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篇~理财规划是什么?
回想起来,我这个人天生自带财迷,在我十岁的时候,已经会自己拿着自己的攒下的零用钱跑到银行要求开户,那时候开户还不像现在这样要求出示身份证,在那个地方小镇,估计柜台的叔叔阿姨也没见过小屁孩自己来开户的,所以问了又问,一堆五毛一块的钱最后清点出来,是七百多块,拿着印着自己名字和数字的存折时,我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我把存折锁在自己的抽屉里,然后,每个月把攒下来的几十块又存进去,到年末的时候,打印出来的数字,多了两行字,利息和利息税,第一次看到,原来存银行的钱会多出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扣回去。
中国特有的现象,就是一到年底,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刚铺好没多久的路,又被挖了,种没多久的绿化带,又扒了,我深深表示理解,某日,当老娘发现我的红色小本本时,特别是惊讶于上面的数字时,强行没收,说了句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话,你这么小就存嫁妆了吗?(以至于到今天偶还是一只狗)给你的早餐钱就要用完,用不完,要么是给多了,克扣!要么就是你不吃早餐!天知道,一个从小外面吃早餐的娃,知道哪里哪里吃得饱吃得好又能省钱所以我明白一个道理,存在银行的钱,都不一定是你的钱,老娘要拿走,你都没办法!
后来,我学会把攒下来的钱,去倒买零食玩具卖给同学,我能多挣一点,并且用这个多出来的钱,给自己买鞋子买衣服(以至于今天这么爱臭美),还能顺便买鞋子给老娘,从而有更多的早餐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写到这里,一个小小案例,就涵盖了理财规划的几个方面: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当然,还要包括退休养老规划和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理财规划,不是单纯的卖买金融产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理财规划,理财规划应该是为实际生活服务,只是很多朋友,都按照自己一套碎片化的方法,或者本能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方法,没有对错,但是如果河上有一条桥,付点过桥费就能过去,还想要自己淌水过去,也就自求多福
理财规划之现金规划篇~
我的很多同龄朋友,特别是单身狗朋友~都正大光明的声称自己是月光族~当你和ta谈到要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金钱时,只会开口说没钱,每个月刚好够用,哪里还有钱拿来理财?!好吧~我就要开始问,此刻假设你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说因为市场经济环境不好,公司业绩大幅度下降,要准备缩减开支,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把你解雇;第二,让你降薪10%,你会选择哪一种?大部分人是不是会选择第二种?所以,每个月,强制为自己储蓄10%,特别是单身人士,真不是做不到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留钱?财富的积累,从来都是攒钱~存续投资~生钱,如此往复循环,靠时间的力量和理性的心态逐步增大。然而,很多人,在顺境的时候往往随心挥洒,忘了老祖宗的格言:积谷防饥!我们如何能够养成存钱的习惯呢?答案就是记账和消费限制,每天花时间记账,因为琐碎,很难坚持,随身带一个信封,把现金支出的消费小票收集起来,每月初的周末,花一小时的时间整理小票和手机支付的流水,这样就不难做到记账,消费限制就是扣除强制储蓄、房租房贷水电费等固定支出,剩余的可支配收入,放到一单独账户,当月的所有消费支出都由该账户支付,每天看到数字的明显减少你就会谨慎对待每一个购买决策!(信用卡还款也由该账户支出),记账,会让你知道你的钱都用哪里去了,坚持4个月,你会发现你的消费规律,根据记录去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
那是不是攒下来的钱,存在银行就可以了?首先,留下一笔足够3-6个月的生活费(如果工作不稳定预留6~12月)和家庭应急准备金,其他资金安排,要根据你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专业测评)来规划。所以归根结底,现金规划是理财规划的基础,如何合理做理财规划,从现金规划开始~
理财规划之消费支出规划篇~
有些朋友取笑我:廖凤凤,你咋把理财规划写得这么的幼稚园水平?[偷笑]其实要把一件有技术含量的事写得人人都能看懂,不是也是一种水平吗?[调皮]我们不需要多么的高深莫测,而是需要将一些专业知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帮助身边人,将自己的生活过的更有条理性,这个就是我们的工作!
就拿消费支出规划来说,前面我们现金规划有提到过的,记账,记账,记账!就是为这里做铺垫的,我们老是觉得自己钱不够用,财富增加就是两条路,开源+节流,当我们拿到手上记了4个月的账单,会发现,原来我经常在外面用餐,原来我一个月买衣服花这么多钱,原来我单单买水果零食就花了这么多钱,哎呀,给娃买玩具就花了这么多钱…等等等等,治病寻因,当我们针对自己的状况做出合理的调整,比如把给娃买玩具的一部分钱,节约出来用作教育方面的规划,买书,或者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前提是ta感兴趣),把自己买一件衣服的钱,用来买一本形象设计课程书,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再做购买决定,就不会开衣柜还依然觉得没有衣服可穿,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数据之上,所以记账,不是没有任何技术的重复记录[微笑]
当我们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开始考虑买房买车。拥有自己的空间,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梦想,无论这个空间是大是小。先买房还是先买车?这个是一个伪命题~拿车子来举例,如果今天您是一位企业老板,买个奔驰开出去对您的业绩有重要影响,那么无可否认,先买车,因为这种情况下车子是投资,是企业资产;如果您还是一个职场打滚的工薪阶层,在纠结买房还是买车,那么,先买房!不要说这个房子会影响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因为这个时候的车子,就是纯粹一个消费品,保险加油停车过路费,少一样都开不了,每年两万起步的花费和车价折旧,对普通家庭的影响更大,在现今较发达的公共交通环境下,普通家庭养一台车的必要性,确实不太高。那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因人而异,但如果情况不允许,咱可以从成本方面考虑先买房!(上文排除一切有钱任性案例)
说到买房子,从单身到刚组成家庭的首次置业,因为房价和经济压力,通常都没必要一步到位,在户型的选择上,都是以小户型为主,交通便利,流动性好(容易转手和出租),在后续的工作不断努力挣钱,家庭成员的增加,才考虑置换大点的户型满足生活居住需求。也有很多人喜欢投资房产为自己的资产增值保值,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到,如果一个地区(包括不限制珠三角)附近都是新楼盘,那么短期内,二手房的交易流通是处于有价无市状态的(考虑到交易税费成本,新房价格差距不大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新房交易),而且都是以投资为目的的楼盘,出租压力也会较大,因为市场供应存量较多,楼盘附近的产业圈,人流量~等等因素需要考虑!(此处又请忽略有钱任性买房空置坐等升值清盘情况)
任何个体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以上言论只是大概情况,具体到个体,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要怎么做自己的消费规划~如有具体咨询,欢迎私信谈谈~
理财规划之子女教育规划篇~
用一篇八卦娱乐案例来打开这个话题,最近没有更新这个话题模块,迟迟不能下笔,因为我认为,子女教育规划,不是单纯为ta准备读书的钱,就算是完成目标,中国人有句话,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因为我还没做父母的角色,说出来怕不走心,所以研读了很多这块的心理学教育方面的资料,加上反思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一个从0开始的孩子,他的性格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塑造,而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改变(或者掩饰)自己的性格,需要重复一万次的行为改变,很累,很多人都没办法去坚持,但一旦坚持也会迎来脱胎换骨。
有个笑话,一对父母对自己儿子老是讲粗口的恶习很头疼,一天在朋友们的聚会孩子和别的孩子争吵起来又是满嘴脏话,老爸忍不住喝他:xxx(三字经)!你再说脏话揍你![捂脸][捂脸][捂脸]试问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只是反映夫妻家庭的问题,从反映到烙印形成自己的性格,只需要12年,所以古人说三岁定八十,三岁前大脑发育,所有行为都是模仿,到实施,到“知行合一”有自己的性格!爹妈是第一个老师[微笑]
我们现代的教育,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成功学教育,注重个人魅力塑造多于品德价值观的塑造,魅力可以很容易吸引人,因为包装在外可以走捷径,但是内在的品德价值观需要长期培养积累塑造,舍难求易是天性,所以近百年的教育氛围和文化,都是倡导怎么去打造个人魅力,我们倡导吃啥补啥,倡导孩子上名校,倡导大人混圈子,这些都是很难让人学会走心。
在子女教育规划这块,我们有没有走心的设定过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怎样怎样?有些父母,会说健康长大就好,有些会希望出人头地成功,有些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所见即所得,客观来说,我们如果从内在去设定目标,比如将来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有正面价值观的孩子,勤捡,节约等等,会比成功等宽泛的来得更容易执行,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很多爹妈抱怨孩子不知道自己挣钱的不易,但是从来没有培养孩子的财商,对钱的价值认识,我有一个朋友,是送快递的,他暑假有一天带着自己小学的娃送了一个礼拜的快递,从早上8点到晚上八点,孩子看着爸爸奔波于各栋小区楼,每个快递才赚一到两块钱,暑假开学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要买这个买那个,因为他知道爸爸赚钱不容易,因为他和爸爸有共同体验。所以,和孩子共度一些时光,比书面教条的教育来得容易和有效~
理财规划之养老规划篇~
还有两天过完正月十五,就是我们所谓的出了年,过完年,这个新年,对于单身的我来说,有点累,也有点不一样的感悟。
外婆老人家从前几年的逼婚到现在直接跳脱结婚到直接找人生娃,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妥协?她说,人总是要老的,老了钱能侍候你吃饭?病了钱能侍候你看医生吃药?过年过节钱能和你话家常[捂脸]?我问:阿姨不是和一个有儿女的老人家当护理?儿女老了也是不可能时时侍候在侧吧?是~唉,有还是比没有好……过了几天外婆因为意外撞到头,头皮裂开住院治疗,过年回来的远嫁阿姨们外孙们,轮流照看几天,还是该回去也要回去生活,我不得不想,几十年后,我老了,除了钱,我要怎么安排我的养老生活?下一代始终有下一代的生活,养儿防老这种观念,还适用吗?那没有下一代,怎么准备?
每天早上上班出来地铁站,就会有个老婆婆站在出口收刚刚发的地铁报,无论严寒酷暑,都穿着一件单薄的洗得发白糜烂的衬衣,提个塑料袋,表情漠然,从开始的心生怜悯到后来的理性思考,我们这一帮天天挤地铁忙生活的人,如果没有考虑安排好我们的养老生活,可能到那一天,连报纸都没得收,因为到那时候,估计报纸都已经消失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作为一名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帮助客户早日做好生活的安排规划,是渡人渡己。
很多客户说我不需要做计划,我们爹妈那一代还不是这么过来了,其实我们总喜欢用过去套用到将来,却没考虑到环境是在随时改变的,所谓的不变应万变,不是啥都不做,目标是不会突然实现的除非有阿拉丁神灯,钱也不会突然蹦出来除非中了双色球大奖,我们的不变,应该是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去适应去改变自己以求得生存和生活,一个家庭的资产配置,养老的这个填空题是需要同时准备的,我们不能把他当成选择题来对待,要或者不要,因为只要没有任何意外,活到老就是必然!
我每次去香港,在海港城的餐厅吃饭,里面的服务员都是老头和老太太居多,当一双布满皱纹的手颤颤颠颠给我递奶茶和咖啡的时候,我都会想,几十年后,中国有没有这么多的服务业岗位容纳我们数量这么庞大的老年人退休再就业?
前面的篇章说过,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投资,错过了时间的复利,退休后要么就是降低生活品质,要么就是祈求我不要活这么久[捂脸],不然哪来的报纸可以收?
喂~养老规划,你做了吗?
P.S:那些说我买了社保的同志,请翻开你的社保100问小本本,看看你以后到底能拿多少钱~
理财规划之风险管理规划篇
很久没写这个栏目,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的一篇分享,就用这篇分享来引起这个话题。
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要理解风险管理,必须首先理解风险的两个维度:损失和可能性。
损失,就是如果这个风险发生了,会造成多大的伤害?比如得了感冒,会一个星期头晕无力流鼻涕;但得了非典,伤害就大得多了,很可能会致死。
可能性,是这个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校长说,明天如果下雨,运动会取消。你回去听天气预报:明天降水概率30%。那么,运动会不召开的概率,就是30%。校长说,明天如果下刀子,运动会取消。那你就要明白,运动会不召开的概率几乎为零。
风险=损失x可能性。
这个看似简单公式,给了我们识别风险、管理风险的基本框架。基于这个基本框架,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四种风险管理方法:转嫁,规避,降低,自留。
第一,转嫁。有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实很小,但如果一旦发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癌症。得癌症的概率并不高。但如果很不幸患得了癌症,很难治好;就算能治好,也要花很多的钱。对于这样的风险,应该转嫁。
买保险,是转嫁风险很重要的手段。过去,保险在中国还不被普遍接受。现在连淘宝上买东西都有运费险,买手机还有碎屏险,成为上市公司董事还有董事责任险,这些都代表了商业文明在“风险管理”上的进步。
另外,航空公司为了转嫁油价波动的风险,可以购买原油期货,锁定价格;外贸公司可以进行远期外汇买卖,转嫁汇率波动的风险。
第二,规避。如果发生的可能性挺大,发生之后,损失也很大的风险,其实就不能叫“风险”了,它接近一定会发生。
比如赌博,大概率你是要输钱的,从损失上看,有多少你就能输多少。对于这种风险,策略就两个字:规避。在商业上也一样。很多人的商业策略形同赌博,在几乎必输的游戏中,心存侥幸,总觉得“万一呢”。对于这样的风险,记住:不赌就是赢。
第三,降低。对于比较有可能发生,损失也尚可接受的风险,要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预防”。
比如,培训员工合规经营,预防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经常找员工谈话,预防突然离职的风险;给项目设置合理检查点,预防项目的失控风险;和客户保持联系,预防客户的流失风险;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等等。
第四,自留。对于不大可能发生,发生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风险,可以选择“自留”。意思就是:损失我认了。
比如,员工请病假是小概率事件,就算请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客户退货是小概率事件,退几件货,也没有巨大损失。对于这样的风险,可以计提一笔“管理储备”的预算,专门用来消化这些损失。
小结:认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怎么做风险管理?
对于可能性小、损失大的风险,要懂得转嫁,比如买保险;
对于可能性大、损失大的风险,要懂得规避。收手不干,不赌就是赢;
对于可能性大、损失小的风险,要懂得降低可能性,想办法预防;
对于可能性小、损失小的风险,可以考虑自留,留一笔费用做管理储备,然后坦然接受风险的发生,把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