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 :车祸之前和辉煌的民歌时代
1967年车祸那年 , Bob dylan出了《John Wesley hadin》,这张充满“一条过”歌曲的唱片隐隐有着乡村音乐的元素 , 而下一张使用了乡村音乐地理标志纳什维尔的《纳什维尔地平线》 ,则是彻底实锤了这是张乡村音乐唱片 。
在此之前 , 则是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和伴随着革命运动的民歌时代 。BOB dylan就是其中一头革命偶像 。
1967年的车祸 ,终结了1965年以来bob的混乱年代 , 那是在那年的新港民歌节 ,bob 带着匆忙组建没怎么排练的电声乐队上了舞台,据说演出效果,不咋地 ,很糟糕 , 伴随着观众嘘声、咒骂、抗议、声讨的还有著名的民谣前辈鲍勃西格挥舞斧头怒砍电线的历史事件 , 《i'm not there》也生动地展示了这一景象, 有个人拦住西格 ,两人扭打在一起 。这些小伙子曾经继承了前辈们的叛逆派头, 如今成为了叛逆前辈的小叛逆 。
“这些小叛逆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
仿佛鲍勃西格真的被说动了 , 放下了斧子 。 混乱的演出没怎么进行 , 就中断结束了 。
鲍勃在人们的请求声中 ,在组织者的规劝声中 , 抱着木吉他, 借了个口琴(不卫生)回到了舞台 , 唱了充满象征意义的《铃鼓先生》《一切都结束了,蓝眼睛宝贝》。
《铃鼓先生》写的是艺术家渴求灵感要写牛逼的作品 ,仿佛是说:“哥们我要玩摇滚了”, 而《一切都结束了,蓝眼睛宝贝》则是直白地宣告 , 这一切都结束了 。
然后,接下来bob的巡演就像在音乐节上一样 , 观众一片嘘声。甚至吸引了众多粉丝一路跟随 , 打卡抗议 。
这一切在英国曼彻斯特达到了顶点 ,著名的事件是舞台下有人喊了一声“犹大” 。这场演出的“bootleg”在江湖流传,声名显赫 ,并且有个以讹传讹的名字《皇家艾伯特大厅现场》 , 后来官方出了专辑也将错就错把这场曼彻斯特的演出打上引号《“皇家艾伯特大厅现场”》 , 然后出了皇家艾伯特大厅的演出 , 则命名为《真正的皇家艾伯特大厅现场》。
“犹大”的这个故事被马世芳写在《拥舞的诗神与厉鬼》里 , 对这一历史进行了深情的讲述 。巡演的混乱在马丁斯科塞斯拍的纪录片《没有方向的家》里可得一见 , 在纪录片的最后 , 则是这一切的巅峰与终结 ,台下喊出一声犹大 , 还伴随着其他人的笑声 , 吉他前奏一点点地向前推进 ,Bob喊了一声“make it fucking loud ”(声音儿弄他妈大点)。《like arolling stone》铺面而来“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
在这之前 , 则是那个万众瞩目的bobdylan :民谣新星 , 时代代言人 , 革命偶像 。
人们亢奋着流着哈喇子看着偶像的演出 ,那些反战的 、 说核武器的 、说战争贩子的 、说炸弹跟下雨一样的 、 揭示人间真理的歌曲 ,听着真他妈带劲 。
感觉随时会有原子弹飞过来的时代 ,还好有这样带劲的歌曲 , 诉说着地球沸腾的时代 。
这一切的美好也被彭尼贝克剪出了一部出彩的纪录片《don't look back》 。记录了1965年在英国的巡演 。
bob dylan 1961年大学退学跑到了纽约 ,唱了10个月咖啡馆 。 跟哈蒙德签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 旋即录制唱片 , 1962年发行处子碟《Bob Dylan》, 以及之后的几张专辑 ,基本上都是在短的不可思议的时间里录制完成 ,有民歌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1963-05-27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1964-01-13,
有摇滚 Highway 61 Revisited 1965-08-30,
有民歌加摇滚 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 1964-08-08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1965-03-22,
有双唱片 Blonde on Blonde 1966-05-16 。
成名于新港民歌节的bob dylan在1965年“毁名”于新港民歌节 。
之后 ,一切都结束了,激进的年代结束了, 革命进入了平息 。
然后进入了轰轰烈烈的70年代 , 摇滚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