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故事的语法》笔记

一、学科的历史和源头

20世纪,语言学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领先学科。由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开创,中经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叶姆斯列夫、本维尼斯特、布龙菲尔德等发扬光大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语言学史上继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后的一块巨大的里程碑,也被称为语言学史上的第二大阶段。在这个阶段,语言学思想模式辐射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广泛的世界思潮。正是在这一思潮中产生了叙事学(Narratology)这一极富现代意义的学科。

二、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学

我们的社会脑,是我们的社会性的神经元网络基础。

最初的社会脑的功能,就是“语言”。语言能力首先是一种“封装在基因里的”( canned-in )能力,被乔姆斯基称为“先天语法结构”。其次,每一个人出生之后,他的先天语法结构立即被置于某一特定的母语环境内,于是特化为那一母语的结构。儿童在习得母语之后,语言中枢便占据了左脑的两个语言区。那么,外语呢?根据我读到过的研究报告,当我们学习外语时,不论多少门外语,它们的语言中枢都在右脑,在社会认知的脑区。个体是靠着社会脑来获取社会知识的。社会脑的基本结构包括他心理论和语言,还有更高级的社会认知脑区。(注:上面一段来自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 R. J ameson)对此曾感慨:“以语言为模式!按语言学的逻辑把一切从头再思考一遍,奇怪的是过去竟不曾有人想到这样做。因为在构成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所有因素中,语言显然在本体意义上享有某种无与伦比的优先地位。

三、故事为什么也可以成为语法

“语法”的观念更为明晰而坚定,逻辑推演及其所运用的符号体系更加切近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新理论,在本书中,对“故事”的剖析更加形式化、普遍化,因而更贴近“语法”的本质,也似乎更当得起“语法”这一名称。更重要的是,语言学本身的发展使他找到了崭新的理论资源。普林斯在故事领域内平移了转换一生成语法理论,因为这一新兴的语言学理论使他看到故事和语言之间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书中隐含的一些观念和方法,都是区别于结构主义经典叙事理论的。

#book#《故事的语法》笔记_第1张图片

普林斯认为,人的故事能力是一种心理享赋,对于什么是故事、什么不是故事,人有着天然直觉;同时它又是一种社会.共识,对于哪些被一认可为故事,哪些不被认可为故事,在特定社会内存在着全民共同直觉。就像乔姆斯基用与“合语法性”相区别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概念来指称句子的“完全自然的、不用进行书面分析就能马上理解”这一属性一样,普林斯用“被认可”(recognized)这一定语来修饰“‘可能的故事”。

四、以演绎法推导故事的最小模型——最小故事理论的成型

叙述学的分析注定要采用演绎的方法(几千种语言,数百万篇文学著作),它不得不首先假设一个描写模式,然后从这一模式出发,逐渐潜降到与之既有联系又有差距的各种类型。由此具备了统一的描写工具的叙述分析,只有在这些联系和差距中才能发现叙事作品的多样性及其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性。

以最小故事理论为例,作者的思路是:

  • (1)指出故事的成分(事件、连接成分);

  • (2)指出最小故事中事件的数目(至少为3):

  • (3)指出连接成分的数目(至少为2);

  • (4)提出事件之间应有时问关系;

  • (5)举出时间关系的特例;

  • (6)提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 (7)提出时间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关系;

  • (8)提出新的要素一第二事件与第一事件

  • (9)指出状态性与行动性事件的分布。

经过这样剥洋葱一样的层层递进的推论,一个严密的“最小故事”的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一个最小故事由三个相结合的事件构成。第一个事件和第三个事件是状态性的,第二个事件是行动性的。另外,第三个事件是第一个事件的逆转。最后,三个事件由三个连接成分以下列方式结合起来:a)第一个事件在时间上先于第二个事件,而第二个事件先于第三个事件;(b)第二个事件导致了第三个事件。

#book#《故事的语法》笔记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book#《故事的语法》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