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冲击后的反躬自省

这是来赫尔辛基第六周的周末,截止目前已经在这儿待了39天。在这39天里,有初到的新奇,有被老师同学照顾并接纳的兴奋,也有被芬兰文化冲击后的反躬自省。今天,就说说诸多的冲击和被冲击后的反躬自省,以此聊以慰藉我心中隐隐的失落与忧伤。

1. 和老师同学交谈的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的习惯。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有提到,这边的老师和学生没有权威层面的等级之分,唯有的是在我们的学习共同体中不同的劳动分工。老师作为老师,会给我们学习上的指导,也会帮我们修改论文,指出现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方法,但是整个指导/交谈的过程都很友好、很constructive;学生作为学生,就是按计划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并作为项目的合作者,尽本职义务和导师一起推进项目的进展。在这里,任何时候的相处都是合作者之间形似朋友的友好交谈。见面也不需要太多的礼仪,哪怕是我坐着听老师给我说之后的任务安排。对于这一点,到目前,我还是没有很好地适应。每次只要有同学或老师过来跟我讲话,我都会习惯性地站起来回应。直到昨天,因为我在办公室待得晚,最晚走的一位老师过来跟我说再见,很简单的对话,我还是无意识地站了起来。结果,从老师眼中看到了一丝不适和尴尬。我自认为我的习惯是对跟我说话人的尊重,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曾被认为“好”的习惯在这里却“屡屡受挫”。袁同学说这一点不能说明哪边(北京和赫尔辛基)的“习惯”好,或哪边的“习惯”不好,只是不同文化驱动下的行为导向,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尽快适应这边的“习惯”,等回去之后,再把“习惯”尽快调整过去。关键是“适应能力”的问题,同时也要有“文化自信”。

2. 他们(身边的芬兰同学)懂的真多。过去的一周是国内的春节,年年都过,岁岁难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在这儿的缘故,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春节的存在。周一(2月4日)早上,我到研究室后,导师就祝我春节快乐,并由猪年谈到了十二生肖,他问我十二生肖起源于什么,为什么我们对十二生肖如此重视。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含糊地答道好像是一个神话故事,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真心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聊天以尬笑收场。当天晚上由于市中心有春节庙会,我兴致勃勃地带着两个芬兰同学去“领略”中国文化。到了之后,看着隔半小时就出现一次的舞狮舞龙表演,他们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舞狮舞龙,还是各式各样的,我答舞狮舞龙是春节的必备表演节目,对于为什么必备,我尬笑。其中也有古代不同时期的舞蹈表演,我自告奋勇地跟她们介绍不同的舞蹈所代表的时期,她们想知道更多舞蹈背后的历史相关知识,我又尴尬地笑了笑,答曰我也不知道。之后,2月5日是芬兰的Runebergin节,作为对我邀请她们的回赠,她们也邀请我一起喝咖啡,请我吃节日特色糕点Runebergin Torttu, 当然,还有关于节日的滔滔不绝的介绍。简言之,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芬兰很有名的一位诗人叫Runebergin,由于他的夫人发明了这种糕点,所以在每年的这个节日大家都会吃这种糕点。跟国内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很像。之后还跟我介绍了这种糕点的配方以及不同设计所代表的不同意义等等,原谅我英语能力本来就有限,人家还极其热情地用芬兰语加英语给我介绍,努力让我搞清楚有关这个节日的方方面面。我很享受那天的午后咖啡和糕点,同时,我也为前后两天的鲜明对比而感到内疚。之后,在闲聊中,我曾问为什么他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文化、习俗以及政策等了然如心,他们答的很简单“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很朴实的一句话,不仅回答了我的问题,也回答了许多人对芬兰这个小国家是如何在短短的100年之内,实现从备受瑞典和俄罗斯欺压,到还清战争赔款,实现工业化,到现在的资本主义高福利国家的转变的疑问。因为他们属于这里,他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且在主动承担着自己作为合作者、作为公民、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责任。而对于新时代的我们,却很少有这样的情怀和信仰。用相对学术一点的话来说,他们的identity很丰满,很有厚度,identity本身给他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而我们的identity很单薄,仅仅停留在“角色”层面,即我们仅仅只是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妻子、丈夫、男朋友、女朋友、教师、学生等,但却不了解这些角色背后的责任、义务、价值和意义,更不用说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了。甚至,我们中“很多人”都不屑去了解,对于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也认为是社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并非自己所愿。说的简单点,就是不愿意去明确“我是谁”以及“‘我是谁’中这个‘谁’到底意味着什么(责任、义务、价值和意义)”。曾经的我也是“很多人”中的一员,并不清楚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谁”背后的那些传统、文化、价值等,遇到问题也没有“根”给我提供动力和前进的力量,始终感觉自己是风中的浮萍。感觉有点讽刺的是,浮萍的感觉不仅我有,而且得到了同来自北大的另一个同学的附和。

被冲击后的反躬自省_第1张图片
芬兰特色糕点Runebergin Torttu(里面有杏仁、果酱,很好吃)

3. 英语作为共同的第二外语,他们却能像native speaker一样沟通交流,而我们很多人却是哑巴英语。从来到这边的第一天到现在,我就发现不管是超市、公交车上,还是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只要你用英语跟人家交流,他们都能用很流利专业的英语跟你对答。同作为第二外语,为什么英语在这里的普及度这么高?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终于在2月4日晚逛庙会休息期间的闲聊中,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源于她俩给我的更强烈的冲击:她们一个掌握8种语言,其中五种沟通写作无障碍,两种能读能写,一种会读;另一个掌握6种语言,其中四种沟通写作无障碍,两种处于能读基本会写的状态,而且她们目前的学术都做的很专业,属于我仰望的那种。刚听到这些时,我托着震惊地快要掉下去的下巴问为什么要学以及能掌握这么多的语言。回答是:因为芬兰国家太小,说芬兰语的人只有550万(芬兰总人口),但现在是国际化社会,为了增强芬兰的国家影响力,并让芬兰在国际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均有话语权,所以芬兰鼓励并提供优质的师资及教育资源让芬兰学生在校学习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外语。这大概也是这个国家能在短短的100年之内从被殖民地国家变为位于世界前列的高福利国家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他们不仅有极强的民族责任感,而且还有极谦卑的“民族自觉”。面对“先天”的缺陷与不足,他们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认可自身不足的同时,想法设法从各个方面发奋图强以弥补自身的缺陷,目的只是给曾经“憋屈”的自己争一口气。怀揣着这份“自觉”,他们一直默默奋斗在争取“国富民强”的路上,一刻也不曾松懈。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是,由于PISA测试中的优异成绩,芬兰教育目前已几乎被全世界认为是教育的典范,但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沉浸在外界的赞扬声中,而是不断地去寻找和发现自身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各种方法去寻找解决方案。一个导师已经退休了,但责任驱使他无报酬地在做一项有关homeless青少年教育的研究,由于我签了保密协议,目前暂不方便透漏太多。但真心很佩服他们的这种谦卑坚韧的“自觉”。对于我们,现阶段的确需要树立“文化自信”,但也真心希望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同时,不要丢弃或淡化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谦卑坚韧的自觉”。我自己亦如是。

就语言方面的冲击,还让我想到了学校教育的问题。用“同样都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为啥你就这么优秀呢”来形容被冲击后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据了解,他们在学校学习英语时,学校会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英语听说的各种设备,老师也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去认识自己发音跟native speaker的不同。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这种“语言”。用同学的原话“记得那时候很快乐,每天都努力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不会的大家会一起学习,互相帮忙,每天放学都为自己又学会了一些句子或词语而感到开心”。反观我们,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是“快乐”的呢?学校的教学目标也没有把教“英语”定位在教会学生一种“语言”,而是“完成课标的要求”。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虽然花了跟人家同样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英语上,但结果是我们不但没有体会到“会”一种语言的快乐,而且还不能在真正需要地场合流利地说、专业地写。想到这些,便跟袁同学“抱怨”:我感觉我们中小学到高中一点也不轻松,但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袁同学答:现在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也挺好的,我们不能回去重新过自己的中小学,能做的唯有把握好现在,学有所用,像他们一样把时间花在真正有用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蛮干,做高效的人,不要做忙碌的人;把目光放得再长远一点,就是把“学有所用”的理念贯穿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不要让他们再像我们一样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重复练习上。“学有所用”,简单直接,袁同学总结地很精辟。

剩下的,就是我们共同的践行了。


荐文:https://www.lennu.net/finnish-education-system/ 


摘录:

第一句话: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凡有所见所闻所思,就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集子,一本集子的作用,有可能会超过一篇论文的作用;

第二句话:人与人相处要有礼仪和礼节,礼者“理”也,表现和表达的是对对方的尊敬,言谈举止要合宜适当,重要的是要在内心生起恭敬心,至于行为举止要入乡随俗,所谓理同天下,俗各一方嘛。入乡随俗,就是对人家最好的尊重,这就是随顺、随缘。

第三句话: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的否定自我与自我反省的过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都是在自我反省,因此人不能自以为是,要敢于自以为非。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之行是反面教育,而其人应该是诫师呀!

第四句话:生而为人,就应该有人之为人的担当,每个人都有多样的角色,如子女、父母、朋友、学生、师长、公民等,还有医生、农民、工人等职业身份,每个角色都有其本分的要求,守好本分,尽好本职是应有的担当,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修齐治平的大道就是从务本开始的。

第五句话:学习的目的就是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方式,换句话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行合一,会使人的内心产生愉悦的,愉悦的内心是会生发智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冲击后的反躬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