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仁】
让弟子们成为一个仁者,依于仁,志于仁,是孔子的教学目标之一。
070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游,行也。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熟悉各种祭祀之礼仪节文,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的技术,书是与识字写字相关,数相当于今天算术,当然不限于此,占卜八卦也包括在里面。
于,介词,有多种意义,如“志于道”“游于艺”之“于”相当于“在”,“据于德”“依于仁”之“于”相当于“向”。“志于道”即是在道上立志,“游于艺”即是平时所好在于六艺之间。
据,依也。依,倚也。“据于德”“依于仁”即依靠仁德。
040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苟,诚也,果也。相当于果真如此,果然如此。
恶,善恶之恶。若是真的立志成为一个仁者,就不会再有恶行。
040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邑也,居也。邻里乡党,皆是古代一种区划单位。里仁即是选择有仁者之地而居。
择,有的版本作“宅”,古时“择”与“宅”发音相同,比如单田芳老师说评书,常有“挑良辰,择吉日”一句,他就把“择”读作“宅”。
孟母三迁的故事,最能说明里仁为美。荀子也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里仁,即是远佞亲仁的进一步阐发。
040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约束,受约束的状态。约束你的可以是贫困,或是礼法之规定。不仁者不可以长久地处于受约束的状态,也不可以长久地处于快乐的状态。
安仁,安于仁。于仁之中求得安然淡定。
利仁,智者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利仁,利于仁,于行仁中得利。
040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动词,爱好,好人,即喜欢某人。
恶人,厌恶某人。
任何人都会有喜欢的人,有讨厌的人。为何只有仁者才能如此呢?此处是指正确地好人、恶人,是好是恶不以私利,皆依公理而定,君子,则好之,小人,则恶之。才是真正的好人恶人,只有仁者才能做到。
190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志,通识。古时“志与识”二字通用。如,多学而识之,识之就是记住,如博闻强志,这里的志本应是识。犹言“记住”
笃,本义是马行动迟缓,引申为动作缓慢,慢慢地做一件事必然是认真踏实的态度,所以笃又引申为踏实、牢靠、厚道、稳固等等,诸般意思都是从慢慢地做某一件事而来。“笃志”便是认真地牢牢地记住。“信道不笃”就是信道不稳固,对于道的信仰不够踏实、牢靠。“君子笃于亲”便是与亲族之人关系牢靠稳固。
切问,问问题时要切合实际,不能空泛,要问到点子上。
近思,别想的太空太远,要思考眼前的事。像子贡那样,问什么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些连尧舜都以之为病,都做不到,你子贡考虑这些问题有什么用,子贡便是问而不切,思而不近。
子夏这句话没有告诉你什么叫仁,仁的本质含义,而是告诉你如何做能达至仁的境界,而且说话的风格和他的老师孔子也很像。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水火皆是日常生活所需,煮饭取暖,离不开火。解渴清洗,离不开水。但相较于水火,民更需要的是仁。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下民困而不学,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们能知道什么是仁什么不是仁?如何做是仁,如何做又不是仁呢?当然不知道这些,所以这里民所需之“仁”非指仁之行、仁之实,而是指有位者施以仁政。人们去河边取水,或溺水而亡。生火煮饭,或引发火灾。人们需要水火却有可能因水火而死。而民却从未因君子施仁政而死,也说是说,仁政是民之所需,且百利而无一害。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曾说“为仁由己”,当我们面对仁,需要行仁之时,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顾虑,自己勇往直前便是。这与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差不多一个意思。
0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一章文义很好理解,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多乐而仁者多寿。但是,乐山乐水,必是智者和仁者才如此,也只有智者和仁者才知为何乐水乐山。孔子有此言,因为其已达至智、仁之境界,才能有感而发。我想,各位大概和兄弟一样,一中人而已,不敢称智亦不敢称仁,所以,乐水乐山有何深义,还是少作妄言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