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

文/吴迪

按语:14年暑假期间,集中精力阅读肖群忠老师拟将出版的《伦理学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提出伦理学研究的新思路。颇多借鉴。本次读书报告亦将为肖老师新书提出修改建议。未出版前,请勿外传。

 一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今西方主流的两大流派,个人主义传统较之社群主义,历史更为悠久,乃至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反之,社群主义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生的社会思潮,是在批判20世纪70年代新个人主义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然而,这一流派直击现实,对西方社会之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和理解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对于把握西方社会政治建构、社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是与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相对应的一对概念。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是处理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则将之拓展开来,探讨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个人主义是坚持以个人为中心的伦理原则;而社群主义则是在对个人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强调社会共同体价值的伦理原则。[1]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个人主义的中心是个人,这里的个人强调的是人的价值,是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社群主义的中心是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是对相同价值规范拥有一致认同的社会实体,广泛存在于宏观社会、微观社会的诸多领域。

 二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广义上指称的是西方文艺复新以来自觉自发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系统;狭义上指称的是19世纪托克维尔阐发的,区别于利己主义的个人主义传统。回顾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史,我们看到,以文艺复新为界,前文艺复新时期的主要阐发,是由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做出的。伯利克里认为“人是第一重要的”,从而将人摆在最为主要的地位,肯定和弘扬人的价值。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从而强调人自身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原则和标准。以上两种典型的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从人本身出发,对外在于人的事物做出规定。不再是物规定人,而是人规定物。由此,人的独立精神,人的情感和意志得以彰显。作为与古希腊思想的“逻各斯”传统并立的另一传统,个人主义,或者说人本主义,从经验实在,从我思主体出发,开创了一股崭新的人文主义源流。

古希腊之后,直到文艺复新之前的漫长阶段,被称作黑暗时期。这一时期内,以神学为基础的研究占据主要地位。从逻各斯理性发展而来的神性,完全占据主要地位,人被贬低为上帝的奴仆,人的感性欲望被否定,人的理性能力被束缚。直到文艺复新开始,以但丁、弗兰西斯、拉伯雷等人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开始向神学权威宣示,将人从神学的控制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人的自立与自决。在这个基础上,人文主义又将炮口对准了世俗权威,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对人身依附和等级关系的拒斥,使得人的个体价值得以彰显。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就是个人主义,虽然人文主义并未将自己称作个人主义。

文艺复新之后,一大批思想家开始追随先驱的脚步,继续推进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17、18世纪是个人主义极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个人主义更多地作为一种利己主义而存在。霍布斯从“人性自私论”出发,在丛林法则的要求下,将人类驱赶进社会状态。社会的出现,是以保障个人私利为前提的。洛克的社会契约学说,与霍布斯有所差别。洛克提出人之自由、平等乃是天赋人权,是不可悔弃的。同时,他认为社会契约是对人的自然权利以及个人利益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得到承诺的。洛克的国家学说,要求政治上维护个人利益,这一点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核心。除霍布斯与洛克之外,18世纪西方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德斯鸠、休谟、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17、18世纪的思想家均是在人性利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个人主义主张,因此,这一时期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没有区分的。

直至19世纪,个人主义才被正式提出。按照19世纪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观点:“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2]在这个意义上,托克维尔回答了17、18世纪作为利己主义出现的人文主义传统。托克维尔认为,民主主义产生了个人主义,正是平等自由等观念,为个人的觉醒打下了基础。所谓个人,不过是对习惯于独立思考,对自我命运做出要求的人的重新诠释。这里的人,还是那个人,只不过抛弃了文艺复新之前对世俗权力的依附,以个人理性向神学宣战。继托克维尔之后,个人主义一度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长盛不衰。直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乃至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巨大冲击,使得个人主义在货币资本当道的时代,面对强大的质疑。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巨匠杜威,提出新个人主义。试图回应这种质疑。他指出:个人主义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而非强调金钱至上和个人享受。这一点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杜威之后,西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也对个人主义做了全新的解读,他认为“这种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3]哈耶克是在捍卫托克维尔以来个人主义的立场上说的。当今西方主流价值观仍然以个人主义作为根本伦理原则,无论是经济领域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还是政治领域对平等自由的崇尚,又或是美国梦、欧洲梦等概念的提出,无一不是在激发个人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基础上展开的。

 三

概括来说,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有如下三种:其一,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即一切价值都是因人而承载;其二,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作为手段而存在;其三,一切个人在道义上是平等的。[4]从价值学的角度来说,人作为价值主体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可以看作人类中心主义的雏形。从目的论来看,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社会从属于人,人是最高善。从道义论上说,平等原则内在于个人主义之中,平等自由是个人得以展开的基础。

个人主义价值体系构建了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原则强调三个方面:其一,个人至上是价值评判的主要依据。个人是社会价值的源泉。个人是由具有自由意志的平等自由的个人所组成,社会意义最终要归结到个人意义至上。其二,主张自我发展、意志决断、私人意识与个人利益的人的价值与尊严学说。自我发展是人的最高目的,意志决断是个人自由的重要体现,私人意识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对人之尊严的重视,也是对人之自然权利的尊重,包括生命权、财产权等。其三,一套确立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个人主义是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产生的。以此,对人之优先性的认同,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以个人权益为根本诉求。

个人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积极意义和不合理之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其一,充分体现了个体的价值终极目的性;其二,充分弘扬个性及其创造性、主体与主体性意识觉醒的社会历史价值;其三,为现代社会基于个人权利立场寻求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价值合理性根据。可以知道,个人主义对人的尊崇以及对人之价值的强调,为主体性打下了基础,为社会关系的重构提供了支持,在反神学主义的立场上,拯救了个人理性,也为西方社会重构一套资本主义式的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不合理之处,也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隐含着原子式的社会还原论思想方法倾向,存在着使现代社会碎片化的可能;其二,隐含着个人与社会两极对立的缺憾;其三,以个人权利作为一切善的价值合理性的最终依据。可以知道,个人主义的困境是内生性的。个人主义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将个人置于社会之前,从人的意义出发,对社会意义做出判断,所谓现代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此,原子式的个人,以理性之上主义消解社会的公共性,确是个人主义发展到后期的困境。

 四

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主流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也经历了一个由全面反对到逐渐了解的过程。中国至建国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国的基本思想,因此,确立了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个人主义作为与集体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一直以来受到坚决批判。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讨论慢慢展开。一派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仍然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另一派观点则认为,个人主义作为历史中一种影响巨大的思潮,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个人主义持反对态度的人,是从个人主义的后果论视角进行批判的,他们认为,个人主义以人性自私为起点,容易滑向利己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但是,就如历史上个人主义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在杜威还是在哈耶克那里,个人主义是与其之前的作为利己主义的个人主义完全不同的,个人主义是对个人理性、对个人能动性和个体精神的推崇,是脱离低级趣味的,是不以金钱为主要目标的个人价值。因此,集体主义的批评显然没有看到个人主义的历史发展。宣扬个人主义的一方认为,在当代市场经济之下,个人主义宣导的个人奋斗是有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然而,个人主义将社会作从属于个人的次生价值,是在将个人与社会进行二元对立的角度提出的,容易使得社会沦落为外在价值。

整体上看,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认识,必须放到社会历史境遇之中去考察,传统中国社会是一种集体主义导向的社会,近现代中国,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坚持集体主义。因此,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带有天然的情感。在一定历史时期,集体主义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作为道德价值的一种选择,不论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都不能偏颇地去看待。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生存与发展的伦理道德,必然有其适应力和内在的自洽性,这一点是需要认识的。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的前提下,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吸收个人主义中的有益成分,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群忠编著,伦理学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4.P187.

[2]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P625.

[3]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P625.

[4] 肖群忠编著,伦理学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1.P19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