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之(三)——徒步爬山,惊喜满满 day1

2017年12月30日,我们开始爬黄山。

Day 1

早上8:30左右,我们从昆仑青旅坐一个多小时大巴车,到达汤口镇的换乘中心后,先寄存行李,购买防雨防滑装备(雨衣和钉鞋),再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早午饭,之后,我们便从换乘中心乘坐景区交通车到紫光阁,正式开始沿前山方向徒步爬山。刚到紫光阁,天空就下起了淅淅沥沥小雨,山风寒凉刺骨,冷得令人猝不及防,我跟赵菇凉赶紧穿上新买的蓝色雨衣套装、带上帽子手套,雨衣虽薄,却既可挡雨又可防风寒,全副武装之后,行动虽略显笨重,但丝毫无损我们即将爬山的兴奋与激动。

雨中攀爬

从紫光阁开始,沿着弯曲陡峭的台阶路,伴着微微细雨和层层薄雾,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不断攀爬,偶尔稍事休息,喝水并补充干粮,还时不时冒着严寒拿出手机来拍照。为了减轻负重,我们把两人的必备补给和日用品集中放在一个双肩包里(另一个双肩包已寄存),一路上两人轮换着背,倒也还算轻松。

不过,由于阴雨天能见度低,景色并不佳,赵菇凉颇为不悦,时不时表达出对雨天景致的失望。而我却出奇地平静,抱着体验的心态,只是慢慢地攀爬、静静地观察、细细地体会大自然的变幻莫测。阴雨天,爬山的游客相对较少,山中比较安静,偶尔有路过的游客低声聊天或者相互鼓励打气,天虽阴冷,爬山大约半个小时后,身体就开始热乎起来。

鹅毛大雪

大约爬了一个半小时,达到半山寺,雨停了,天空开始变得明朗,隐约仿佛能看到阳光的影子。不料,没过多久,亮光暗去,云雾飘过来,天空开始飘落雪花,先是看到颗粒状的小雪晶,再往上爬,便是鹅毛般的大片雪花快速飘落。路上的游客都开始兴奋起来,我激动地脱口而出:“哇!终于看到2018年的第一场雪啦!”旁边游客纠正我说:“这是2017年最后一场雪哦!”我笑着点点头,连连称是。南京冬天的雪还迟迟不来,我却事先在这里体验了雪中爬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以漫天飞舞的雪花为背景,我们开始不畏严寒地疯狂摆拍,多角度取景互拍,拍到两人都心满意足为止,完全忘记了寒冷,抛却了还没订好住宿的不安。

冬季,黄山西海大峡谷、天都峰和莲花峰都已封闭未开放。我们爬到老道口,巨石盘旋在半山腰,老道口对面的天都峰像一座高耸空中的悬崖绝壁,只有一条陡峭蜿蜒的石阶路通往山顶,只可惜入口处已被封。我跟赵菇凉拍照上瘾,站在巨石上,以天都峰为背景,任由云雾来去匆匆,我们只管尽情地蹦跳凹造型,尽情地摆拍、把所有烦恼忧愁抛到九霄云外,只管尽情释放自我,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

这里拍够之后,我们继续向前,不一会儿便到了名满天下的迎客松脚下,我俩又争相跟披着洁白雪花被的迎客松的合影。小时候外婆家堂屋有一大副黄山迎客松的贴画,那时,我傻傻不懂事,跟小朋友吹牛说,“我跟姥爷上山砍柴的时候,还见过画中这棵树的真身”,小朋友投来羡慕而又略带怀疑的目光,姥爷尽然都没有拆穿我……现在回想起那段记忆犹新的童言稚语,我还暗自觉得好笑。这次,我终于见到此树真身了,当然要合影留念啊!

浓雾穿行

刚开始跟迎客松合影时,玉屏楼上空还阳光乍现,似乎要放晴,谁知短短十分钟不到,便有大雾涌来,不一会儿,在离迎客松大约10米远的观景台上,已看不清松树的清晰轮廓,我们只好意犹未尽地离开。

路过玉屏楼索道,沿着路标指示,我们继续向前,准备去往光明顶。一路上浓雾迷漫,看日落已彻底无望,也便作罢。然而,我们最担心的还是能否在天黑之前找到落脚之地,否则,若要两个单身妹纸在这冰雪浓雾笼罩的深山上露宿一晚,后果真的不敢设想。当时已是下午3点左右,我跟赵菇凉一合计,决定再按原计划爬一个小时,如果沿途能找到住的地方,我们就住在山上;如果实在找不到,我们就赶紧沿原路返回,在五点之前赶到玉屏索道,坐索道下山去找住宿(我们预计坐索道下山大约10分钟,只要天黑前赶到山脚汤口镇,住宿肯定相对容易找到,余下的大部分景点,可以明天再坐索道上山欣赏)。

山上漫天浓雾,能见度大约只有2米,我们只能看见前后左右2米范围内的游客,沿着陡峭曲折还铺满湿滑雪花的台阶,持续走了半个多小时,偶尔碰到一两家住宿宾馆,心存侥幸问过去,都无空房。焦虑和寒冷搅动着内心,赵菇凉越来越失望和不安,反复跟我确认,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我虽然也颇为担心,但特别不想选择下山找住宿的方案,于是便抱着最后一丝丝侥幸,安慰她说,时间还早,我们再走大约半个小时,如果到四点钟,大雾还未消散,住宿也无望的话,我们就返回坐索道下山找住宿,赵菇凉犹豫一会儿,无奈默许。

可是,走到百步云梯时,在山腰巨石上凿开的台阶,既陡又窄,往下走几步,真的有攀爬空中云梯之感。此时,大雾丝毫没有要散开的迹象,天空还刮来阵阵冷风,游客们小心冀冀地扶着台阶两侧护栏绳索,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下挪,我们内心也越来越焦灼。

巧遇黄衣哥

走到一个相对平坦的避风处,我们稍事休息,又一次开始商讨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这时,旁边一位穿黄色雨衣的哥们(我私自简称他为“黄衣哥”)跟我们搭讪,一上来就笑话我们说,“我见你俩上午蹦哒地很带劲儿啊,现在走不动啦?” 他说,上午入口处检票的时候,就碰见我俩了,见我俩蹦蹦哒哒地很兴奋,还有一位阿姨跟我们一起的,现在怎么也不带那位阿姨了?赵菇凉是个自来熟,无论当下心情多么糟糕,对陌生人的热情丝毫不减,她笑嘻嘻回应黄衣哥,我们为何“抛弃”了那位陌生阿姨,受她影响我也放开拘束,帮她补充细节,还表达了我们找不到住宿的担忧。

黄衣哥看起来憨厚温和,还比较有亲和力,他独自一人来爬黄山,也没订到住的地方,不过他却特淡定地说,“没事儿不用担心啊,到光明顶肯定能找到住的地方,实在不行山上酒店大堂呆一晚也可以啊!”听他这么一说,我俩立马精神抖擞起来,准备跟他一起混,他爽快答应,我们快速组成三人小分队,继续往光明顶行进。

难忘的山顶住宿

走完百步云梯,去往光明顶的路上,浓雾未散、温度渐低、石阶路面结冰后特别滑,我跟赵菇凉穿上事先准备好的防滑神器(钉鞋),走起来特别踏实有安全感,黄衣哥没有防滑鞋,赵菇凉便主动过去搀扶着他,她的热情豪放,令我特别佩服,想必黄衣哥也早已暗自窃喜了吧?!(此处应有阴险笑脸)

一路边走边聊,我们很快到了光明顶附近的白云宾馆。特别幸运的是,在白云宾馆前台,我们刚好碰到一位姐姐,他们全家出游提前预订的8人间床位房,有几位临时爽约没来,刚好被我们三人捡了漏。终于找到住宿啦,这历经数次徘徊迟疑之后的意外惊喜,让赵菇凉高兴地几乎跳起来,我也特别开心,感谢自己在无数次徘徊犹豫后依旧选择坚持,感谢黄衣哥带给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坚持前行没退缩!

跟房间其他房客沟通好之后,我们成功办理入住。生平第一次住男女混住的房间,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是想起这里跟火车卧铺车厢环境相似,我也就慢慢释然,毕竟山高路险、条件有限,能找到住处已十分不易。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要质疑了,你们两个姑凉家居然敢跟陌生男女混住,不担心会出问题吗?其实我想说,如若放在平时,我肯定不敢这么唐突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深以为,能选择在寒冬时节爬黄山的游客,一般都是热爱生活、喜欢自然、敢于冒险的人,而且也极有可能是能量场较高、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人,这类人在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往往乐于互助,并不会有什么危险性。

事实也证明,山上住宿的那一晚,特别平安,也特别有意思。同屋的其他5位房客都是亲戚,其中有一对年过五十的老夫妻,其他3位都是年轻小伙子,并不宽敞的房间里摆满了四套上下铺,女士都睡上铺,房间里有卫生间,有热水,还有暖气。在天寒地冻的黄山顶上,有幸找到这样平价温暖的住处,我们满心欢喜。不过由于白天持续爬山,实在太累,大伙儿简单洗漱后便准备睡觉,并没有过多交谈。我本以为可以安心地睡一晚,好好休息一下,不曾想,由于右腿膝盖酸痛、找到住处后过于兴奋,我迟迟都没有睡意,房间里暖气过热、特别干燥,再加上其他房客呼噜声此起披伏,我跟赵菇凉居然都失眠了,几乎睁眼平躺到天明,脑海里不停地回忆白天的所有际遇。那一晚,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成了我们最深刻的记忆!

Day 2

日出盛景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我们便起床去看7点04分的日出,同屋那位年长的阿姨已早早起床,在门口等候,要跟我们一起看日出。从白云宾馆到光明顶大约有500米的台阶路,路面结冰特别滑,赵菇凉搀扶着黄衣哥,我搀着同屋的那位阿姨,四人同行去看日出。光明顶等待看日出的游客特别多,山顶风大,温度极低,但天气晴好,经历前一天的雨雪雾凇后,我们幸运地看到了2017年最后一天的日出。我们从东边泛起鱼肚白一直看到红日绽放出万丈光芒,不停地变换角度拍照,定格一个又一个精美的瞬间。

在这耀眼的光芒下,我想起自己最近的成长和变化,愈加深刻地赞同:与其遍寻温暖,不如自带万丈光芒!于是,顺手配图发了朋友圈,内心却特别感激赵菇凉此行陪伴,如此亲近自然而又略带挑战的游览,让我有机会突破舒适区,从自然汲取能量,内心日渐丰盈!

雪压青松

看完日出,吃过简便早餐,我们便准备继续前行,游览其他景点,我们沿飞来石、排云楼的方向继续徒步,打算从后山下山。石阶路面依然很滑,低头走路时,我们小心翼翼地;稍事休息时,放眼望去,雪压青松,天地苍茫辽阔,蔚为壮观,随手一拍,处处皆是美景。

猴子观海

路过狮林大酒店,遇到一片洁白的雪地,几位游客堆起了雪人,赵菇凉兴致盎然,开始玩雪摆拍,沉浸在雪地的欢乐中。

走到猴子观海,天气晴朗、云海较薄,远远的,我们看到一只特别cute的小猴子,坐在山顶静静观望,形象逼真,生动有趣。极目远眺,周边的山峰接连耸立,山峰上,一棵棵稀疏的青松傲然挺立在山崖石缝中,不畏严寒地舒展着墨绿的松针,像一群守护山林的壮士,静默威严。

徒步下山

看完猴子观海,我们又沿路去了始信峰、还路过黑虎松、连理松和梦笔生花等景点,每处各有千秋,却都令人赞叹不已。一路上游客渐渐多起来,据说很多是来山上跨年的,正值元旦小长假,爬山的青年人居多,也有一些老人和小孩,这其中也有很多外国人。大约中午1点多,重要景点差不多都已看完,赵菇凉腿酸乏力,似乎走不动了,我虽然平常锻炼较多,体力尚可,但也感觉比较累,于是便根据地图标识走到白鹅山庄,开始徒步下山。

沿着弯曲盘旋的石阶路,黄衣哥跟我们一起下山。山下越来越暖和,走到一半,已不见积雪和雨水的踪影。下坡台阶路比上坡还要陡峭,我们几乎看不到开阔的休息平台,赵菇凉腿疼越来越严重,不停地变换走路姿势,还试图放几首轻松的音乐相伴,不过她一路咬牙坚持,大约两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山脚云谷寺。

在云谷寺排队买票时,我跟赵菇凉虽累却特别欣慰,两人相视一笑,开心地击掌相庆,庆祝我们成功地徒步两天爬完黄山,庆祝我们特别幸运地第一次爬黄山便遇到雨雪、雾凇、日出和云海等盛景,如此略有惊险而又特别惊喜的黄山游览经历,值得我们特别珍藏!

黄山上遇到的那些人

游览黄山,除了欣赏处处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体验变幻莫测的自然气候,还有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人一直停留在记忆中,让我忍不住想记下几笔。

1.被我们“抛弃”的两位阿姨

第一位被我们“抛弃”的阿姨,正是黄衣哥提到的,刚开始爬山便主动提出要跟我们同行的阿姨,大约四五十岁,偏瘦,衣衫较为单薄,穿着坡跟鞋、打着雨伞,阴冷寒冬时节独自一人来爬黄山。在紫光阁下车找检票口的时候,阿姨看见我们,说她一个人来玩,什么都不懂,主动提出想跟我们同行,我俩稍有犹豫,也不便推辞,等她去窗口买好门票,便一同前行爬山。一路上,我跟赵菇凉兴致勃勃地观景、聊天、拍照,偶尔也跟阿姨聊天、分享零食,她很少说自己的情况,我们也不便多问,后来,走着走着,阿姨体力不佳,走得太慢,就落在我们后面了,我俩沉浸在赏雪拍照的兴奋中,等了好几次也不见阿姨跟上来的踪影,再后来,就没有再等她……

后来想起这位阿姨,我们心里还颇有不安,这么冷的天,她独自一人来爬山,是不是跟家人吵架后出来散心的?她连网络买票都不会,也没有考虑山上住宿的问题,天黑了她该怎么办? 没等她跟上来,我俩就提前走,实在对不住她一开始对我们的信任。但是,除了心中默念祈祷,我们也别无他法,只能乐观地安慰自己说,阿姨敢独自一人出游,大约也是那种积极主动的性格,或许她会遇到新的同行伙伴,或者实在太累,可能已经提前下山了呢?

第二位被我们“抛弃”的阿姨,是在白云宾馆住同一个房间的那位五十岁左右的阿姨,她早早起床,要跟我们一起看日出,我们馋着她到达山顶后,看日出的游客实在太多,阿姨就被挤散了。因为不熟悉,我们也没有再去找她,想着山上手机信号很好,阿姨还有同行的家人,她看完日出应该会返回宾馆跟家人联系,我们也就没有上次那种担忧和不安。

2.憨厚给力的泥巴哥

“泥巴哥”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黄衣哥”,为什么又变成“泥巴哥”了呢? 因为他总是很喜欢吃“泥巴”,奇了怪了,“泥巴”还能吃?仔细一打听,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说的“泥巴”是苹果,看完日出跟我们一起游玩下山的路上,“泥巴哥”碰到小卖部就问有没有卖苹果的,他说他特别喜欢吃苹果,在他的人生词典里,苹果变“泥巴”还有个小典故。据说,他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吃苹果,上大学时他向同宿舍的兄弟推荐吃苹果,那兄弟一脸鄙夷,说苹果就跟泥巴一样,有啥好吃的? 不过实在饿了还是勉强吃了几口,神奇的是从那以后那哥们居然也喜欢上吃苹果,于是他俩就把苹果戏称为“泥巴”,沿用至今。

泥巴哥在我跟赵菇凉最焦灼的时候出现,带给我们继续前行的莫大勇气,后来我们三人小分队一起看日出、赏雪景,一路闲谈漫侃,直至下山。泥巴哥说他每年至少要给自己安排一两次亲自自然的旅行,我记得他最经典的语录是“出来玩儿随性一点就好啊,只要你敢于主动去沟通,路上总会碰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3.黄山脊梁——挑夫

爬黄山第二天,我们沿途碰到很多挑夫,有些挑的是专供酒店的床单被罩,有些挑的是蔬菜、肉类和干粮。据说,为了保护山上生态环境,避免洗涤剂污染,山上宾馆酒店所有用过的床单被罩都要人工挑到山下清洗晾晒后,再由人工挑上来。赵菇凉关切地问一位路过的挑夫,这一担子大概有多重啊?中年硬汉轻描淡写的说,”180斤吧!”说完还不忘跟我们推销他捎带的小金桔和红牛。那时山上气温零下,路面结冰,我们裹着厚重的羽绒服,还冷得直哆嗦,而挑夫们身着薄衫、负重180斤,沿弯曲陡峭的台阶快速前行,却仍不忘想方设法增加营生。

狮林大酒店旁边的黄山风景画展上,有记录挑夫的专栏,他们称挑夫为“黄山脊梁”,我以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称谓,他们当之无愧。

这些人与我素昧平生,我们都是彼此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在寒冷的黄山奇景中,我们都曾发自内心的给出过善意和温暖,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友善,证实了这世间还是美好居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山游记之(三)——徒步爬山,惊喜满满 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