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气度》同学必读

历史过于久远,甚至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同纸张般苍白。

范蠡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很难感受当时的情景了。想必是波澜壮阔,大风起兮云飞扬。

乱世造英雄,那个时代赶上了从战争到和平的社会变革。巨大的社会变革引发社会剧烈的动荡和冲突,也给智慧的人施展才能的机遇。

范蠡是这样,凯恩斯也是这样,一生的天才,一生的浪漫。

需要怎样复杂的知识体系,需要怎样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复国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是坚韧和等待,睿智和谦虚?

从事经商,生命进入新的阶段。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做任何事,都是出色的。因为成功与成功之间,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经商的本质是获取利益,这对于在政治圈里沉浸多年的范蠡来说,并非难事。真正可贵的是他对待商业的态度,对待财富的豁达,这既是商业问题,也是人格修炼的至高境界。

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后,都会上升到哲学层面。范蠡也将自己的经商经验提炼成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度修炼,宁静致远。我们追求的极致难道不就是这样吗?睿智的思想让人平静,人生足矣。


附录: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范蠡的气度

文/范亚君

古诗云: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道中乐,浩荡信无忧。

庄生即庄子,骑马逍遥游天下。范蠡扶越灭吴后,携侣西施一叶扁舟隐退江湖。唯其得道,何其潇洒也。

范蠡是儒商鼻祖,集军事家、政治家、巨贾首富、商圣财神爷于一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跨界转型功满天下、流芳千古。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时自称最崇拜陶朱公范蠡,并讲了几则范蠡的故事,最后李嘉诚自己承认做生意学范蠡,做人学富兰克林。

范蠡,生于约公元前536年,约卒于公元前448年,越国大夫,上将军,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中国最早的首富和慈善家。范蠡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完成越国伟大复兴。

范蠡生于楚国的宛邑,他的老师是被称为史学界无名氏的蒙馆塾师庄伯先生。庄伯常说:“我一生教了众多弟子,但有路通、庄生、范蠡就足矣。”而在这三人当中,范蠡年纪最小。后来范蠡师从计倪子(又叫计然子),为道家三大祖师爷之一(南怀瑾戏称道家三子:老子、儿子(上海话倪子)、孙子)。计然子擅长天文之术,他最先发现了月亮与木星距离周期运动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这一周期非常接近12年。范蠡三年后学成出师,胸藏治国安邦之良策,渴望得遇明君,展满腹才华,建不朽功业。但在楚国一直得不到重视。于是范蠡和朋友文种商议,两人先后离开楚国、去越国,受到越王允常的重用,被任命为大夫。范蠡从此踏上政治、军事的舞台。 

公元前496年夏,吴王阖闾亲自统率大军,向越国发动进攻,其势如排山倒海,旌旗遮天蔽日。而越王勾践刚刚继位,越国陷入一片恐慌当中。范蠡在交战过程中识破了吴军的八卦阵法,在知晓到吴军等待后援的情势下,范蠡提出了把狱中死囚送到吴军阵前自尽以分散敌军注意力的谋略。300名死囚依次在吴军阵前挥剑自刎。吴军士兵被吓得面色铁青丧失战斗能力,看见尸体旁的干将、莫邪铸的宝剑,不顾一切地上去捡拾。吴军一下子乱了阵脚,无敌的八卦阵法被越军迅速攻破,吴王阖闾战死。这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槜李之战。年仅21岁的范蠡,一战成名,深得越王勾践赏识。范蠡向越王提出富国强兵之策:加固城墙,发展制盐、制酒、制玉业,改革兵制,升级作战装备。越国事业蒸蒸日上,越王开始志得意满、骄纵之心日生。

公元前494年,即位后的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并重用伍子胥将军开始复仇之战进攻越国。越王轻敌,想再来个槜李大捷。范蠡力谏避其锋芒,但勾践不听劝谏,执意出兵,果然越国大败,越王被困于会稽山。范蠡劝越王勾践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以求保全性命,“古语有言君受辱则臣死,臣下以耻为志,将来必将使大王尊为霸者!”勾践咬牙切齿的说:“明白了,我会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于是,范蠡出使吴国,劝谏吴王接受越国投降。吴国将军伍子胥力主灭掉越国,绝不犹豫和手软。伍子胥说:“今不灭越,后必悔之”。范蠡抵达吴国,给吴国主管财政的太宰伯嚭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保留越国不灭国、让越过做吴国的附属国,则越国可以每年给吴国缴纳巨额粮税及金银财宝;如果越国被灭国而成为吴国的王侯封地,则每年能上缴的粮税和财物,要少很多;哪个更有经济价值、对吴国利益更大,是明摆着的。太宰伯嚭正为吴国霸业的后勤保障发愁,力谏吴王纳降。吴王最终没有听将军伍子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的进言,罢兵而归,接受越国保留为国,成为附属国。范蠡在军事政治上打经济牌出奇奏效。

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到吴国当奴仆。勾践本想带文种随行。但范蠡却力荐自己与勾践同行,并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由此可见范蠡的有谋有勇、义士品质。

身为越王的勾践,为吴王当奴仆是何等耻辱。范蠡伴随勾践到吴国当奴仆三年,形衰而心不亡,保命而伺机归。在这三年中,范蠡不断地做吴王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引导,让吴王放松警惕,感觉越王勾践已经臣服、再无大志。一次吴王夫差生病,范蠡出主意,让勾践嘴尝夫差的粪便,以辩夫差病症。此事,让吴王夫差感受到勾践范蠡君臣对吴王的一片忠心。吴王深受感动,下令送勾践范蠡君臣回归越国。吴王此举自然招致伍子胥的激烈反对、万般阻挠。为使越王勾践顺利回国,范蠡进一步应允:范蠡陪勾践回到越国之后,范蠡自己再回吴国当人质,并为吴王送上天下无双的美女。范蠡忍辱负重、矢志不移,可见其坚忍不拔。

战败之后的越国,境况跌到谷底,国内一片荒凉凋敝。公元前491年,范蠡随勾践夫妇返回越国,为兴国复仇,范蠡与文种制定了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灭吴战略,并设计出“兴越灭吴九术”,分步实施。范蠡对此始终保持高度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抓经济建设为基础,主导越国全面复兴。范蠡表现出高超的经济才能,提出了《范子计然书》(相当于越国的《富国论》)。书中包括振兴农业,劝农桑,务积谷,除了根据气候指导农业生产外,还制定“三八价格法则”,兼顾农末俱利。范蠡以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农指农民,末指商人,粜指谷物。意思是: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即政府通过粮储调节价格,上涨不超过80%,下跌不超过30%,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农业也就稳定了。这是史上最早的政府宏观调控理念,兼顾了生产和市场的相互关系。

对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发展与南方的双边贸易,将国内商品运往南方交换粮食,越都一时成为江南商业贸易的中心。军事方面,组建机动性极强的精兵强将,在会稽山中腹建立秘密工厂,制造大量战车、兵车,每日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贿赂夫差宠臣伯嚭、离间忠臣伍子胥、献上美人西施。西施终日伺候于吴王左右,怂恿吴王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吴王沉迷于西施美色,逐渐不理朝政。吴国开始由盛转衰。

选定西施之后,范蠡亲自对西施进行培训,对她申明大义、培训工作要求、武装心理力量。在朝夕相处的培训期间,西施和范蠡陷入了爱情。西施舍不得离开范蠡,一度不想去吴国,情绪颓废低落。范蠡为了完成复国大业,劝说西施踏上了去吴国的征途,许诺西施:西施完成使命后,范蠡一定会亲自把她从吴国接回来,并永世在一起。范蠡把这个爱情之锚抛在了西施心里,使得她既不会被敌国感化策反了,也让西施有了长期希盼、坚持下去的力量。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子建的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越国所灭。

范蠡是当今流行的“美女经济”的先驱。范蠡复国大计之一就是美人计,首先是全国选秀,掀起美女热潮。其次选定西施和郑旦等美女后,进行包装、培训,炒热西施知名度并成为明星美女,这样让西施带着国家荣誉感出使吴国、履行秘密使命。第三,西施献美给吴王时,自然身价巨高,一登场就赢得吴王的虚荣心。第四,西施在吴国奢华生活、怂恿大兴土木等,消耗国力,促进越国出口奇珍异宝给吴国。这与当今的“美女经济”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传奇的是范蠡将预测农业丰歉用到军事方面。范蠡根据天文气候周期的地域差,预测出一个规律:当年越国灾年,而吴国丰年,次年两国都是平年,第三年则是越国丰年,而吴国灾年。为此范蠡设计出“借粮还种”之计:第一年越国向吴国借十万担粮食,承诺两年内加倍偿还,第二年归还很少部分,第三年主要归还时,为了减轻归还压力,偷偷地将谷物微蒸一分钟,使得稻谷颗粒增大,外观显得更加饱满,交货时诈称这是特级种粮,建议开春后可做优良种子春播。正好吴国上年粮食平年、库存较少,自然很容易接受作为种粮,没想到第二年发放种子春播后,很长时间不发芽(蒸过的),到了夏天自然收不起粮食,等到青黄不接闹饥荒的时候,范蠡率领越国大军开始攻打吴国。

复国的准备时间长达熬人的15年,期间勾践四次提出伐吴要求,但都被范蠡以天时不到、地利不到、人事不备的理由推迟。直到公元前476年春,伐吴时机终于成熟了,此时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走投无路时想起伍子胥,感觉自己愧对伍子胥,遂蒙面自杀。 

然而灭吴后,第一功臣范蠡却审时度势、激流勇退,从越国出走离去。范蠡告诫好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兴衰时序规律,劝谕文种却功隐退。然而,文种不信,后来果然被勾践赐剑自尽。传说范蠡出走时,坐一叶扁舟泛波江湖,深夜接上从吴国后宫获救后私藏的西施美女,水路行船、隐遁江湖。西施作为美人计的间谍,属于知情军人,由于古代迷信认为美人计之美人为祸水,要将西施马革裹尸、沉江灭尸。范蠡践行自己当初对西施的许诺,在行刑时将西施藏匿于江湖草丛中,行刑者回去禀报已将西施沉江,而范蠡则深夜从草丛中救出西施,驾舟远去,英雄美人踏上全新生活。故有古语“江湖范蠡舟”之说。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围屯制盐,兼并盐田,囤盐贩盐,易货贸易,没有几年就积累了千万家产。首轮财富积累完成后,范蠡有条件开始运用自己精通的周期律做大生意,即大宗生产资料的周期变化套利,屯粮、屯盐、木材、军马、车船等大宗商品,很快集聚财富,富甲天下。

范蠡在齐国创办的“鸱夷盐场”很快成为信誉十足的金字招牌,各地商家抢着跟他做生意。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他主持齐国政三年后,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鲁国陶地,这是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所谓儒商)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利而不责于人。”

范蠡定居陶地后更名并创建“陶朱公”字号品牌,只用三年时间创业即成陶地巨富,基础产业是养蚕、制丝、贩丝,同时利用地理交通之便开展大规模的贸易。开春后有一天,范蠡到市面上巡视一圈,感觉到粮食价格较低,而肉铺、木材、蚕丝、绸布等都是价格走高,回去后他果断作出决定,近日出发去江南购粮,清空仓库准备囤粮。伙计们都不理解,现在丝绸生意正火,而且粮价平平,春苗长得也很不错,为什么要开始做粮食买卖?但是过了清明后,开始空气干燥,持续到夏季都没有一场透彻的雨水,齐晋鲁都发生罕见的干旱,立秋后粮食价格开始上涨,从一百钱一石涨到二百五十钱,粮商们只恨自己囤粮太少,而陶朱公大量囤粮获利巨丰,同时适当平抑粮价,救济百姓。就此一举陶朱公美名鹊起,再次成为金字招牌。陶朱公后来向伙计解释到:根据气象规律,今年应当是饥荒年,而且我日日夜夜观察天象,老天爷已经給了警示。另外根据经验,一般粮价高时,人们对其它物品需求会减少,其价格势必下降,反之粮价低时,其它价格会涨。年初就是看到这个趋势,才做出判断,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做生意非常注重时机、时间、周期、速度等与时间有关的要素,在时间维度上把握商品价格的周期涨跌,低价时购进,等待时间等待周期,价格走到上涨周期时卖出。做生意时间正是当今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做股票要拿得住,等待上涨周期到来,总有一天会到来,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波浪理论就是揭示时间周期的,原则上与股票企业质量无关。产品、产业、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处于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规律,比如对应的市盈率就应该不同的法则,例如早期产业又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通常会给予较高倍数市盈率,也就是看好的时间较长。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货币政策(尤其包括利率周期)的变化,而货币政策更直接导致资产价格的变化,李嘉诚的大宗资产生意,例如最近沽出大陆地产近百亿,都是遵循资产价格周期变动而定。有人说生产实业做的是空间性生意,即注重产能和市场占有份额,而金融资本做的是时间性生意,利率就是货币时间价值,市盈率就是购买未来的多少年时间。总之,掌握周期,踏准时点,是最好的生意之道,不用像生产销售之庞杂。周期普遍存在,范蠡找到气象周期对应农业周期和粮食价格周期,同理其它商品或资产也可以找到相对的周期。

范蠡提出了一系列生意经营之道:

(1)预测农业丰歉的方法——“十二周期循环论”。如果掌握这一规律,就可以预测未来年成的丰歉情况,从而早做准备,把握先机。这在农耕时代是最大的商机所在。当然,要敢断准周期,率需要有精专知识和丰富经验,综合诸多因素加以验证,反复与当时当地环境结合推敲,才敢于大手笔出手交易,显然范蠡和李嘉诚都具备这种能力和资源。

(2)范蠡提出“与时逐利”,就是抢占商机,注重速度。范蠡认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国语越语下)。“得时不怠,时不再来,天于不取,反为之灾”。有个例子,有次陶地一条街的店铺连着火灾了,范蠡的几个店铺也面临烧毁。各家各户都在拼命地救火或隔离自己的店铺防止被烧掉,范蠡却不等火灾熄灭就张罗人员带着钱,火速赶往附近各市场采购建材。等到大火熄灭情绪平静下来后,正要思考如何重建时,范蠡的建材已经出现在街上,既舒缓灾情又赚到钱,出售建材所赚的钱十倍于损失的两间店铺。

(3)范蠡所谓:“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夏则资皮 冬则资絺”。这是利用周期律套利的经典原则。“领则决万物”,“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这些原则现在听起来很平常,但2000多年前商业启蒙时,范蠡第一个提出这个经商原理,不可不认为是商圣鼻祖。

(4)范蠡提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意思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判断商品价格的涨落。这也是最早提出的供求关系与价格涨跌相关联的规律,范蠡当时就观察到价格涨跌与商品稀缺或过剩有关系,反过来价格贵贱在一个滞后期后也会影响商品供给的大小。

(5)范蠡表达“无敢居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观点。商品高昂的价格正是要回落的先兆,因此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经营者要像对待粪土一样把它抛售出去。相反,当某种商品价格低落时,要把它当珠玉一样大量购进。这是典型的销售原理,揭示了价格运行规律,要求果断出货。而且,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十分之一差价),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种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6)范蠡提出“待乏”论,“候时转物”。待乏论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超时以待,据时而动,就像以网张鱼,须迎以待之、方能获猎。不要人等货,而应人等时,备货等人。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市场机会总是会出现的。

(7)范蠡规定三八价格政府调控法则。范蠡指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这是最早的政府调控理念且有量化标准,以及“农末俱利”的共赢理念。

(8)范蠡还强调积蓄理念,“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意思是:要合理地贮存商品,要加速资金周转,要保证货物质量,容易腐烂的食物不要滞留等待涨价。

范蠡的商道思想和实践非常丰富,非常值得现代人研究借鉴。范蠡被民间供奉为“文财神”名副其实,他拥有亿万资产,富可敌国;他“富行其德”,三致千金,又三度慈善散财予平民百姓;他经营有方,出神入化,同时还传授致富门道,留下《范子计然》、《陶朱公商训》等经商理论和宝贵经验。古时做生意的人习惯挂匾“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寓意以商圣陶朱公为榜样做一番生意场的事业。

范蠡的人生是我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活力文化的杰出代表。有诗曰:

春秋吴越功,

江湖范蠡舟,

陶朱甲天下,

商训传世中。

附: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一、《三谋》: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账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二、《三略》:

《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

范蠡主要强调:

“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大商之道!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范蠡的气度》同学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