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

对于许多互联网创业者第一只“拦路虎”,往往不是产品研发,而是怎么精确有效,或者有路径的发展第一批“种子”用户。因为这一批人是最接近产品定位,而且直接影响产品日后的品牌推广和口碑传播,更甚至,其中大部分“种子”,可能是社区平台类产品优质内容的主要提供者。著名的Dropbox的DIgg案例,就是他们的执行官在有狂热粉丝们聚集的Digg发布了一个充满geek才懂的时下暗语,“彩蛋视频“,因而该视频迅速在Digg上窜到了第一。因此,结果也可想而知,Dropbox的beta版还没发布,他的产品展现两盒关注度,早就超出了他的预期。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1张图片

那么,与Dropbox的DIgg案例相比,其他公司又是怎么做的?该怎么做了?

互联通信社区类: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2张图片

1.异军突起-知乎:种子源邀请码,“全封闭”后再开放注册

知乎创始人周源最开始采用的是“杀熟”策略,发邮件邀请好友。2010年上线的前两个星期,他们就邀请到大约200位用户,多数是创始团队的朋友或同事,几乎全部来自IT创业圈,其中有不少媒体人或行业评论员,这个小圈子开始“互问互答”。但外界很难拿到邀请码,它在初始阶段几乎是全封闭的。

因此,知乎一点点开放注册,直到用户数量达到2000人的时候,便出现了雷军、李开复等IT名人,他们贡献了各种高质量的回答;他们也因为社区的纯洁性,首选知乎作为发声平台。知乎在发展头两年,一直用邀请注册的方式维护社区的专业性,由此形成了第一批种子用户。直到2013年3月开放注册后,知乎才在更广的话题领域有了较大发展。

发邀请码的做法也被不少创业团队在使用。比如一个名为“泡面吧”的跟随式在线编程教学网站,他们主要在相关论坛寻找种子用户,首次内测阶段的邀请码只有500个,但随后因需求旺盛,迅速增加到2000个、4000个……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3张图片

2. 人人小站和豆瓣:“文艺”控无死角插入,可谓“臭味相投”

其实,从充满文艺气息的小众的用户群入手在中国也有一个案例。比如豆瓣就从书籍入手得到了第一批用户。这一批用户可以算是“品味略高”,不仅可以贡献更高质量的内容,也让豆瓣围绕着书籍、文艺、清新等标签逐渐增强吸引力范围。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4张图片

3. 门户新浪微博:高价请大V呗

新浪博客,在互联网中属于博客领袖主导地位了。而发展初期也是通过媒体关系拉拢到了大批意见领袖、知名人士尤其是娱乐圈明星开通博客撰写博文,甚至开出高价稿酬,其它门户纷纷效仿。而这一幕在微博时代又重演了。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5张图片

4. 虎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大胆却又细心,虎嗅最开始创办时与现在有所不同,每天只发布一篇精品文章(附带少量其他文章),并精简关键信息,条目化发布到微博上。一开始虎嗅的用户为受邀前来的媒体圈人士,在内容受到好评和转发之后,虎嗅逐步积累了第一批读者和作者投稿。

工具类产品们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6张图片

5. 嘀嘀打车:“左脑”烧钱+“右脑”地推

打车软件作为一个平台,需要聚集司机与乘客两方面的资源,而在打车应用扎堆抢市场的初期,相比乘客,拉拢司机端的资源更为紧迫。

打车应用的做法通常是地推和烧钱。但嘀嘀作为市场的后进者,一开始在这两方面都有困难。当时摇摇招车一度包揽了垄断了机场的推广市场,而嘀嘀只能在西站附近抢夺司机资源。

除此之外,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说过,嘀嘀曾去跟几个出租公司谈合作,大家都说没有“红头文件”,怕调度出租车违法不敢做,后来嘀嘀终于在京郊找到一家出租公司肯合作,但那些出租师父却都需要手把手地教,才慢慢从10人发展到100人。后来嘀嘀花了几万元做个一则广告:司机只需发短信至12114即可获得下载链接,这也帮助嘀嘀获得了最早一批司机用户。

社交类产品们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7张图片

6. 来往:阿里爸爸的宠儿,实力下的变更

虽然阿里巴巴财大气粗,但其推出的来往仍就在苦苦找寻微信阴影下的发展路线,特别是来往积攒第一批用户的故事,让人看到就算是巨头也不是做什么都那么容易(世界还是公平的)。2013年10月一天,马云在公司内网中就来往就公开表态,呼吁阿里巴巴员工成为来往产品推广员的文章,并把来往挑战微信比喻为一场“战争”,他下达了死命令——阿里人11月底前不到100个公司外面的来往用户,视同放弃红包。“当然有100+未必有红包,没有100个是肯定没有红包。”

在这种量级的鞭策下,这两天,阿里员工们在微博、QQ、微信和朋友圈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揽客”的群众运动。

当然,这种由上至下定指标的推广方针并非马云独创。国外的LinkedIn在寻找种子用户阶段,创业团队每人都有50个指标,在线下邀请高素质的商务用户,CEO则负责100个。

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_第8张图片

7. 腾讯:QQ帝国的崛起,相互导流的可怕之处

腾讯家族旗下产品众多,以QQ为中心土壤,QQ空间、腾讯微博、QQ邮箱等产品,在最开始发展用户的时候,都利用了用户不得不看的王牌产品,强制推送链接,引导用户使用。这种运营手法已经非常成熟,不仅有直接的流量导入,互相推荐,还有QQ杀手级的“升级加速”和“点亮图标”推广手法。这一手法在QQ产品的推广中屡试不爽,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互联下有关于QQ如何获得第一批用户的,有网友分享说:97年以前,成气候的IM通讯软件只有以色列的ICQ,当时上网的人几乎都有一个ICQ号码,日常大部分沟通也在ICQ上;99年左右的时候,internet逐渐在国内普及,大量公司、个人及组织纷纷推出即时通讯类软件,但始终无法撼动已经建立用户间强关系链的ICQ。但1999年国庆时候,Yahoo、ICQ等服务器在国外的纷纷被墙,OICQ本身还算和ICQ相似,且又是原生中文界面,于是趁势而起。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很难评判大佬们是英雄还是枭雄,更要一语概况,他们更像是一只站在风岸口的准备充足的猪,借势而飞,一飞冲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大开荒,大佬们是怎么寻找第一批“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