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无论是导演还是作品本身,都有很强的符号化。无论是人物,语言,电影风格,都能识别出不同导演作品里所带有的浓郁个人主义风格。
作为一位作家导演的李沧东,在作品里更多的是用象征性的手法去隐喻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变革,用诗意文学去理解社会人文。可以看出的是,在《燃烧》中,导演并没很明确的说明故事的起因经过和也很难看出人物行为动机内心的矛盾。
也正是故事的大量留白空间,填补了观众的想象,所有隐晦没有明示的,全藏在电影里。这种结果看似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故事,有很强的悬疑感觉,非常适合拍成电影。
电影改编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短片小树《烧仓房》,“烧掉没用的仓房“中”没用的仓房“是”没用的人“的隐喻。电影讲述的是送货员钟秀偶然与童年好友惠美相遇,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她请求钟秀照顾她的猫咪。旅行回来后,惠美向他介绍了本,一个她在旅途上认识的神秘富二代。
《燃烧》的人物主体是围绕着边缘人群体开展的,用小人物的故事角色去揭开现实生活的残酷,侧面表现处于底层人物的渴望和自我的救赎。
钟秀一名普通的快递员,因为父亲坐牢使他加重了生活当中的疲惫。生活窘迫的底层阶级,靠开着一辆货车送货来维持生计,这些都成了他性格养成的凝固剂,怯弱孤独但自尊心强。
钟秀这个角色的存在既给人以一定程度上的代入感,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的是愤怒和卑微,求职的困难也更加凸显社会底层的身份,也把他对资产阶级的排斥埋下伏笔。
还有一点就是他对惠美的爱情,通过两个人物关系也增加了后面剧情的悬疑气氛,这种痴迷为电影最后的暴力悲剧结局做了最合理的铺垫。
刚开始钟秀对惠美的情感表露方式非常的隐晦,到后面却勇敢的喊出来,他的动机都来源于内心的真实,丰富人物。
惠美这个人物角色被缺失感所困扰,两人在女主做兼职的时候偶遇,她迅速走进宗秀的生活,又迅速消失不见。后来独自去非洲旅行并认识本。
她是处于底层阶级却渴望救赎自我的小人物,一个拿着低廉兼职薪水的女孩,有着自我探索生命意义的追求。
这一段“Great Huger"的独舞,跳的沉静忧伤又迷人。裸体舞蹈是惠美自我倾诉的一种方式,也是惠美内心无穷的欲望在倾泻而出。
本是改动想对较少的角色,相对容易被理解。他是处于一个社会上层的人物。他看似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但他似乎并不为此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本的救赎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烧仓房”,烧掉塑料棚到底能产生怎样的快感?并没有体现,所以即使惠美最终消失了,本也没有获得真正的满足与快乐。
最后钟秀杀死本的结尾设定,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悲剧性。处理的像希区柯克风格的悬疑电影,但又相对隐喻和收敛。
这场谋杀同时隐喻着对于控制人的主体意义的资本世界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钟秀是试图在谋杀这种堕落的无意义,并从中解放自己个体的生命力。
李沧东从来都不会很直白的阐述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明喻、暗示给观众遐想的空间。《燃烧》延续了含蓄、隐晦的风格。所有存在于他故事中的角色,都无比丰满地具有自我意识。
在揭示生活的残酷同时,又抽象地去塑造超越现实的阶级层面。隐喻的表达精神和欲望,用不断升级的危机和谜团,探索了最难以言喻的话题。
整部电影中最喜欢的是惠美夕阳下跳舞那一段,在质问生命的意义的同时,仍不放弃去追寻生存的意义。就像电影里惠美跳的great hunger的舞蹈一样,去思索存在与湮灭,记忆与遗忘。
/End
「回复片名,获取资源。」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影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