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者》读书笔记一

今天要拆解的书叫做《越读者》。这本书2007年在台湾出版,2009年在大陆出版,可以说是一本老书了。但书里所说的问题在当下依然存在,甚至是越演越烈,那就是--在知识爆炸的丰饶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阅读?


《越读者》读书笔记一_第1张图片

在《越读者》这本书出版了十年以后的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从没哪个时代的阅读环境像今天一样丰饶,互联网上每分每秒都在产生新的网页。可就是在这个知识无比丰饶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远离了阅读。我们就像曾经的原始人,身处丰饶的阅读环境,精神却逐渐饥饿至死。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精神困境呢?台湾著名的出版家郝明义就在这本书里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他看来,我们之所以会处于这种困境是因为教育的影响,和对网络的误解,限制了我们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这本《越读者》中,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出版经验和长期的阅读心得,用长远的历史眼光分析了阅读的演变,和今日所面临的阅读危机,审视了网络和阅读的关系,同时还分享了许多具体的阅读方法。

这本书共有五个章节。它们包含的主要内容如下:1)阅读危机是怎么产生的?2)如何看待网络阅读?3)阅读的四大类型;4)如何提高阅读效率;5)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这本书的大框架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亦是一个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第一、二章的读书笔记。阅读危机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阅读?

01 阅读危机的产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不少人在读了很多年书,读了很多本书之后,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怎么去阅读,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作者郝明义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困惑,是因为我们处于某种界限之中。这种界限,一方面是中学、大学的学校教育,以及毕业的自我教育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却没有正确理解网络和书籍的关系。

先说说教育方面吧。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教我们怎么阅读,只是教我们怎么利用课本提高考试成绩。中学是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们却局限在考试教育之中,这就难怪他们不懂得阅读了。而到了大学,摆脱了中学时的考试压力,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读书了。但这时候读的书,大多数是消遣性的。

因此中国的学生,中学时的阅读量不够多,面也不够广,无法培养起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而大学时的阅读又太轻松,思维得不到足够的训练,读一点简单的小说还可以,要是遇到一些结构严谨、推理严密的作品,就难以胜任了。

另外,在中国,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读书这个词,有时可以跟上学混用。我的孩子在读书,可以理解为我的孩子在上学。很多学生心里,读书和上学是等价的。这种想法带来的后果是,一旦毕业,很多人就不再阅读了。

这是教育方面给我们的阅读埋下的坑。

另一方面呢,我们又误解了网络和书籍的关系。今天很多人都在怪罪网络挤占了大量阅读的时间,让我们远离了书籍。但是仔细想想,书籍本身并不重要,书籍只不过是知识的载体,而且只是众多载体的一种。图像、声音和视频都能传递知识。甚至书籍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所以网络的出现,并没有妨碍阅读,反而给阅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问题就在于,我们早已习惯了书籍上的文字阅读,而对网络带来的多媒体阅读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对待,所以误以为阅读和网络之间有冲突。

而这是对网络和阅读的错误认知给我们的阅读埋下的坑。

02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阅读呢?

清朝的学者袁枚曾经说过:“书非借不能读。”这是因为借来的书,我们因为担心要还,很认真的就读完了。而自己的书,太方便了,随时都能读,于是拖着不动。太容易得到的不被珍惜,越方便得到的越不被重视。这是人性,与网络无关。

事实上,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不但不会妨碍阅读,反而能够给阅读提供新的可能性。

人类认知世界,是先观察,再用语音肢体动作、图像来表达。直到后来发明了文字。文字能够让我们以一种抽象的方式高效的认识世界。但我们太依赖文字,同时也让我们运用其他感官的能力倒退。

而网络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同时可以沉浸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环境里,让各种感官同时起作用。网络使阅读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因此,网络的发明,其实是有助于阅读的。

以上是《越读者》的第一篇简要读书笔记。


《越读者》读书笔记一_第2张图片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 —《越读者》1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第十八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读者》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