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永澄50天”实验记录@云清(35/50)(1)

7月2日起,永澄老师启动了一个实验,需要用50天的时间去验证一个结论~后来,想邀请读者们参与这场实验(50天内,不会向你透露这是什么实验),愿意参加的只需要连续50天在公众号文章中留言就成。

【参与者福利】50天后,会邀请完成50天观察(留言50天)的伙伴进行一个闭门会议,交流永澄老师在策划这个实验的前因后果、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说明老师所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最后一天,询问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说得最精准的五个人,就会拉入后宫群,要知道,这个群已经关闭三个月了。

PS:文末有老师的公众号地址,强烈推荐参加~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5天#

观察实验的第35天,我们放个假吧,重整心情再上路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不需要活成别人的样子,能够相遇是缘分,既然在一起就好好走下去,这就是缘分本来的样子吧。

既然这个实验是观察永澄,那第35天,我想问问你:“在你眼中,永澄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眼中,永澄老师是个外表冷静理性,拥有赤子之心的传道者。虽然他写的文章很烧脑,但是读了真的很有收获,因为他不会光给启发感,还会指导你如何去做,所以,花点时间随着他的文章一起深入思考真的是件很划算的事。

后记:每次看永澄老师的文章就会全副武装,开启幕布,随时记录关键词,唯恐担心哪个细节看不懂,看不通,就不去留言了。往往越是想要好好看懂文章,跟上进度,越是会被现实打乱,于是又停滞,又重启,心理有着无形的压力。而这篇文章,我没启动幕布,带着放松的心情,听着老师文章中《一生所爱》歌曲,写下此刻的留言。与我而言,获得了入八月之后最大的慰藉,好温暖。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4天#

今天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很努力地在做事情,后来发现,自己在做小分形里的事情?这件事是什么呢?如果让你对自己进行一次整体视角的规划,你会思考哪些事情?”

之前常发现自己会陷入细节当中,确实很努力地在阅读一本书,希望早点看完,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结果发现自己看着看着就会陷入书本章节,字句的细节里,引发感触,半天推动不了整本书的进度,也无从把握整体框架。

对自己进行一次整体视角的规划:

首先,思考长远计划,比如三年、五年、十年计划,增加时间维度来明确前行的方向。

其次,思考阶段的重心,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减少无关的诱惑和干扰,培养专注的能力。

第三,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复杂非线性系统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3天#

好了,今天的问题已经提出来了:“如果今天的文章可以让你审视自己,你是否出现过高估自己能力的情况?是否因为高估能力而导致出现问题,自己逃避或者推卸责任?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你怎么避免启发感带来的陷阱?在这次的《跃迁》共读活动中,你准备将自己的行为做出哪些调整?”

如果早在8月11日那天看了这篇文章,即便是不留言,看完文章也不至于整个系统奔溃那么久,所以从来都没有早知道,从来只有在最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这个教训自己记下了,很痛,很深刻!所以要建立这样的触发机制,if遇到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真的要放弃了,then更是需要增加新知来填充内心那个懦弱与无助。

回到今天的问题,我原以为自己完全能跟上《跃迁》和观察的进度,至少能不落下太多。但是,现实的困难让自己逃避了。未来的路上,真的就如上所说的那样,再坚持一下,跳出悖论层再来看问题,调整RSQC,总是会有办法的,陷入情绪只会让自己显得毫无能力。在这次的共读活动中,现在看来已然晚了许多,接受现实,先完成初中级任务再来想着怎么更好。


#观察永澄50天——32天#

今天是观察永澄50天的第32天,我们来个小实践吧?来直接看问题:“请使用三层系统的方式,按照套路分析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着找到问题发生的关键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如果依然解决不了的话,那给出你要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

理解:

问题在于无法兼顾带娃和个人成长

判断:

问题来源:时间不够

造成问题原因:一个人精力有限,无人或少人帮忙,成长焦虑

改进方案:找人帮忙、规划孩子规律作息、个人调整(降低个人成长期望值,提高学习效率,拉长目标达成时间)

决策:

找人帮忙:雇保姆,不现实,增加额外花销承担不起;家中老人身体欠佳,关键时刻能帮忙;向高手学习,提高自己育儿的能力。

规划孩子规律作息:之前已经在训练孩子的作息,有一定成效,需要进一步加强。

降低个人成长期望值:学的越多,看到自己的不足越多,就希望自己尽快调整过来,但是与固有的行为习惯做斗争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不能一蹴而就,慢下来,一次重点突破一件事。

提高学习效率:思考是需要花时间的,在必要的时间上不要吝啬,但是可以借助思考模型,脑图、幕布等工具提高思考的效率;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今天学到的最好能在立马用起来,而不是图个学习感觉。

拉长目标达成的时间:分清楚现在的重点还是在育儿上,即便很想跟上小伙伴的进度,但也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现状有所取舍,延长任务完成的期限,做最关键的事,而不是面面面俱到。

改变:

不折不扣地执行,耐心等待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1天#

今天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在哪个细节点上会对自己特别高标准要求,并因此而受到意外惊喜?如果有,请讲讲这个标准是什么吧。如果没有,接下来,你准备将哪件事情的标准提起来,并且像我一样写下来呢?”

在完成一些作品的时候会特别注重细节,也会因此获得额外奖励,标准是遵守规范,并注重细节呈现。但是,我的问题是,没有持续地用特别高标准要求自己,有时会失控。我想以前那些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的意外之喜,我希望自己刻意地去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秩序感训练上,允许意外事件导致的失控,但不予许连续,第二天务必跟上,表现在参与的活动中,则是尽可能保持同步,而不是异步前行。

每个人都会有困在局中的时候,这时陷在情绪编织的牢笼中毫无帮助,不如跳出来,看一看手头的资源,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0天#

今天我们的问题是:“请你通过任何方式去找寻到,当万物互联之后,会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我希望你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思考,而不是随便找几条贴上来。请至少找到7条内容。"

今天的问题,是一个命题式的猜想,当万物互联之后,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1、人类的思想结晶从书写转变到键盘输出,再到语音输出,每个阶段间隔越来越短。当出现一种技术,随时追踪大脑思绪,将人的动心起念直接翻译成文字,那时思想、观念、知识产出的速度将大幅度提升。

2、万物互联之后,通用语言除了人类语言之外,机器语言也会成为主流,对于个体而言,掌握一门通用的机器语言将成为与这个世界更好沟通的必选方式。

3、现行的货币系统将受到虚拟电子货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实世界的流通货币汇入数字货币系统,而人们只需要有一个电子钱包账号和密码就能各处交易,纸币或许会逐渐成为历史。

4、医疗系统将更加依赖生命体征数据指标和计算机大数据运算之后得出的诊断结果。那时,每个人手中有一个便携式的医疗体征收集设备,作为私人健康顾问来做日常保健指导。

5、随着外设功能的延展,个体更倾向于创意、思考等脑力劳动,而如何形成主动式运动习惯将成为一个社会需求,不然将面临着肢体退行。

6、社会阶层的分化将会更加明显,跨阶层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快速的观念更新,难度提升,但是因万物互联带来的机会也会更多。

7、万物互联之后,个人信息更倾向于透明化,信息安全、信用体系将会更大层面影响个体的线上与线下生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9天#

今天的问题来了:“整篇文章都呈现出一个关键词,必要难度。其实必要难度就是一种升维手段,它表面上看上去难,但是你升维成功了,未来降维打击的时候就很有力量。那么,请尝试着找出自己曾经解决掉的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是什么、你原来卡在哪里、如何用升维的方式解决、增加的新维度是什么故事说来听听吧?”

对我而言极其困难的问题是如何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解,保持一种平稳的学习状态。之前总是卡在学习——遇挫折,低落——停滞——再启动学习,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情绪处理和转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之前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学习秩序感就会被打断,导致学习总是处于一种断续重接的阶段,反反复复。后来,通过增加认知,学习情绪管理,对情绪进行识别,了解它,接纳它,不再苛责自己,并给自己设定情绪处理时限和最低学习时间,通过不断地刻意练习,逐渐形成一种连贯的学习秩序感。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8天#

今天的问题是:“目标的25个问题所归属的类别里,你能否得到做方案的一个基本套路?如果你可以,那我想问问你,如果我没有问这个问题前,你会不会思考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不思考这个问题?通过这个过程,你未来准备怎么做?”

做一个方案的基本套路可以用why—what—how黄金思维圈模型来解释,在为什么阶段澄清目的和意义,分析内外部因素,在做什么阶段设定目标、战略与重点,在如何做这块设定保障措施和自我激励机制。如果永澄老师不问这个问题,我思考这个问题不会那么全面,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做支撑,虽然知道黄金思维圈模型已久,却始终都在浅层应用。之前觉得自己一直缺少模型,事实上是没有把学到的模型好好用起来,今后要好好刻意练习才行。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7天#

今天是观察永澄50天实验的第27天,我今天的头脑被烧了,没有问题问了,给一个简单的吧:“《跃迁》共读活动你如果想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分别是最低标准、普通标准、神级标准,分别是什么?”

又是设定标准的问题,这回不再一上来就踩坑了。按照标准梯度来,确保完成最低标准(跟着听),朝着普通标前进(自己先思考,再跟着听),争取完成神级标准(听完,输出感受,形成作品声音)。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6天#

今天是“观察永澄50天实验”的第26天,我们可以开始倒计时啦~今天的问题是:“你能否说清楚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为什么我们要谈战略问题?如果让你对不同的事情形成战略,你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战略形成套路呢?那是什么呢?”

战略是站在整个战局上俯视的统筹安排,战术是下落到某个具体战役上的手段和方法。谈战略问题能让个人上升高的维度来思考。事实上,我只是知道战略对于全局很重要,但是自己常限于战术中,没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战略形成套路。

期待永澄老师领读《跃迁》的活动,相信通过这次的学习,能对战略、战术和实际应用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5天#

来看今天的问题,请问:“你生命中是否体验过非线性,是否可以讲一个非线性的故事,并且告诉我,它让你获得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另外,通过今天的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最近一次的非线性体验就是北京之行,原本觉得订阅李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马上一周年了,就想着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看看这个文字背后的真人,看看这最真实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事实上真实的世界给我展示的是更为直观的冲击。而后在和元学习课同学巨晓松大哥、可昕、心宇从线上到线下的交流,那种像是多年老友的感受,让我对陌生人连接产生了另一种理解和突破。以上这些我在出发之前都有预想过一部分,可以说去北京就是为了寻找这些的。另外,这次出行带给我最大的意外惊喜是来自好友桂桂,是她让我强烈感受什么是把学到的东西内化到行为中,践行究竟是什么,个人成长中最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是慢什么是快,总之,以前所有的概念在她的讲解和行动的演绎下,我发现自己打通了原先的壁垒,目前也正在朝着预设的道路前行。

今天的文章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就是:痛苦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意义的痛苦。

跃迁这本书是一次彻底的升维认知、战略、方法、修炼的全面组合。那么,我个人的理解是采取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思维,为自己打造可供被识别的模式,积累足够的能量进,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选择赋能式连接,最终实现自我非线性跃迁。


#观察永澄50天实验-第24天#

今天的问题是:“你的生命中有没有给你投资的人?如果有的话,他为你赋能了什么,你有没有涌泉相报地回馈他?如果你的生命里还没有一个为你投资的人,那么,你准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自增长模式?”

目前积累不够,还没有什么值得投资的价值。

我的自增长模式建立思路:

在输入端选择必要难度的阅读资料,在和大神交流的过程中刻意训练自己的倾听、提问能力;

在消化端通过写文章梳理自己的思维逻辑,形成可以教别人的作品,通过与同伴交流,复述自己所学,练习说与教的能力:

在输出端通过公开写作、学习笔记、感受记录等方式来呈现自己的作品声音。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3天#

今天的问题是:“你是否有僵固型心智的表现,你的日常行为模式中,有哪一个特别明显的僵固型心智的表现?它影响了你什么。如果你找到它,你准备如何直面它和它斗争呢?请把这个故事说给我听。”

日常行为模式中特别明显的僵固型心智的表现是如果当天因生活家务或是其他意外事件缩减了当天的学习时间,便会特别的焦虑,烦躁,如果不能补点回来就不愿意睡觉,熬夜成了常事,但是熬夜效率特别低。我之前有特意观察过自己,那时已经困得要死,身子还是坐在书桌前硬挺在那里不肯挪到床上。事实上,那时基本上都在和困意做斗争,根本学不进。这种对学习的渴求本身是件好事,只是在焦躁的情绪下采取持续熬夜赶工的做法,是以损耗身体为代价,本身就不是长久之计,是不可持续的。

这个思维模式非常顽固,很不好改,不过最近我转变了思维,认为睡觉其实是一项投资,保持清醒的状态才能高效产出,并且每次睡觉醒来都告诉自己睡到的时间都是赚到的,大脑内部正在自组织,这些时间是给大脑内化的过程,这样想来对于无效熬夜也就不再那么执着,每次说服自己去睡觉,或是在白天适当的休息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抗拒。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2天#

今天的问题是:“反思是根据感受来分析问题,通过问题来找寻原因,通过原因来找到解决方案,本文本身就是我反思的一个实例。你最需要反思的是什么,它让你感受是什么,这个感受有多不好?原因是什么,你要如何解决呢?”

我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都不能及时跟上永澄老师的每日更文的节奏,当天就能留言呢?

我的感受是错过,遗憾,没有共时性,这个感受会让我时刻记着有这么一件事没做,心里总是记挂这,如果一有时间就想第一时间推进留言进度。

原因在于自我感觉直接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担心留言没经过深思熟虑,质量不佳,希望通过一个独处的时间做完当日更文的幕布再来留言,这时内心那种自我设限的控制就会消失,觉得留言的质量会更好一点。这里发现是自己的完美主义有在作祟。

目前困境,一天独处学习的时间有限,做完幕布之后留言会很费时,想要当天完成会有困难。如何解决呢?

1、克服自己想要完美留言的想法

利用碎片时间跟着看完当天的更文,或者在整块的时间里先看一遍,不求有多么详细的观察记录,先按照老师提问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回答。

2、提高自己制作幕布效率

自己对于结构性的输出通过每天的刻意练习,也会提高自己从文中提取关键词的能力,进而提升幕布制作效率

3、如果当天没有来得及制作幕布或留言,先看完更文把握老师的最新动态,另外再找时间补上幕布笔记和留言,时限不得超过24小时。

4、控制好留言字数在600以内,不要临到发布才发现超字数,还要花额外时间修改。


#观察永澄50天实验-第21天#

今天是实验的第21天,简单点吧:“你有没有做第一这样的信念,并以此去做过某些事情,还得到了结果?如果有的话,你能否讲讲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如果没有的话,你要如何开始实践做第一的思路?另外,为什么对标领域中最顶级的人,容易帮助自己跃迁呢?”

之前没有做第一的明确信念,接下来要时刻记得在关键的地方慢下来,不贪多求快,扎扎实实地一步步走稳。按照永澄老师的套路先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对标人物,学习他的生平,找到自己与这个对标人物的关系。(这里还需要增加一个筛选对标人物的过程,因为自己对于未来的走向还存在不确定,但是不管怎么样,阶段性的目标就是能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体系)确定目标之后,于席位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十倍余量,虽然以前都没做过,但从今天起就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了。

对标领域中最顶级的人,就是以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对小白或是未做到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高标准,而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这件事势必能让自己更容易跃迁。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0天#

今天是观察实验的第20天,很开心能够在一起20天的时间,想想看,如果能持续20天做一件事,这个人应该是很值得交往的朋友!今天的问题是:“做卡片整理,明明是件很慢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做呢?你在日常判断时,会不会把'慢'做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慢就不做了?如果你一直求快,你真的快了么?你能否说一个自己慢慢来但是最后飞速发展的故事呢?最后,你要不要做卡片积累呢?”

卡片整理是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基础,这是从好友桂桂那里学到的。7.22北京之行让我见识到有知识卡片的人在调用和复习已经学到的知识是多么地信手拈来,不像自己,同样的资源学完之后怎么都倒不出来,或者说倒出来的都不成体系,散乱无序。

在7.23之前,我还没完全意识到慢的真正内涵。当桂桂和我说:“她会反复看自己整理的知识卡片,直到把学到的道理都种到心里去,进而影响自己的行动。”自北京回来后,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让自己慢下来,不去管外在的任何信息,向内求索,梳理积压在心中的阻滞。所幸,连续多日的高强度的语音写作,让我终于在7.26那天第一次突破了写作马拉松的字数限制,这不仅是字数的限制还是我个人多个方面的阻滞被打通的关键。在这一周里构建自己的计划、反思、记录体系,主要成果有:

1、完成时间记录标签的重新设定,初步构建了自己的时间记录分析体系。

2、在幕布建立自己的每日反思体系,按照信息一元化的思想,把一天学到的知识汇总到反思内。

3、每天反思记录、一周反思,并及时完成了七月的月总结和八月计划。

以上这些都占据了我每天最大比例的不被干扰的时间,其他阅读、学习的事情都看似被耽搁了,但是我知道这里看似慢,实际上正在形成一个大网,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兜住自己,进而更快速地成长!

卡片肯定要做的,但是现在还没想到更好的方式,先按照老师的建议一点点从电子卡片开始积累。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9天#

问题:“在越来越没有人监督你的年代,你要开始做什么事情,来让自己的自制力不断增强?你决定做一件什么事情、用什么样的标准持续做下去?另外,在今天的文章中,你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在7.15号完成当日共读作业后就陷入了取舍之中,年初设定年度语音写作目标、晨间思和共读的时间冲突,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畏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时每天有效时间只能完成一项大任务。所以,当时决定先停下来,现在看来是极其愚蠢的决定,即便来不及消化,来不及输出,那就写几句话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要停呢?不过,幸好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浪费,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状态和现有资源,全力以赴提前完成了本年度设定的大目标。现在通过记录时间、跟着永澄老师的公众号文章一点点构建个人自我管理体系,逐渐有种掌控的感觉。自此,按照老师7.26那篇文章的原理,允许自己的掌控中有些许失控,随时调整就行。

回到今日话题,在越来越没有人监督自己的年代,我要通过达成最小目标的方式,用不断的正向循环来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在停滞了15天共读《思考,快与慢》的输出后,我已重新开始。这次不会像一开始那样,上来就是神级标准,因为已经跌过坑,因完不成太高的目标所产生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会淹没自己,阻碍自己继续前行。这次,我要设定低、中、高三个基本的目标,最低标准确保当天听完每次共读的内容,输出当天的感受,字数不限,一句话都算!

今天的文章就是为我写的,复杂系统的三个道理都令我受益匪浅,而收获最大的一点是“只有你能对你的结果负责”(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绝不抱怨)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8天#

今天的问题简单点吧:“你是否持续设定目标?如果没有,是什么让你放弃?如果你也认可目标的重要性,你希望接下来给自己定一个关于目标的什么目标?让自己更好地去掌握目标这个重要的序参量呢?”

在2016年10月份之前总是在断续地设定目标,而且每次设定都会因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中断,最大的问题是心里感觉完不成目标而产生放弃的念头。在2016年10月份之后,因必须要完成剑飞老师的写作目标,采取拆分目标的方式,安排到每天完成之后渐渐地发现大目标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在完成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会脱离平均状态,幸得剑飞老师指点,不要看一两天的得失,而是看整体趋势,状态好的时候就多写点,状态差就少写点。就这样,磕磕绊绊地最终实现了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现在结合今天的文章再来解释,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接下来要给自己定一个关于目标的目标是,按照目标等级设定大中小三个等级,每日落实小目标,按照完成情况随时调整更新小目标,一步一步完成中期目标,进而实现最终大目标。就我个人理解,目标这个序参量是一个未来导向,现在才知道之前在钻石行动中永澄老师强调设置目标时一定要敢想,把自己眼界能望得到的目标写下来,写下来就在内心种下了一个方向导向,按照今天的文章中的概念来说,之前设定的大目标,不管能否实现,都会在自己写下的那刻已经开始运行,它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训导着我的外在行为和内部动机,一旦在适合的情况下,会驱动相应的子系统和其他模式朝着有利于自己演化的方向发展,以让系统走向新的有序状态。

其实这篇文章早之前就已经看了个开头,而在开头时看到老师的建议,便希望在一个更为充裕的时间里边做幕布边看完。事实证明,早点看早点知道,以后不应力求完美,先看完在理解,当然今天7月31日看完,结合这段时间的自我偏离更是很好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正是应了那句任何走过都不曾浪费。


#观察永澄50天-16天#

对我来说,自己真的想要时,就不会错过那个贵人,想来以前真就错过很多,因为没发现,或者发现了没行动。

自我觉醒之后遇到了很多贵人导师,毫不夸张的说,是剑飞老师打开了我的写作世界。去年十月宇师发来写作马拉松活动的邀请时,我正被生活琐碎绑架地太久,处于焦虑又不得法的阶段。参加这次活动,需要排开宽裕的时间,预想真的很好,可实际并不理想,不过我还是努力地去做了这件事,并且在完成之后写了一篇1500字以上的感言。那时,才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写点东西。于是,自然而然地想着是不是应该学着写作呢?机缘巧合之下,剑飞老师就成了我的写作老师,这让我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如今,他是我的语音写作老师,他是一座源源不断高速产出的宝山,只恨自己挖的太慢。不过,时间还长,慢慢来,我先坚持不掉队,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以后自然能做得更好!

#观察永澄50天-15天#

今天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过坚持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但是别人却冷嘲热讽,甚至他人不需要努力就比你还好的时候?你有没有动摇过?在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你是怎么扛过那段经历的?你希望对那段经历的自己说点什么?”

在我坚持变得比原来更好的时候,面对各种质疑而自己又迟迟拿不出任何成果时,确实非常动摇,尤其看到别人随随便便就能活得那样好时就会怀疑自己,会在想自己究竟在折腾什么?这样折腾有意义吗?自己是不是那块料啊?眼高手低,过原来的生活也是可以的。每当遇到这个阶段,真的沮丧到不行时,真的很想放弃,劝自己别再折腾,别再做些无用功。

可是,真的想到最后,回望这一路跌跌撞撞,如果之前的我没再坚持一下,我也看不到那些被我克服的困难,都走到这了,即使再难,放弃就特别不甘心。沮丧偏离正规的时间也随着每次自己变得别原来更抗挫而缩短,在最难的时刻,允许自己在可控的时间里歇会,歇够了就重新整理出发。

扛过每次那个自我怀疑的阶段,下一次就知道怎么更快速地走出来。尽管痛苦,孤独,但凡是走过必将滋养强健自己的灵魂。

在7.21-7.23的48小时中,我竟然真的等到了那个在我成长路上温柔待我的人,希望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清晰,尽管手头上的事依然一团乱麻,可我有勇气,有信心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谢谢永澄老师,您的文章令我感到充满力量,无比温暖,感恩这世界有你。

#观察永澄50天-14天#

今日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过一直坚信的信念,认为它一定是对的,但是最后限制了你的发展?”

我一直坚信付出终有回报,认为它一定是对的,之前忽视了它的时间的维度:“终有”的属性,一度认为凡是付出就能马上得到回报。于是我做一点就很着急地想知道回报在哪里,一时看不见的时候会难以接受,就会怀疑自己所做的努力,一旦怀疑就会影响行动,就会限制住自己持续性的发展。

事实上,在简单的事情上,确实付出马上就能看到回报,但是在相对复杂的事情上,做出的努力并不能马上可以看得见,它有一个时间的积累过程。所以,在这里要改进的就是自己的心态,不着急,慢慢来,持续地做下去,终将得到自己想要的。

#观察永澄50天-13天#

今天是实验的第13天,今日的问题是:“你是否做过必要难度的学习?那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什么巨大收益?如果没有的话,你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去做,是什么错误的信念在限制你做对的事情?如果你要开始必要难度的学习,那是什么?”

参加《思考,快与慢》是我最近做过必要难度的学习,准确来说是超高难度的学习,它让我明白持续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目前最大的收益是让我养成了使用幕布做笔记的习惯,思考的时候会去思考思考的过程,判断自己哪些是自己的思维捷径和直觉。只是在共读的过程中,我畏难了,因为想不出办法去弥补之前的作业,就找了现实生活中一个看似非常合理的借口当做挡箭牌,把当前的作业给停滞了,美其名曰我得慢下来好好想想怎么办!这种错误的信念就是完美主义,总想着所有都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结果连最简单的标准都没办法达到,因为在看到巨大的目标面前还没行动就因产生畏难而停滞不前。

我觉得能好好地把《思考,快与慢》的共读跟完,并输出自己的成果就是一件必要难度的学习。

#观察永澄50天-12天#

今天是实验的第12天,你看到的是我的愚蠢,那我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蠢爆了呢?你有没有感觉自己蠢爆了的时候,如果有,那是件什么事?事后,你自己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蠢爆了和跃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换了一个思考角度,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发现当时的自己真的就是蠢爆了。就是买房这件事,早在房价最低的时候那时就是心动要买房子,而当时内心不坚定,有很容易受父母影响(你一个女的不用自己买房子的)。之后多次有买房的机会,现实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钱,心理原因是没有坚定的信心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嘴上说要承担赡养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结果行动上却是没做出什么来。因为现实条件的特殊,总也想不出平衡的办法,所以,一直蹉跎着浪费了很多次买房的机会,以致于多年来都困于这个问题搞得生活质量低下。现在想来其实那时候一咬牙也是买得起的,现在又成了仰望的地步,只不过现在不会像以前那样想了,反而会觉得现在这个时候也是买房的好时候,因为任何时候都是好时候,关键是要把握住。

蠢爆了的感觉发生之后势必带来另一种新的认知升级,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1天#

今天是实验的第11天,今日的问题是:“如果你要把范式的概念讲给一个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的人听,你要怎么讲?过往生活里,你有没有出现过范式更新的事件,如果有,那是什么?”

我会用圈子这个概念来作类比,范式可以看作一个圈子的门槛,即这个圈子的筛选条件,凡是在这个圈子里面的人都会共同遵守这个圈子的范式。

过往的生活里,是从2016年年初看完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后知道大脑的操作系统是需要定期升级的,于是从那时开始渐渐有一个自我觉醒的趋势,而最近一次,是从永澄老师的公众号学到的目标管理的理念,明白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管理好自己的一天来获得更多的积累。这是今后的一个非常明确学习方向。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0天#

今天是第10天,今天的问题是:“过往,你在思考上出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接下来你要开始培养思考能力,你希望从哪里开始才能做少得多?如果40天之后,我要招募一些思考力强的伙伴加入我的跃迁学习小分队,你要在40天里做哪些准备?”

当我知道没有思考就提问题非常low之后就非常谨慎地去提问题,但是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敢提问,总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苦思冥想,效率低下。看完今天的更文,我在思考上最大的问题就缺理解和分析的套路。

我希望从提问开始,无论是书上看到的,还是自己的困惑,每天一个问题,结合黄金思维圈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9天#

我想问问你:如果谈收获,你今天从文章里获得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现在正在什么期?如果你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里,只做好一件事,你要做什么?

这篇文章看起来真不轻松,看了好几遍。

收获:

1、个人成长的本质是什么:自身价值质和量的变化过程,非线性增长才是王道;

2、理解了为什么说高标准的评价机制是个人成长的加速器;

3、对自己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有了清晰的了解

我还是处于探索期,只做好一件事,我要做目标管理。让自己逃出失控的状态,从容的面对生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8天#

我想问问你:如果一个知识特别有用,但是,学起来很难,你会怎么选择?比如说:幂律原理、编程、认知原理、递弱代偿、跃迁、目标管理……你会不会畏难而逃避(尤其是当你鼓足勇气去学习依然会受挫),还是会思考自己要怎么办?那你是如何思考自己到底做还是不做呢?

这几天因孩子生病,没跟上老大的步伐,今天开始努力跟上,很希望能实现老师说的那种状态“在掌控中失控才是最美的”。

原本我就意识到要学习目标管理,因为生活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很希望成为那种能掌控生活的人。老师说的心安和绩效,真的戳中痛点,好期待八月新课程上线。

如果是以前肯定会因畏难而逃避,因为没想清楚看不到背后的真正价值,想清楚之后就会思考怎么办。

首先,制定目标,分析现有资源,罗列优势和劣势

其次,制定计划,并针对劣势找出解决办法或是应急措施

第三,落实计划

第四,反思复盘,调整纠偏计划

以上是自己目前思考要学一项比较难的技能的思路,但是从实践结果反馈来看,卡在计划太理想,执行不到位和复盘不持续上,这也是目前手上一堆事,件件难推进的矛盾所在。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7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老师的文章在传达一个在合适的场景下选择最高效解决办法的理念。旧习惯的转变需要有新习惯来替代,而一般这种成本比较巨大,大脑往往很是排斥这类改变,这篇文章系统打包了工具及其使用的方法、价值和后续进阶路径,能帮助读者更容易接受新工具。缺乏系统规划能力的我仿佛看到了希望!

最近一次,我曾为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而规划过。因为这个不仅是场考试也是对个人来说能学以致用的知识。我希望建立自己的日周月年计划系统,实在不想自己总是被事件追着跑,还总是做不出成果来。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6天#

今天是第06天,我想问问你:你有没有尝试着一点点地积累些什么?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未来有一天你会爆发,你希望现在的自己积累些什么呢?

“越是看上去容易的,越要输出;越是看上去难的,越要输入”这句话刚看上去好像很好理解的样子,但是仔细一读才发现,重点都在后面半句,不断输出,不断输入,才能使得整个系统跑起来。不然,就会流于表面,浮于形式,根本都探寻不到本质核心。

我原以为自己在工作上确实有尝试积累一些工作必备的技能,比如心理学知识(考证)、专业技能(自学)、写作能力(持续写作),但是每一项都没有深入研究,总是浮于表面,以致于自己感觉自己做了很多事,却拿不出成果来。这就是做多得少的典型吧。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会爆发,我希望现在的自己积累高效学习的能力,思考力、阅读理解能力、自我管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5天#

第05天,我想问问你,你在什么时候尝试慢下来过,然后还通过慢获得了快的体验?如果你从来没有体验过慢,你希望从哪里开始呢?

我感觉自己总是处于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恐慌中,学习效率太慢,分不清轻重缓急的状态。自己在学习写作这件事上尝试着慢下来,自去年10月底开始努力完成剑飞老师写作数量的要求,这段持续的经历,让自己发现成长似乎有了一个向上攀升的轨迹,只是目前积累的时间还不够长,相信只要持续下去肯定能看到好的结果。

我希望自己能跟着永澄老师走完这50天的观察实验,因为这就是每日思考的秩序感养成的过程。今天对自己提的要求就是与老师每日的更文同步,争取早日上墙!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4天#

我想问问你,你是否缺失秩序感,秩序感的缺失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谈秩序感呢?

我缺乏秩序感,给我带来最大影响是总是处于断续成长中,没办法积累势能,每次都得重新来过,看不到自己的作品。

永澄老师之所以谈秩序感原因有:

1、秩序感是基础必备能力,是跃迁的基础,说清楚它能帮助用户弄清楚这个概念,埋下行动的种子。

2、切合“观察永澄50天”活动的主题,持续50天阅读+留言,本身就是一种秩序感培养的过程,正是给用户提供了培养秩序感的土壤。只要用户能持续下来,这颗秩序感的种子就能发芽壮大,并且在未来可以迁移到其他的行为秩序感的培养中。可以说这是永澄老师在手把手交我们如何培养秩序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仅仅跟随,好感动,感恩~~~

第3天观察留言

我通过完成剑飞老师的一次持续写作的考核,养成了每天书写记录的习惯,而这件事让我至今能更为清晰的看到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如何掉入坑的,又是怎么爬出来的。写的多了,对自己的了解也更为深刻,在决策和行动上都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让我进入了新的圈子,在这里大家都在做着一件事:自我升级!见识了更多大神级别的人物,也得到了更多来自同侪的帮助和压力。

我觉得自己目前的状态只是见识上上升到新的层次中,行动上还采取这原有的行为模式,处于低水平的勤奋中。比如经常熬夜,以耗时间来解决要学的东西多,而时间少的矛盾,不经常锻炼身体,以做更重要的事,拿不出时间来锻炼为借口,内耗透支身体。

我认为自己处于这种低水平勤奋的原因是缺乏长期的理解,追求短期收益,而不顾整体大局。眼见的就只是眼前的这几件事,而没看到持续长期带来的巨大收益。

第2天观察留言

#观察永澄50天-02天#

1.永澄老师问跃迁这个词之前没有出现,这说明什么?

我想这个词之前没出现在老师的认知体系中,就像我之前从没想过人生立法这件事,脑子里就是模糊的存在几个处事原则和掉坑得出的经验。

2.我猜想大神级别的人物也是不断升级的,精进是在自己领域内深耕,当做到领域极致,高度到达个人所见顶点时,跃迁到其他领域寻求往外的宽度和向内的借鉴就是必然的选择。

2.关于老师说的物理学的概念,我觉得这个部分其实如果不懂这方面的概念的话,就相当于生活当中就像别人在用电磁炉烧饭,而我是用钻木取火 不同级别的效率带来天差地别的人生境遇。

3.我的学习路径目前还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阶段来回,提炼知识这块做的不完整,以致于后面的路径都不踏实。我在想当我跟完这五十天,学习路径肯定能走得更深入一点。

4、在第五部分爬楼隐喻中,路径依赖,这点对我触动很大,变化来时没能及时改变自己应变的措施,常常不得法,就像无头苍蝇一般乱飞乱撞,原来熬夜式的拼搏只是装样子的低水平勤奋。

5、不同的楼层有不同的估值、定价、生产效率。我的理解是,在一楼就有一楼的现实世界的定价,在这个楼层里面生产效率是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不论自己怎么蹦跶,努力提高自己的估值,也是在范围内,它改变不了这个楼层定下的定价。

第1天观察留言

1、老师展示了他个人体系的打造过程,意在给我们一个参照,老司机已在手把手教了,赶紧跟上。

2、流程图把大脑思维逻辑显性化,对于我这个脑子常乱成一团浆糊的人来说,现在看着都累。但是,这真的是好东西,必须掌握!

3、再忙也要做边际成本递减的事(磨刀不误砍柴工)

4、整个这篇文章就是老师整个认知体系的合集,每个节点都通过文章显性化出来,这些都的得益于及时记录、定期反思。

5、这篇文章反应了写作过程中的思考转换过程,说明高手在发现问题时会不断地在过程中反思和调整。


观察永澄50天”实验记录@云清(35/50)(1)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察永澄50天”实验记录@云清(3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