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诸子百家

中国文化历史上最绚烂的时刻: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成为我国文化最具多样性篇章。

《文学回忆录》—诸子百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代的历史家和诸子百家之老子

       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他们不仅是用陈述性的语言将事实记录于纸上,他们还有丰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思想。史实摆在那,如何描述见作者之功夫。早期有名的史料为《后汉书》、《左传》、《战国策》、《国语》、《史记》等,作者不太同,时代不同,风格不一。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传言苏东坡观《后汉书》,阅读了八九遍之多,每看一次,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总有新意。在这些史料中,最喜欢的是《史记》。读古文,最怕看不懂。毕竟时隔千年。司马迁用编撰的《史记》,语言易懂,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文笔斐然,还能从事件中读出感悟,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代之所以有史料光荣现象,因为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都是贯通的。现代知识分工大势所趋,一分工,智慧分开。木心老师认为古代文化的总和性现象,一定出华而又实的大人物。现代分工,是投机取巧,现代的新趋向,还要求知识的统合。知识的走向的确如此,最开始的人们没有学科的概念,知识懂一点是一点,最好是博学多才。后来知识研究日益丰富,人的精力有限,倘若继续向全面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分工达到精密化的时刻,人们又意识到分开太过头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出现后现代的理念,打破一切束缚,重新组合,即知识的统合,当后现代时代真正来临之际,恐怕知识界又是一番新景象。最好是做到既博学又专精。

《文学回忆录》—诸子百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者讲老子,和旁人不太一样。他似乎真正走入了老子的内心世界。他觉得老子的思想最透彻,孤寂,凄凉,完全绝望。就是我们批判的悲观,消极。他不打算为老子辩驳,老子确实要表达这些观念。为什么?老子生活的时代,是很坏的时代。政治卑鄙龌龊,天下愈来愈乱。所以老子才提出无为而治。老子哲学是看透人性的不可救,索性让大家回到原始状态。

       当生活太过于充实,甚至是忙碌,许多人便选择去西藏,寻找净土,让内心安定。老子之语录正如心灵之净土,当你对一切感到厌倦时,索性清零,静坐思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顺其自然,便是出路。

诸子百家: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

       相比于老子的悲观消极,孔子的思想充满了积极、乐观、务实的思想。当人置身于黑暗之中,便向往光明。孔子的思想犹如那个黑暗时代的一束光,吸引着渴望利用光明的人们走出黑暗,寻求光明大道。所以孔子有那么多的弟子,可以不必自己书写著作,述而不作。西方的苏格拉底亦是述而不作,他们被称为大家。孔子言语最大的妙处在于遵循中庸之道,不将话说得太满,各有余地。如果询问具体的问题,也只会抽象回答。木心老师就批判这一点,绕来绕去,等于没说,但不至于损坏其名誉。对于孔子,我们要辩证看待。他提出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仁爱,孝道,为人处事之道,但他说到的具体方法,去实现这些高尚的理念,值得商榷,他也有其局限性,有自己的私欲。真诚,先要自己无私念,不虚伪,再用知识去分析判断。

《文学回忆录》—诸子百家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诸子百家中,木心老师最喜爱的是墨子。墨子舍弃了儒学,效仿大禹酋长,疏通河道,参与水利工程,不怕艰难困难,与上层下层人物广泛接触。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正是当今大国需要做到的,维护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利。昨日阅读资中筠老师的《坐观天下》她也提到了大国之为大国,其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也需得到保障。墨子也不止是单纯提出理念,他还讲究实践,他的一系列发明,精巧绝伦,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也许墨子是早期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标杆,然统治者不重视,可惜可惜。

       孟子,善雄辩。亦是在政治中不得志而著书立说。他的文章读起来气势恢宏,排比得当,朗朗上口。以王道治国,要求君主提升个人修养,重视百姓,不失为好的政治家。庄子,时常和老子相提比论。他们都是重视哲学和艺术之人。庄子太过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的致命弱点,就是拼命追求自然,最后弄不到自然。但他的境界值得学习。后人的艺术灵感也是从庄子这得到启发,也算是艺术启蒙之师。荀子最大的功劳,是将法填入礼,适合于一代帝王的统治,所谓阴阳相结合。以德,太软弱,以法,太强硬,二者相中和,统治得维系。

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是中国最早的黄金时代,然而如烟花般绚烂也易逝,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来得太早,去的太早。期待下一个的百花齐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回忆录》—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