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是19世纪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毕生的活动与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特别注意描述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但是,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的作品中又不缺乏人性的真善美,以及对美好人生与社会的憧憬。《双城记》是其在1859年创作,是一部历史类题材小说。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复活、金线、风暴的痕迹。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一个因揭发贵族罪行被监禁18年的医生曼尼特的一家及其相关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进而揭露一个时代人们的命运。文章以一组相互矛盾的排比句开篇点题,“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堕落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岁月;那是愚昧的岁月;那是信仰坚定的时期;那是怀疑一切的时期;那是阳光明媚的季节;那是黑夜深重的季节;那是满怀希望的春天;那是令人绝望的冬天;人们拥有一切,却又一无所有;人们直接进入天堂,人们也直接进入地狱......”,激起了读者对这篇小说的好奇心跟探知的欲望,想一探究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这篇文章的人物似乎突兀的出现在你面前,你不知道他的过去,未来,以及他是否是全文的核心人物,使你忍不住嘀咕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这也恰恰是作者高妙的写作手法之一。开篇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特尔森银行的职员、曼尼特小姐及衷心照顾她的女仆,酒店老板,鞋匠等一系列人物的巧妙引入,为下文的叙述留下了铺垫。

   当看到街道上掉下了一个大葡萄酒桶时,附近的人们竞相奔出,或吃土,或用身上一切能用的东西来蘸取地上的残余液体,更有甚者,地上浸泡过酒汁的泥土都不放过.....你几乎不敢相信,忍不住感慨,这是要多饥饿之下才会干出的事情啊!不仅觉得荒诞,且似看到畸形社会下对人的扭曲。饥饿无所不在旧社会下的人们身上。作者在此处极尽笔墨去描述,饥饿下人们衣食住行的状态,如“饥饿被推出高楼,躲进悬挂在竹竿上和绳索上的破衣衫之中;饥饿以草屑、破布、木片和烂纸补缀着衣衫;饥饿依附在人们锯下的小小柴片上;饥饿在无烟的烟囱下向下凝视,从铺满着不含一星半点残余食物的垃圾的肮脏街道上向上远望。记录在他稀有存货的每一小块变质的面包上....”,饥饿与贫穷居住在一切适合他居住的东西上。生活在过去的人们似乎都特别能忍耐跟逆来顺受,但随着一切贫穷与压迫的累积,人们情绪上的不满像炸药一样由少聚多,似乎在等待那最后压倒一切的一根导火索。

    侯爵贵族的穷奢极欲,对待生命的无情与践踏,一个孩子的生命在他眼里一名不文,让你恨不得冲上去跟他讲理,却只能自己在书前喃喃自语,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还未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一个生不逢时的生命...即使他未逢一个文明开化的时代,他也是有权利生存的呀....声音只留流散在空气中,剩下一声怅然的叹息。

   当饥饿、贫穷侵袭着人们,当其中某一些人举旗起义时,那效应就像一个小小的浪花投入整个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顿时整个社会像换上了一张狂热病,他们自称自己---爱国者。当人们打着大义的旗号去凶残的伤害一些无辜的人,这个世界这时候看起来狰狞而恐怖,弥漫着报复的气息。

   当善良的达尔西凭不经调查分析,仅借一腔热血去救人的行为导致自己身陷囹圄,他的妻子跟岳父因去营救他也陷入了危险泥淖中。如果他生在中国,我一定要叫他读孙子兵法,这种无脑式的英雄主义在我看来是要不得的。没有简单的做一些风险利弊分析,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整本书的风格顿时变成了如何营救达尔西,步骤一,尝试二......

  卡尔顿在盘问一个密探时,他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对于他心中秘密筹划的事情和对付他要对付的人是很有帮助的,这使他办事快而富有技巧。他洞察世事的眼睛看到了这一点,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在法兰西,虽然有各种各样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却没有一棵草,一片叶,一道跟,一条枝,一颗胡椒的生长条件比这一恐怖事物更利于发育成熟。就如同在相同的铁锤下,人性被压轧的变了形,那么它就会被扭曲成同样悲惨的状态。播下掠夺与压迫的种子,那么就会结果同样的恶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管在什么时代,普通百姓只想过吃饱穿暖这样循规蹈矩的生活,但在战争时代,这种小小的愿望都成了奢侈。

   初看这本书时,作者较高的语言水平与背景描述能力,使文章显得生涩难懂。但一旦读懂,又觉得充满时代的悲伤。卡尔顿从迷茫找不到自我的一个失败小跟班,到最后为了自己所爱的那一抹温暖,选择成全与自我牺牲,平静坚定的面临死亡,他完成了自我的超越。描述露西的女仆普洛斯小姐为了阻止徳伐石太太查明真相而伤害自己爱的小姐,平生从未干过一架的她竟与人扭打了起来。黑暗与混乱让人绝望,但爱却让人勇敢。

    姑且不论解读这本书能力的好坏,但慢慢尝试着去提炼自己的思想,作者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城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