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孔子学《文王操》的故事与学思结合及其他

分享:孔子学《文王操》的故事与学思结合及其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思结合就是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孔子强调学是求得知识的源头,通过博学、好学、多闻、多见获取大量感性知识,同时又认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还必须强化思维活动,把从博学、多闻、多见得来的知识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必须加工提炼,通过分析、整理、归纳,提高到理性认识,他的名言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这就是说,如果只学而不思考,囫囵吞枣,纵然是海阔天空,也难免一知半解,茫然困惑;反之,仅限于思考而不以所学为根据,则必将陷人空想无益的危险境地。所以他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在他看来,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学思结合就是力求学一以贯之。这种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是很有进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孔子还认为,在学与思求取真知的过程中,切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决不要主观臆想,不要作绝对化的断定、不要固执成见,不要自以为是。

这种实事求是、充满辩证法的治学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本身就是学思结合的典范。

史载,他跟师襄学弹琴,先学了一支曲,反复练习了十几天还不停。师襄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学会了,再学一支新的吧。”他答道:“还不行。我仅仅学会了弹这支曲子,还没有把握技法啊!”于是又专心致志地练了几天,师襄对他说:“曲子的技法你已掌握得相当准了,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把握到曲子的志趣和神韵呢,还是让我再练几天吧。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对他说,你己经领会了志趣和神韵,可以学新的曲子了。孔子又认真地说:“我还没有悟出作曲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于是仍就弹练。师襄在旁边认真地听后说:“听你的琴声,我好像看见有个人在严肃地思考,快乐地抬头遥望而怀念着远方。”孔子兴奋地说:“我已经体察到作者的为人,黑黑的面孔,高高的身材,两眼仰望远方,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感化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这样旷达的曲子呢?”师襄听了,又吃惊,又钦佩,向孔子行了个礼,高兴地说道:“一点儿也不错。我的老师传授这支曲子时说过,此曲名叫文王操,你对音乐的理解太正确了!”为准确理解和把握琴曲的深邃内涵,孔子孜孜以求,堪为学思结合的典范。

在这个故事背后,学东西有四个层面:第一层面就是“得其曲”,意思就是学到了技巧和方法;第二层面是“得其数”,意思就是掌握了内在规律;第三就是“得其志”,就是理解了他的志趣和动机;最高境界是“得其人”,就是进入了对方的心灵世界。

另外,击磬襄并没有一开始就把“这个曲子的名字叫《文王操》”这个信息传递给孔子,这是古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开始不把所有的内容都告诉对方,给对方留一定的空间和空白,然后让学习者自己用自己的理性、认知和判断力,一点一点去探索那个知识,经常强调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事人应该懂得自悟、自得,这样理解得才深,掌握得才透。

参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原文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 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孔子学《文王操》的故事与学思结合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