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仁”
——广西南宁市五一路学校“十字德文化”之“仁”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很多中国人一直坚守的文化理念。2016年6月7日,一直深受广西南宁市五一路学校“十字德文化”熏陶的我,有幸被国家外派到泰国龙仔厝三才公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援教任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德”在的地方,就有“仁”在。在援教期间,我一边教泰国学生学习中文,一边宣传和传播南宁市五一路学校“十字德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中国最优秀的德文化之仁的火种种植在泰国孩子的心中。
南宁市五一路学校雷功一校长提出以“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道德文化与时代发展进步相结合,精心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十字德文化”。我和我的学生们通过“大手拉小手”的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用心诠释着“十字德文化”之“仁”的内涵。
“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孔子把“仁”定义为“仁者,爱人也。”“仁”在中国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如“同仁堂”、“仁济堂”,“泰国仁满中学”等,“仁”已经成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品格、一种文化,只要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就有“仁”的精神光芒就在。
泰国龙仔厝三才公学是一所泰国华裔捐资办学的公益学校,也泰国西部华文民校联谊会下的一所半公半私的学校,它集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三语教学模式。办学以来,一直三才公学秉持“学识好,有道义,将语文传播世界”的校训,“为了学生进一步发展而学习中文”的学风和“为学生创造优越的三语学习氛围”的校风。从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不渗透着校董会主席黄迨光博士的中国文化寻根情结——“仁爱”教育理念。
还记得,在中文部全体中文老师的第一次座谈会上,七十多岁的校董会主席黄迨光博士双目满含期望,深情地跟我们说:“作为华裔第三代,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不能割断民族文化的根。三才公学就像一个大家庭,对于大家庭,我必须担起责任,要有大爱之心——坚忍之心、坚强之心、坚持之心、坚定之心。”主席黄迨光博士的这种包容大爱之心,正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
走进三才公学,你可以看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满含黄迨光博士大爱之心的痕迹,校园处处都盛开着教育的“仁爱”之花。这和我国内五一路学校的“十字德文化”新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你看,校园里,坐落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孔子亭,在万绿丛中,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孔子亭是为纪念古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建设仁德爱人、和谐向上的校风,弘扬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师风,形成学而不厌、见贤思齐的学风,营造健康向上、修德敬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而建的。远远望去,在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精美花纹的相互映衬下,整个亭子给人一种庄严而又典雅的感觉。亭子的顶部横梁上端坐着一朵硕大的雕刻莲花,亭子的正门的上方镌刻有三个苍劲有力的黄漆大字:“孔子亭”。走进孔子亭,圣人孔子手持卷书的巨大白色雕像伫立在亭子的中央,而亭子里面的墙上画着浓厚的各式各样的中国风的画,整个孔子亭都呈现出一派万丈光芒的孔子智慧,它日夜拂照和守护着三才公学的师生们。
你看,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角落都有孔子言行的三语语录,其中还有不少是关于“仁”文化的故事,学校希望学生时刻都能以孔子的言行要求来规范自己,效仿品德高尚,情操出众的人,通过这样的熏陶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传递仁爱的精神。时代的春风扑面而来,中泰友谊的桥梁正日益加固,泰国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学校将孔子的“仁爱”与节日、纪念日相结合,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仁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主席黄迨光博士的大爱之心的指导和熏陶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具有泰国特色仁爱的教育新理念——三语教学模式,中文、英文、泰文并行发展,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进步。
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我们敞开心胸,用心做事,推己及人,仁爱无处不在。
作为中国外派的一名中文教师,作为广西南宁市五一路学校的教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我不但要做好中文教学工作,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向泰国学生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还将南宁市五一路学校的十字德文化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交流的机会,渗透给泰国的学生。
援教以来,我一直用一颗包含着“耐心、爱心、细心、诚心”的仁爱之心来坚持我的中文教学之路。为了让泰国的孩子容易理解中国“仁”的内涵,我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
在平时教学中,我既注重教书又不忘育人,对待学生满腔热情、亲切和蔼、与生为友;课堂活动重视与学生情感交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在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的母爱之情。同时,还通过开展各种“仁”的活动方式,让泰国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国内的我们那个德满校园的学校——南宁市五一路学校。
在每一周的才艺课上,我都十分用心地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泰国学生进行教授,每周五下午的兴趣课中,有时候我负责教四个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古筝,让他们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高雅魅力;有时候还带领一群孩子一起学习中华美食兴趣课,在学习做中国美食过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中文,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在中国茶艺、古筝、中国古典诗词朗诵、古诗词唱诵、中文演讲等课程中不忘进行“十字德文化”的熏陶。另外,我在与学生一起欣赏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南宁市江南平话、马山扁担舞、马山会鼓、马山三声部等时,由于语言的障碍,学生有时也很捣乱不配合,但我宽容、耐心、细心地对他们进行劝说和教育。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仁”文化的魅力,我还在初三年级和二年级举行关于“仁”的作品纸设计比赛、“仁”的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比赛,让泰国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来书写和描绘中国的“仁”。为了让泰国的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仁”文化的内涵,我还给他们展示了很多“仁”字的不同写法,从甲骨文到篆书,到隶书,到行书,再到楷体的演变过程。在主题才艺课上,我还讲解了许多中国关于“仁”的历史典故,还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各行各业的“仁者”,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一个个大写的“仁”的感人故事。
“医者仁心”胡佩兰,“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退休后的胡佩兰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多年来,她开药只开对的,不开贵的,药费很少超过百元,但她却留下了60多个希望书屋。“病人看完了,回家吧”老人临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医者仁心”。
“师者仁心”莫振高,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他还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但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师者仁心”。
《论语.子罕》有曰:“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者,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人。我告诉泰国的孩子们,在中国,我所在的学校——南宁市五一路学校也涌现出了一批这样的仁者,如“南宁市最受欢迎的老师”已退休教师梁冬晶老师和在职教师黄宝凤老师等。
八个多月以来,我默默地传播着中国的优秀文化,默默地践行着“十字德文化”的“仁”,由于语言交流不够顺畅,很多时候是通过中国籍学生来帮翻译,我还发动其他的中文老师一起团结协作起来,在基础课和才艺课上,多多传播我们的十字德文化。因为我们一直用我们的耐心、爱心、细心和诚心,泰国的学生大体还是能明白了我们这些中国人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计报酬,不计得失,默默奉献,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着别人。只要有机会和孩子们交流,我都告诉泰国的孩子,不仅仅是中国人,泰国人也可以,甚至其他国家的人也可以,像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好“仁”。
在教授的过程中,我还能明显感觉到中泰文化的巨大差异:比如中国茶文化讲究礼仪感,仪式感,讲究禅意,禅境,讲究“品”,品茶、品味、品人生;可是泰国孩子泡茶喝茶时都很随性,喜欢盘脚盘腿到凳子上,他们不喜热茶,喜冰饮,喜甜奶茶,喝中国茶时会捏着鼻子把茶倒进嘴里,更有甚者,把茶点饼干之类的放在茶汤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交流学习,经过多次交流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具有中泰茶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水果茉莉花茶。这也正符合了孔子思想中的兼爱、非攻”,这种中泰融合的“仁爱”教育方式,让师生之间充满了包容,让中泰文化之间碰撞并包容着。
学校校长雷功一在评价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时说:““德”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更学会做人道理;孩子们毕业离校之时,一个大大的“德”字镌刻在他们的心头并永远伴随他们。”
文化无国界,“仁爱”共践行。仁爱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品德,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是儒家思想最根本的内涵,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南宁市五一路学校的“以德立校,立德树人,据德而行;立德善行,明德笃行,厚德远行”,也不论是三才公学的“以仁立校,立仁树人,据仁而行,仁满校园”,“十字德文化”和“仁爱”教育都是让孩子们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学会书写“仁”生,更要学会做一个好“仁”。
泰国“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贯于古今华裔,植于华文校园,行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