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

前些日子和姑娘约会,一起去看了《千与千寻》。

想必各位对这部电影都不陌生。

但凡听说过宫崎骏的人,一定知道《千与千寻》;看过《千与千寻》,才算第一次认识宫崎骏。

这部诞生了近20年的日本动画电影,在今天的中国大陆,依旧能收获满座的感动和票房。影院里多的是青年男女,我听着他们窃窃私语,所谈论的是一个奇幻而温馨的爱情故事。

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_第1张图片

如果这仅是简单的爱情故事,那怕是轻看了宫崎骏这位动画电影界的泰斗。《千与千寻》背后所隐喻的,其实和爱情并无相干。

宫崎骏的本事就在这里,他总能让人们看到不同的故事。

而另一个故事,是关于记忆。

电影里,白龙是一条被高楼大厦填平身体的河流,而千寻正是那条河最后的记忆。电影的反派汤婆婆,她最大的恶,也在于不断剥夺人们的记忆。

整部电影的主线,就是白龙和千寻一起找回被丢失的记忆。

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_第2张图片

其中的隐喻此刻就明显了,白龙象征的是日本在高速化现代发展的同时,正不断抛弃过去的记忆。

千寻则象征着早已忘记过去的新一代人,行走在找回记忆的旅程。

至于汤婆婆,她象征的是让人忘却的一切外在因素。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总在不断忘却的,而汤婆婆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

今天我们就从汤婆婆说起——我们为何忘却自己的记忆?

翻开这本《记忆的常识》,我们会找到详尽而贴切的答案。

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_第3张图片

作者柿木隆介也是个奇人,他身兼多职,名头多得不好数。包括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教授、顺天堂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医学博士、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师、日本神经学会专业医师,以及历任日本生物物理学会会长等等。

柿木隆介多年来一直从事人类神经学研究,曾参与过多家媒体的脑神经专题节目,被称为“日本脑科学研究第一人”,他对记忆的研究恐怕少有人比肩。

在《记忆的常识》一书中,作者用浅显易懂的叙述方式向读者错落有致地呈现了有关记忆的方方面面。


1、我们因何忘却?

我们都知道,对于经历感受过的事情,都会成为记忆存入我们的大脑中。有些记忆印象深刻,终生难忘,而有些记忆则轻描淡写,可能在平凡的某一刻即消失殆尽。

其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被称为长期记忆,容易被忘记的记忆被称为短期记忆。

短期或长期的记忆并非我们能主观认定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大脑组织保存和筛选,主要由海马体和颞叶两个组织参与。

海马体就是我们脑海中的“汤婆婆”,她会让我们忘记本该存在的记忆。

譬如“今天早上吃了什么?”这类记忆往往只能存在数天。因为在“汤婆婆”海马体的眼里,这类重复而不重要的信息会被过滤掉,直接的后果就是几天后你肯定记不起今天早上吃了什么。

如果恰好你能记起,那么你肯定吃了一份特别的早餐,或者吃早餐时经历过特别的事情。而此时的汤婆婆显然失去了作用,因为这份记忆会被保存到另一个组织——颞叶。

颞叶是我们的记忆仓库,一旦经过了海马体的考验进入到颞叶的记忆,就会成为长期记忆,不管是好的或是坏的,你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忘记,这就是回忆。

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_第4张图片


2、我们如何记住?

如何记住一件事,其本质上就是把将短期记忆通过海马体的过滤存入颞叶,成为长期记忆。柿木隆介在书中提到,长期记忆分为陈述记忆和非陈述记忆。

两者的区别在于,陈述记忆是可以描述的,譬如一个单词,一幅画,一个场景等等。

非陈述记忆则无法描述,譬如骑自行车,游泳,走路这种已经融合到身体内的自然反应。一旦进入到该场景,自然会做出下意识的动作。这种记忆甚至无法被忘记,在失忆患者身上仍能得以保留。它还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程序记忆。

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将短期记忆存储成长期记忆,并保存下来呢?

长期记忆的形成,主要有三点秘诀:印象、重要性和重复性。

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_第5张图片

印象来自于大脑的刺激,比如恐惧、紧张、美好、激动等等主观上的感受,都能让大脑得到刺激,从而让这份印象变得深刻,记忆得以直接贯穿“汤婆婆”的防御,储存到记忆仓库之中。

重要性来自主观上的选择,即人们常说的“做事分轻重!”,当你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时,你就会记得更清楚和牢固。

就像白龙对千寻说:我到现在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可是真是不可思议,我居然还记得你的名字。

于白龙而言,千寻的名字比自己的名字更加重要,是一份不可剥夺的回忆。

至于重复性,是亘古不变的记忆铁则,任何事情经过反复记忆,都能形成长期记忆。

比如陈述记忆中的背台词,程序记忆中的游泳,都是通过不断反复地练习来加深记忆。

这里柿木隆介提了下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场实验,要求实验对象记忆一段毫无规律的字母串,每隔一段时间后记录其记忆效果。

结果是,在开始的短时间内,记忆丢失最为严重,之后才会逐渐减缓。

也就是说,如果要记住某些信息,需要通过不断地复习,才能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并且减少丢失。所以说我们从小听说的“多记多背多读”,确实是没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与之对应,柿木隆介也在书中提出“人类是在学习时,唯有反复练习,才能牢牢记住”。


3、记忆术

除了了解记忆的原理,作者在书中也罗列出了各种各样的记忆术。

记忆术的鼻祖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莫尼德斯,他曾经利用标志性物体和位置相结合的方式,辨认事故后的遗体身份。这种方法被后世称之为“位置法”。

除了“位置法”,后世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记忆术,包括“钉子法”,“变换记忆法”“记忆树法”等等。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记忆术的核心要素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联系。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记住某个对象,先记住与其有联系的事物,从而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抛开这些形形色色的记忆术,还有许多提升记忆的理论曾流行于各个渠道。这一点柿木隆介在书中也有描述,包括食物记忆、气味记忆、音乐记忆和睡眠记忆等等。不过这些往往没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支撑,作者相当于为大家辟谣了。


4、痴呆症

痴呆症的代表是阿尔兹海默症,这是一种离我们既远又近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健忘,不论是短期记忆还是长期记忆,都可能无法幸免。

纵观古今,人类对世界或自身的探寻,都来源于记忆的建构。当阿尔兹海默症不断吞噬记忆时,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沉默的悲剧。就像是千寻意识不到正逐渐忘了自己的名字。

大家对阿尔兹海默症的了解可能并不多,我们见到最与之最接近的症状,就是醉酒。

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_第6张图片

对于醉酒的人,酩酊大醉后第二天醒来,会忘记醉酒之后发生的事情,俗称“断片”。这是因为酒精会短暂麻痹海马体,造成记忆不能正常储存的缘故。

提醒一下,长期酗酒还会造成大脑萎缩。

如果说醉酒造成的“断片”是海马体短期功能紊乱,那么阿尔兹海默症则是海马体长期的功能退化了。

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之后,海马体的萎缩会首当其冲,而后作为长期记忆仓库的颞叶生理机能也会随之退化,这才是痴呆症健忘的根本原因。

患者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承受的不仅是大脑的退化,还伴随生理机能的衰退。关心和照顾在此时则显得弥足珍贵。

作者曾亲访过许多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在书中表达了同情之余,也提出了相关的治疗方案。

而在书中的结尾部分,柿木隆介在读者提问中解答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问题,和阿尔兹海默症地不断遗忘相反,PTSD是一种在海马体和杏仁核等组织共同作用下对可怕回忆不断闪回的病症。

无法忘记有时比不能想起更加痛苦。


5、写在结尾

记忆本身就是把双刃剑,有些事我们拼命想记住而不能,有些事我们拼命想忘记而不得。但记忆始终是记忆,学会接受远比逃避更能解决问题。

我也曾对记忆和痛苦一无所知,直到我第一次感受到被记忆折磨的痛苦。

在文章开头,那个和我一起看《千与千寻》、一起吃饭、一起谈心、一起欢笑的姑娘,现在已经挣脱我的手走向了另一道风景。

于是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在不断地闪回中,成为了我触电般地痛苦。

白龙对千寻说过的,我也尝试着对自己说: 记住你答应过自己的,一直往前走,别回头。

这本《记忆的常识》也许并不能让你记住或忘记更多,但可以让你了解到记忆和忘却的本质,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一个不好不坏的汤婆婆,一边剥夺一边安顿着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_第7张图片

最后,写给诸位看官一句话:

与其在老去的年华中努力回忆,不如抓紧当下的时光。

人生忽如寄,抱紧眼前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脑海里,都住了一个汤婆婆 | 书评《记忆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