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节处见功夫——东京建筑之旅

期待已久的东京之行终于在今年2月份实现了,除了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兴趣以外,日本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众多的国家,大概是很多建筑学出身的人向往的地方吧!我正是这样的迷妹之一,每天的行程计划几乎都以建筑作品为核心。刚开始会为日常生活中的差异而大惊小怪:城市里面几乎没有垃圾桶,也看不到清洁工;即便是使用了很多年的老汽车也是锃亮的;周到的无障碍设计,等等。我们每天穿梭在身着黑色或卡其色风衣的典型的日本上班族中,看看只穿短裤的幼儿园小朋友,再看看裹着厚厚羽绒服的自己,不禁感叹文化差异真的好大。于是更加好奇这样的文化差异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与城市空间上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我的东京建筑之旅。

日本的建筑大师很多,安藤忠雄、隈研吾、妹岛和世等等,迄今为止共举办过39届的建筑普利茨克奖中,有6届获奖者来自日本。表参道的这条商业街居然有15座世界级的大师作品,这些奢侈品牌纷纷邀请知名建筑师来设计自己的店铺,富有设计感的商品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相互辉映,在夜晚发出璀璨的光芒,每一个作品都好像在吸引行人的目光。受基地面积的限制,占地面积较小,大部分店铺的立面形态都是瘦高形,建筑师们玩起了表皮设计:最新的建筑和工业材料,与品牌设计相呼应的元素,再配合灯光艺术设计,让人在为精致的商品的流连的时候,也被建筑所吸引。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安藤忠雄的这座第一眼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表参道之丘。没有华丽的灯光和前卫的材料,店铺前潺潺小溪顺应地势高差静静流淌,淡绿色磨砂玻璃透出黄色灯光,与改造的建筑之间用一块延伸出来的玻璃幕墙相衔接,在立面横向线条上也相互呼应。东面有一个改造的公共卫生间,在卫生间开放期间,男女公厕的门同时打开,背靠背合到一起,忽然变成了一道隔墙,既阻隔了视线,又消减了“门”的空间,真是非常巧妙。这座建筑在繁华的商业街上独树一帜,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朴素而不普通,于细节处见功夫。

代代木体育馆由丹下健三设计,曾作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场馆,这座悬索结构的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我在大学时代的教科书上看到它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混凝土曲面优美轻盈的线条如今依然非常耐看,那些斑驳的水渍是在半个世纪中沉淀下来的历史的印记。体育馆西面的公共活动步道舒适安静,人们在这里散步、交谈,空间宜人,适合停留。在步道上看见这座老体育馆,忽然有点感慨。如今已五十多个年头过去了,也许今天它作为体育场馆的功能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空间更加高大、更适合现代体育活动的场馆,但是作为现代建筑的一个丰碑,是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也是我心中不朽的作品。

其他还有很多优秀的建筑,比如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文化会馆、三得利美术馆等等,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空间,无论是整体形态还是细部设计,无论是与传统建筑的呼应还是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都值得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泡杯红茶,细细品味建筑师的匠心独运。

其实细想来,并不仅仅是所谓的“大师”的作品才值得观摩,普通的街巷边一座座小建筑都工整细致,并没有夸张的设计,但却以整体性出众。日本建筑师的平均水平较好,能出这么多世界级大师也就没那么奇怪了。东京工业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师坂本一成曾说:“建筑学专业在日本的大学中至多只是工学部下面的一门学科;而在我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中国大学中,建筑学专业由于规模庞大而往往成为了单独设立的建筑学院或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日本的建筑学专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却将建筑工学技术的内容包括在其中;与此相对的是,由于规模的关系,中国的大学中,建筑学专业则是采用了将建筑技术排除在外的英美体系。”由于这样的建筑教学模式的差异,当然还有不容忽视的国情和文化上的差异,才导致在建筑上体现出的差异。正如坂本老师所说,“关于中国和日本在建筑学教育上比较的这个话题无从谈起,由于讨论范围的不同,结论也会完全不同。”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形成是文化历史传统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比较谁优谁劣没有什么必要,而是应当思考如何取长补短,吸收其值得借鉴的精华部分,而后为我所用。

在短暂的时间里走了东京很多地区,大致领略了其独特的文化。有点走马观花、有点囫囵吞枣,但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若是在某些瞬间,能有一些灵光闪现,也就不虚此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细节处见功夫——东京建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