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 我到底考不考研?

特别关注 | 我到底考不考研?

2017-05-15 中国石油大学报

特别关注 | 我到底考不考研?_第1张图片

早上8点,图书馆刚刚开门,理学院材料物理专业2014级单贝乐就跑进自习室,找到座位开始了一天的考研学习。6:30起床,7:30至9:00背英语单词……22:00至23:00操场锻炼身体,这就是单贝乐一天的考研生活。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01万,较2016年的177万增长13.6%。这也是1994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纪录,是1994年报考总数的17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

特别关注 | 我到底考不考研?_第2张图片

1

考研,我为什么追随你?

“现在就业压力大,尤其是对我们专业的女生来说更不容易找到工作。”和法学专业2014级的宋爽一样,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考研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前景。

2016年12月中青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以缓解就业压力而考研的学生约占考研总数的35%。对于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很乐观的专业和学校,对于大学期间没有特长优势的学生而言,读研是提升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是做好就业准备的一个缓冲期,也是改变就业处境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读研是为了在学术上继续攀登。石油工程专业2014级的王耀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从事石油开发方面的深度研究。高考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专业。在大学学习中他意识到本科阶段学习的石油知识面广,但是深度不够。所以他选择继续深造以便将来从事更深层面的研究。

据2016年《南方周末》关于考研原因的调查显示,大约有28%的考生奔着继续深造的目的而选择考研。这部分同学认为读研可以锻炼自身专业素质,帮助自己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获得非凡的专业成就。

在很多学生的经历中,大学四年,能给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因为本科阶段的课程大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如果他们想要对专业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地把握和更深刻地理解,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的能力,那么考研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现在考研一年比一年难,报考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考研还是我的首选,因为我想去认识更多的‘大神’,也希望自己成为‘大神’。”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3级的黄琨铭认为,读研可以构建更高层次的学术交际圈,为未来的发展铺路。在黄琨铭的印象里,他周围很多同学也是抱着这一目的而选择考研的。

高校是学习资源、人才资源等相当丰富的地方。选择读研,不仅可以在专业领域锻炼自己,更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更高层次的交际圈。黄琨铭说:“你所结交的朋友的平均实力就是你自己实力的一个写照。”在考研人群中,抱着充实自己,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构建高层次交际圈想法而考研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缓解就业压力、继续深造和构建更高的学术交际圈是记者调查中发现的选择考研的三个主要原因。

一份来自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校升学的学生占比高达约34.4%。

2

对不起,我不能考研

“我之所以不考研,是因为我要及早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来自法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面露些许遗憾地说道。

据了解,这位同学有一个弟弟,正在读书,需要的开销非常大,而且他的父亲年纪大了,家庭负担非常重。“我想着及早工作,减轻家庭的负担。”

他上大学的学费也是通过助学贷款获得的,他也想着将来通过自己工作把贷款还上。但他现在每天的生活状态和大部分考研同学一样,宿舍、图书馆、餐厅三点一线,不过他正在准备的是今年九月份的司法考试。“希望通过这次司法考试,因为这对其将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据中青网调查,因为家庭经济原因,选择不考研的同学约占不考研同学的10%。这部分同学因为家庭的原因,在上大学之初,就已经明确了将来不考研的目标。他们因为目标明确,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怎样选择大学的路,大学生涯通常是比较充实的。

“我本科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因此我不想读研了。”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13级刘荣说。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进入国企的难度更是不断加大,而刘荣已经签约进入了国企。

许多人和刘荣一样,读研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就业,但读研面对着未来两三年后未知的就业形势,或许就业形势还不如现在!

据中国新闻网的消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这样,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从教育部召开的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介绍,我国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人数增长。

“本科毕业后我想和同学一起创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级学生丁瑞斌毕业后想出去闯一闯,当初他转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时,就考虑到这个专业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在本科结束时就可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为了给自己多准备一些“资本”,丁瑞斌在大二时顺利地拿到了英语四六级证书与计算机二级证书。并且他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每年都有拿到奖学金,成绩一直不错。

“想与大学同学合作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化学公司。”丁瑞斌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可以为自己的创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最重要的是父亲身上有着丰富的从商经验与人际关系,他已经做好了毕业后创业的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89.8%的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

“在此次调查中,约有12万名大学生正在创业或曾有过创业经历,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28%。”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说。

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自己的确没有考研意向,而自己又有创业的激情,那么在本科毕业之后就走出校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关注 | 我到底考不考研?_第3张图片

3

我适合考研吗?

你考研是为了什么?你想考还是父母觉得你要考?还是不清楚要不要考?

近年来,要不要考研成为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当然,一旦遇到人生选择题,其实做出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真的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很多同学选择考研,不是醉心于学术上的发展,而是想要一块可以到处敲门的敲门砖。功利来说,如今学历贬值是一年不如一年,在满大街都是研究生的情况下,你试想三年后你毕业时,这块敲门砖能有多大的作用?

所以为了逃避就业、因从众心理而被考研的同学不适合考研。

有的人只是盲目跟别人,而还有一些人是只是想提升学历为了日后的工作,更有甚者是为了应付父母。

4

我到底要不要考研?

首先要知道考研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考研对自身的好处到底有多大,其实真正决定你日后工作和生活的是你的能力和态度。因此,为了能够继续深造、升职和获得更好发展机遇的同学适合考研。

其次,“是否决定考研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选择没有对不对,只有合不合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考研政治辅导专家张旭说。

有的人告诉你,国内的研究生毫无前途,有的职场达人告诉你,早日到社会中磨炼是比考研要值得。不同的态度源于他们从不同的立场来看考研,他们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看法,但他们不是你。你需要做的,是看清你现在的情况,考研,可能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1

偷偷告诉你的考研秘诀

如何择校

择校是报考研究生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最终的结果。专业和性格都是确定你方向的因素,择校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因素。

“首先应考虑该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强弱等。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文都考研这样认为。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很多考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读研,他们认为,大城市上学可以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种前卫的东西,毕业之后可以直接留在当地。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和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是否要考往一线城市,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

“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所以建议大家对于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预报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全方位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老师赵振华说。

获取考研信息

在信息化的时代,相关院校的信息对于考研是有极大助力的。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在考研道路上明确方向,少走弯路。获取这些信息,也是考研秘密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在大三刚开始我就已经在积极与武汉大学的学生取得联系,向他们咨询一些问题,听取他们的经验了。”汉语专业的刘纯友说,“提前与相关学生沟通,对我考研成功功不可没。”刘纯友从他武汉大学的相关学生那里获得了大量关于考研信息,他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明确了考研需准备的内容,这些信息对其考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与相关院校的老师取得联系,是获取权威信息的重要途径。想要与相关院校的老师取得联系,可以通过咨询本校老师,利用本校老师的资源,联系目标院校老师;也可以先与目标院校老师的学生取得联系,通过间接方式向该老师咨询一些信息。无论是通过该校老师,还是该校学生获取该校的招生信息,对考研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决心、信心、平常心

任何一场考试都不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心态的考验,考研更是如此。考生们会在考研的不同阶段出现精神紧张或心态失衡等问题。

“有的同学在决定考研之后,还会不时被招聘会之类的机会诱惑,从而改变了自己考研的初衷。当遇到了一些考研成功的人之后,又决定回去考研,反反复复耽误了很多时间,也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有的同学刚开始定的目标院校非常高,随着学习进度的加深,困难也越来越多。进而对自己考上目标院校的信心大打折扣,复习的宝贵时间在继续坚持与放弃考研的摇摆不定中悄然逝去。还有一些同学,学习的心态异常不稳。遇到自己高效率的学习阶段,想把目标院校调高一些;遇到自己低效率的学习阶段又想把自己的目标院校调低一些。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备考过程之中,要有经得住就业机会考验的决心;也要有坚信自己能考上目标院校的信心;更要有不因学习效率高而喜,又不因学习效率低而悲的平常心。”著名考研辅导专家何凯文建议。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居高不下,多数地区弃考率都在10%上下。因此怀着一颗考研的决心、信心、平常心走到最后是成功考研的关键之一。 


本版内容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在本报的实习作业,指导教师刘积舜。

学生记者 :沈德行 宋汉飞 毛德龙 李兰兰

图片:刘积舜

编辑:王冉

特别关注 | 我到底考不考研?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别关注 | 我到底考不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