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解读(一)

1926年,鲁迅四十五岁,经历了女师大风潮案,三一八惨案,还有与现代评论派陈西滢、章士钊之间的论战,鲁迅在苦闷、愤慨、彷徨中写了一系列的散文连载,发表在《莽原》杂志上。

《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过去的事重新提起,想必更具有一番深意了。

立足于现实的环境中,回顾青少年时期的人和事。鲁迅用两种不同笔调游刃有余地穿行于现实与回忆中。

色彩鲜明的百草园,想拔何首乌长寿的趣事,引人入胜的美女蛇的故事,还有赶庙会的兴奋与怅惘,寿镜吾老师的可爱与可敬,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严谨公正温暖了鲁迅此时孤寂的心灵。

可是,再美好的往事也无法消除鲁迅先是处境中的愤慨与苦闷。

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正直严谨,鼓舞着鲁迅继续写些“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章来;

范爱农把鲁迅作为唯一的依靠,却最终由于生活与精神的双重重压投河自尽,鲁迅悲痛地写下《哀范君》三首,表达对范爱农的敬佩与怀念。范爱农死后14年,鲁迅写下《范爱农》,讲述了自己与范爱农从相隔到相知,再到告别的过程,流露着对革命的失望,对于与自己相同命运的知识分子的悲伤与无奈,鲁迅的深重自责也隐含其中。

父亲在鲁迅的《五猖会》《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描写。那个虽受封建教育影响的秀才,命运多舛,始终关心重视孩子的教育,把鲁迅送到最贵的私塾,严格要求,让孩子在看庙会的兴头上背《鉴略》,一个不懂儿童心理却又望子成龙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他跟我们现在的父母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

那个衍太太,表里不一,虚伪至极的衍太太,哄骗害惨了多少不明真相的孩子,竟还被孩子赞叹不已。真像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而今,“衍太太们”大行其道,多少人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而做着戕害孩子的事。

还有名医陈莲河,故弄玄虚,敲诈勒索,骗取钱财。鲁迅以反语的修辞借此抨击当时医术的闭塞落后,也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对礼教的痛恨。

这些人,是鲁迅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他们或是鲁迅成长的动力,或是阻力,但在事实上都促进了鲁迅思想上的进步。

鲁迅爱读书,长妈妈给他弄来念念不忘的《山海经》;长辈送给他《二十四孝图》,他弃若敝屣;严厉的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让他至今耿耿于怀;在矿务学堂求知若渴地读着《天演论》,吸收着西方先进的思想;而后踏上了留学日本的道路,遇到了另一个自己――范爱农。

书籍也是促进鲁迅成长的又一个得力干将。

范爱农借酒浇愁,鲁迅借《旧事重提》来表达自己坚定的立场,宣泄自己的情绪。

他用细腻敏感的笔触描写了青少年的美好,又用冷静理智的笔锋剖析着自己与国民的灵魂。

一部《朝花夕拾》,一杯回味无穷的老酒。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花夕拾》解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