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君主与虚伪的帝国——读《万历十五年》

       (前几天刚和读书会的老大说:“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还是带我们一起赚钱吧!”然,赚钱之路漫漫,为了眼前的苟且,还是继续读书吧!)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人黄仁宇先生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万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这一年似乎没有重大事件发生,但黄先生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之中,梳理发现了许多历史学家易于忽视的事件。例如,由于庞大官僚体制的惯性,使辽东巡抚剿灭刚刚兴起的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的努力告吹;重新启用名将戚继光的意见被皇帝驳回,次年戚继光在凄凉中死去,古老帝国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而纵观世界,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是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世界似乎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转变。

        《万历十五年》全书共7章,其中3章写万历皇帝和文官张居正之间复杂的关系(万历皇帝、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另外4章分别写了2个文官、1个武将、1个哲学家(首辅申时行、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黄先生用人物做主线,揭示了万历十五年前后,明朝这个已经开国200多年的古老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错综复杂的官僚体系、运作机制等方方面面的表征与原因,特别是善用具体的史料事例说明问题。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我曾经站在北京故宫那被游人践踏得斑驳陆离的地砖上,望着依然金碧辉煌的宫殿楼宇,心中感慨也疑惑,如此庞大的基业为何经营失败?读了《万历十五年》,似乎找到了答案。貌似一国之君的皇帝未必能左右乾坤,外表驯服的官僚体系恰是帝国覆灭的根源。

       今天来看,万历皇帝不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虽然在位40年之久,但除了有一段时间励精图治外,大部分时间竟然消极怠工:不是勤于朝政,而是在宫内看宦官掷银为戏。貌似皇帝掌握着整个帝国,然而聪明的万历皇帝发现他其实不过是个牌位。九岁登基,大臣张居正既是首辅又是老师,被严格教育,甚至由于喜欢书法,而被告诫可能因为沉溺艺术而致朝政不修,随后被取消了书法课;万历皇帝出疹子痊愈以后,太后想在宫内设坛拜谢菩萨保佑,由于张居正的发对而作罢;万历皇帝钟爱次子,想立为太子,却因为应立嫡子的规定而不得;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发现这个教导自己应勤奋节俭、仁义道德的老师,原来如此骄奢淫逸,令万历皇帝的情绪一度紊乱。当元辅张居正死后被彻底清算后,万历皇帝又发现,真正的受益者并不是他自己,而是那个庞大的官僚集团。“身为天子的万历,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他的权力大多带有被动性。”万历皇帝生前视察自己的定陵4次,由于仪仗浩繁,被群臣劝阻,于是,“自从1585年以后,万历除1588年对自己的定陵再度视察过一次之外,三十多年,他没有走出过紫禁城一步,创造了自古至今的最高纪录。”万历皇帝喜欢练兵,却被文官们接二连三的送上奏本,指责内操的不当,最后首辅申时行通过向宦官们施压,导致万历不得不放弃亲率禁军。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帝国惯性,让万历皇帝欣然接受了生前修陵这种“精神上的活埋”。万历皇帝积多年的经验发现,最有效的武器乃是对群臣的消极抵抗,对自己不喜欢的奏折不批准也不驳回,令很多重要的职位空缺,些微间,为帝国大厦的最终坍塌埋下说不清的隐患。

        再来看看明帝国的官僚们。至万历十五年,明朝已开国200多年,洪武皇帝当初创建明朝,确立了整套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保存一个农村社会的俭朴风气,官员的薪俸微薄,因为立国以伦理道德为根本,官员们应该恪尽职守、甘当公仆。然而200年过去了,新的地主阶级成熟了,文官集团掌控了国家的命脉,官员们以各种名义中饱私囊、甚至横征暴敛,连李贽这样的哲学家也习以为常,“这种似合法又似非法的收入并没有使李贽感到不安”。而另一位文官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就是自古被封为清官的海瑞,“海瑞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不仅是出于保持法律的尊严,而且是为了维护道德神圣。”然而,以个人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组织和技术之短。”而明帝国立国之本的道德又真正为官僚集团所真诚的遵守吗?其实在当时,老成练达的首辅申时行就洞察得很清楚,“道德不过是借口,问题的症结是廷臣的安全感。”寄生于帝国之上的官僚集团,其实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作所为均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统一和协调。“我们帝国的政治措施至此已和立法精神脱节,道德伦理是道德伦理,做事时则另有妙法。”自上而下的虚伪,是帝国运行的润滑剂,也是帝国最终覆灭的毒药。

       掩卷长叹,历史车轮在滚滚向前,然而总有许多教训被有意或无意的忘记,如之奈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的君主与虚伪的帝国——读《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