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又看了一遍《三国演义》,与小时候看的几遍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小时候看这本书,带着与作者一样的浓浓的主观色彩,喜蜀恶魏,无视东吴。每每看到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就没有了看下去的兴趣,因为至此蜀国开始衰落,到了后来张飞被枭首,陆逊烧连营七百里,刘备白帝城托孤,曾经豪气冲天不可一世的英雄们一个接着一个陨落,后续的故事似乎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凑齐一百二十回,用三分归一统圆一个开头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次的再读,虽然依旧喜欢蜀国,却不厌恶魏国,甚至也喜欢魏国。作者的主观色彩不能再影响我的判断,读到夸张的褒贬之处,对作者的态度也反感。其实这次读完三国,有两感受最深刻。

      最让我感慨的的就是书中生命的无常。真的是像极了一个词—人如蝼蚁。乱世之中,皇帝不能自保,掌权者一个换一个,被灭三族者太多,官员谏言者常常被斩,士兵打战时死伤者无数,平民百姓更是被视为草芥。或许现在的我难以想象在古代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地轻视,灭人三族时其亲戚仆人何罪之有呢,被屠城的百姓大多无辜,使者被斩非良帅所为。许许多多的人无辜死去,真真就是那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会先到来。也可能,这是三国,是一个乱世。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关于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战争的胜负基本取决于将帅的运筹帷幄。受到作者和大众的影响,以前总觉得智者是蜀国最智,武者是蜀国最猛。现在客观地看的话,各国之间有点儿像高考,蜀国是偏科生,某一两科最好,其他的科目很烂;魏国则是综合性的学生,每科都强,但都不是最强的;吴国的话,就是水一水打打酱油,没有什么发言权。小时候只看到智绝诸葛仁者刘备五虎上将,魏国是一般的谋士一般的武将。现在若真正比起来,魏国谋士武将不知甩蜀国几条街,真的只是当年不懂事,浪漫主义比较严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