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得真是太可怕了。
父母要对孩子做到的,其实就三点: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这里面最难的,肯定是第三點,它要求父母在个人人格、育儿观念上完全觉醒,认识到父母的角色完全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这样才能为孩子“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这两天有个新闻爆炸了新浪微博,让我想起了上面的这段话,说这段话的人,大家也都很熟悉的鲁迅先生。
61岁的张勇,60岁的朱静,10年前,女儿没有考上国内的名牌大学,这对夫妻为了满足女儿留学美国的愿望,卖了110平米的房子,换了70多平米的房子。
张勇至今仍记得自己把女儿送出机场的那一幕,这也应该是很多父母都经历过离别的一幕:
“凌晨1点的红眼航班。我远远地向她挥挥手,她已经消失在我的视野了,我还是朝着那个方向张望着,我突然心里空落落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我扭头一看,我老婆也蹲在地上哭了。我赶紧擦了把眼泪,拉起蹲在地上的她。”
张勇看女儿的照片
张勇夫妻对女儿的唯一要求是:女儿不能找外国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给外国人,毕业后要回国工作。
结果女儿不仅留在美国工作,还要嫁给外国人。张勇“断绝父女关系”的威胁并不见效,感叹:“子女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很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这是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你说让我们老两口去美国生活,现实吗?不现实。我俩根本不具备在美国生活的条件和技能,也生活不习惯。”
张勇还说,他现在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悲情,也很无奈,可这对夫妻,这对失败的父母,犯了很多典型的错误:
1、夫妻关系才是所有家庭关系的核心,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亲所能给于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抚养长大,不是为了依赖霸占孩子,而是为了“要发展这生命”,让孩子去寻求更为广阔的世界,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2、每次听到“都是为你好”,我就整个人都不好了!在很多中国父母的眼里,孝顺就是无条件服从,一句“为你好”就是政治正确,再来一句“我们很伤心”简直就是必杀技。这种以爱之名的“道德绑架”几乎被这对父母玩得出神入化。
3、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都有“你是我生的的,没有我就没有你”这样的创造者优越感。“我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为了让你获得更好的环境;我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享受,我所给的一切都是最适合你的最好的;你是我所生养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真正需要什么,包括你自己。
4、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无论我们多爱自己的孩子,多么不舍或不放心,终归要学会放手,人生毕竟是他们自己的,路总要自己走。帮助孩子建立起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让他们可以在离开家长后更好的接管自己的生活,恰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5、女儿出去上学后,感觉女儿让自己扬眉吐气了? 这才是送女儿出去的原因吧?不想女儿嫁到国外,又是怕自己没人照顾,横竖没考虑孩子的感受。养孩子当作是赤裸裸的投资,一看要血本无归,崩溃了。
6、父母不应该干涉女儿婚姻自由。女儿的婚姻和恋爱对象,也应该取得父母的认可,这是对父母的尊重!女儿可以选择生活在国外,可必须认真考虑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是责任,更是孝道!
7、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养儿防老的观念要改一改了。如今交通发达,中美飞机也就几个小时。这对父母,也可以去美国尝试下,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另外,老来伴嘛,跟自己老婆幸福度过余生,孩子常回家看看,才是最幸福的事!
8、最失败的一点是,向媒体哭诉孩子“不孝”,为了自己的控制欲,不惜通过媒体,通过舆论来要挟孩子。而作为子女,又该承受多大的舆论压力?
做了父亲以后的胡适先生,写过一篇《我的儿子》,里面说道: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然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多想想胡适先生的话,这才是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