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容概括:
本书讲述的是叙述了英国驻巴基斯坦的领事康韦及助手马里森上尉,法国女传教士布林克洛小姐,美国人巴纳德在飞机失事后的神奇之旅。侥幸生还的他们被指引来到喜玛拉雅山附近的蓝月亮山谷,山谷的最高处耸立着世界上最美丽的卡拉卡尔雪山,那洁白无瑕的金字塔状轮廓。而狭长的蓝月亮山谷就是香格里拉,它仅通过脚夫与外界定时联系,在那里不仅有翠玉似的草旬、明镜般的湖泊、丰富的金矿、庄严而耸立喇嘛庙和其它教派的庙宇,那里是濒临灭绝世界文明的最后避难所,多元文化融为一体,那里的人们信奉中庸之道,把适度视为美德,因此人们之间和睦共处,社会和平,文化以及科技都高度与世界接轨,生活在此的人们都很长寿,最后万物深深沉浸在宁静的喜乐中,以中保持着大自然之间伟大的调和,每个人的生活在这个被端详与幸福所灌满的理想国度。
2, 作者简介:
"Born in Leigh,Lancashire, England, Hilton was the son of John Hilton, the headmaster of Chapel End School in Walthamstow. He was educated at The Leys school, Cambridge and then at Christ's College, Cambrige, where he wrote his first novel, and was also awarded an honours degree in English literature.First published in 1933.
Hilton is said to have been inspired to writeLost Horizon, and to invent "Shangri-La" by reading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articles of Joseph Rock, an Austrian-American botanist and ethnologist exploring the southwestern Chinese provinces and Tibetan borderlands."
The name "Shangri-La" has become a byword for a mythical utopia, a permanently happy land, isolated from the world."
-Wikipedia
3,个人阅读体验:
最近我读的书不多,生活状态也相对比较懒散,快乐以及自在,那是因为我遇到了她。我的懒散与小说里面主人公康维的有点相像,一方面我的心灵渐渐变得单纯,同时又变得由一股清泉洗过一般后的洁净,另一方面,当我意识到我生活在一个充斥二元论的世界,一个至今以杀戮为生的世界,一个人们以崇尚金钱,权利,地位,比较而生存的世界...等,这都让我必须保持坚贞,平静,以及自我意识。这本书是狗熊阅读里面推荐的,那就是出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之手的《消失的地平线》,这是一本上个世纪30-50年代的畅销书。
在本书中,我在主人公康维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康维与我一样从小到大人们出于误解才会喜欢自己。康维是一位天资聪颖,富有魅力,经历丰富,经受过战争,寻求智慧的知识分子,其中他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处世态度,“以懒散应对世俗的愚蠢是一种美德。”他在大学时,是学生会的核心人物,是赛艇队的荣誉选手,也是非常厉害的业余钢琴手,在生活中性格冷静沉默思考,也有点懒散,然而这样的懒散在他看来,既不是东方人的拖拖拉拉,更不是在西方人们习惯了总是以一种持久而荒谬的热情来要求世界,要求自己。正如小说里提到的:“他身上有一些伊丽莎白时代的特质-多才多艺,英俊倜傥,心灵与体魄完美统一,让人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优雅绅士菲利普·锡德尼。”在大家本以为乔伊特(当时的神学家)把他培养成英国首相的时,一战爆发,战争不仅丰富了他的经历,让他充分思考人生,同时让他习惯了人生中种种磨难,以至于他最后与大喇嘛思想上达成一致,他的精神境界都比那几位同行伙伴要高,也更加理智。
其中一位同行者叫巴纳德,因诈骗而被通缉,他把香格里拉当作他的避难所,而他初始的不适应被当地的黄金所吹散,最终他选择留下来。
此外还有一位女基督传教士同行,那就是布琳克罗,她对任何事物都会下结论,哪怕那结论是错的。我个人认为她像是西方文化所崇尚的二元论一般,有点极端,说话也刻薄。但是最后她认为香格里拉是一个宗教自由,宗教融合的国度,她便选择留下来传播基督教。
最后一位是康维的助手,马里森,“马里森是这部小说的碰撞点,因为年轻可以将人的急迫,敢做的性情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与香格里拉的格调完全相悖,正是有了这个人物的衬托,才能显示出香格里拉的宽容与包容。最终也是因为马里森这种“莽撞”最终造就了罗珍的悲剧和康维被迫离开香格里拉。”-大狗熊
这四位同行者,都来到这样的一个宗教的圣地,人间的天堂,知识的殿堂,且执行仁政的制度的地方生活。在生活过程中,他们都被这里奇特的魅力所吸引,这里的居民适度清醒,适度禁欲,适度坦诚。“适度”仿佛成了这里变成理想国的原因。在香格里拉,一切都沉浸在深邃的宁静中,无月的夜晚,繁星璀璨,淡蓝色的光辉笼罩着卡拉卡尔山峰上。而在康维前往见大喇嘛的时候,他明白他注定要成为了这里人类文化最后的避难所的主人,他要用它的智慧,用他的才华来管理和保护这最后濒亡的时代的脆弱光华,寻求人类在激情耗尽后所需的智慧。
4,深度思考:香格里拉到底在哪?
其实对于小说作者,"Shangri-La"最初发明者-希尔顿都不知道香格里拉具体位置在哪?
但是他知道香格里拉是一种让人神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香格里拉热”,各种找寻和争持从未停止过。然而,按照希尔顿的交代,“香格里拉”位于喜玛拉雅山东南麓的藏区,巴尔蒂斯坦和木斯塘显然不符合这一标准。
在中国,怒江州说:香格里拉在我这里;丽江地区说:香格里拉在我这里深;稻城说:最后的香格里拉在我这里;然而,我认为的香格里拉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心中有香格里拉,哪里都是香格里拉。
小说里康维:“他骤然悟到一场好梦就此消散,就像一切太美好的事物一样,一旦触及现实就彻底的消散了。全世界的未来,较之于青春与爱情,将会轻若云烟。而他也知道,他的思想驻守在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里,香格里拉就是缩影,而这个世界也处在失落的威胁之中。即便他努力振作起来, 但他看到自己想象的航道已受到有力的冲击和扭曲。那些亭台楼阁即将颠覆,一切都将要变为废墟。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不愉快,但却是无限失落的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认为香格里拉只不过是他属于他自己世界的一个缩影。
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而那些在外孜孜不倦寻找现实版的香格里拉的人,他们不知道其实香格里拉就在他们内心,香格里拉可以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可以是每个人对于明天的希望,可以是人们对幸福的热烈渴望,只要你有在生活中发现美能力,追求幸福的冲劲,追求梦想的拼劲,那么你内心的香格里拉就会浮现,它是专属于你的世界,是不会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