龄童的真性情,是否可以更容易懂得他们、接受他们呢?是否可以更容易抵达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呢?

愿意也有天清地明的眼神,愿意葆有人的真正性情,也就愿意,不断提升与延伸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之一字,维系乾坤 ——读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