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

《孤独是种大自在》是林清玄的书。

林清玄真的是一位太多产的作家了,书架上一排全都是他的书,当时借书的时候犹豫了好久好久最终选择了这本书,原因是它的题目和封面设计吸引了我。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大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他了,但是好像并没有特意看过他的作品,那个时候我喜欢的一个男生给我推荐他的书,当时看过后的感觉印象并不深,赞同他的一些观点,但是又觉得他的文中表达的很多东西都不是特别明白,有种贴不到一起的感觉,现在想来应该是他的境界太过高深,那个时候的我还达不到,只能远远地仰望了。

这次看到他的书,又像借来试读一下,这次的感觉虽不如上一次的那么飘渺,比上一次应该更贴合了一些,很多观点都是比较赞同的,但是依然有一些东西是不太能体会和理解的,尤其是涉及到佛法的地方,当然还是慧根不够。他的很多文章里对“禅”讲的特别多,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我都是不太明白的。而其余的一些说事理的文章大多都看得懂而且深有体会的,很多文章还给了我一些新的视角新的启示,有种“恍然大悟”或“醍醐灌顶”的感觉,还是能有些收获的。不过不知道是他的文风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生活在台湾的原因,总还是觉得不够亲近。看他的书和六六的书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就是,我在里面所吸收的东西都是点点滴滴散落在其中的,也就是,在所有的文章中,星星点点的内容会对我有所启发,有所触动,没有很连贯的触动感,因此,对这本书的总体感觉也就没有太大的感触和吸引。

想必他的名字“清玄”更能概括他所有的文章主旨,我喜欢“清”但却并不怎么欢喜“玄”,也不太懂得。或许因此才造就了我对他作品的这种感觉吧,我喜欢“清”,清欢,清淡,但是却看不懂“玄”,眼下也不太能体会或欣赏这种状态,所以对于又“清”又“玄”的东西就有些混沌了。如果只是看他体现“清”的文章,我想我还是会喜欢的,对于“玄”,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窥见林清玄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应该会很多,阅历应该非常丰富,虽然对他的文章不是特别对口味,但是对他本人倒是产生了一些兴趣,很想知道他一生的经历,想知道是怎样的经历才造就了他现在的样子,现在的心态。从网上找来了一些对他作品及他本人的评价,看了几眼之后不再想看,我想看对他的经历的客观的介绍,但是在我有自己的观点之前却并不喜欢去看一群人的观点,而且更不喜欢有评判的观点,我不想去管这个人如何如何,我只看重他的文字给了我多少触动。

他的文章总的来说会传递出一种淡泊,平和的感觉,不知道他天性就是这种性格,还是生活中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经历练就的这种品性,或者两者皆有吧。生活中的确是有这种人的,生来就是那种不冷不热,不急不躁,给人一种温开水的感觉,潜意识里我是羡慕这种性格的,会有种冷静,沉稳的感觉,但是我本人好像并不是这种性格。那个给我推荐他的书的人,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脾气特别的好,非常有耐心,几乎没见过发脾气,外表温柔内里又很有力量,或许这也是吸引我的原因吧。只是他的温柔我是最先看到的,而他强大的内心则是后来才领悟到的,可惜的是,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即便中间经历了很多,我依然很认可他这个人的品性,我想我再也不会遇到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了。

要么是因为我的资历还是不太够,他的境界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距离的,要么就是我们不是特别契合的一类人。所以他的书下一次应该是可借可不借的。

下面记录下从这本书中收获的吉光片羽吧


这篇文章是《射出去的箭》,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看法,父母应该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态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3张图片
射出去的箭

“所有动植物的孩子都是“大地之子”,而不是属于他们的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是为了明日而生,不是为父母的过去而生。我们造一支箭要花费很多时间,我们射箭的时候要用很大力气,但是我们既造了箭,如果不射出去,再好再精致的箭又有什么用呢”

这篇文章的观点真的让我耳目一新,也赞同。我们的孩子并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借由我们而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都是属于社会的,自然的,但不属于我们。如果把孩子当成一种恩赐,当成一种限时会离开的美好,当成只会同程一段路的人,那么会不会少一些“望子成龙”的悲剧?

如今我还没有为人母,不知道等将来我做了母亲会不会还是抱有同样的看法。


下面一篇是《芳香百里馨》

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里的百里馨岛。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4张图片
芳香百里馨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曾经在2015年时,第一份工作辞职一个人旅行了半年,但是依然很着迷旅行,走了很多地方依然对很多地方还是很想去,可是却只对国内感兴趣,总觉得国内还有好多美好没发现呢,哪儿顾得上国外,所以对于出国游一直没有欲望。但是看了写一篇文章后,却对这个百里馨岛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只是不知道过了那么多年,这个小岛还会不会是文中所说的样子。如果我要开启自己的国外游,我想把它当成第一站。


下面一篇,《吃饭皇帝大》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6张图片
吃饭皇帝大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刚过去不久的双十一,很多人都通宵购物,我却是在绕着走,本来想买的东西也推在了双十一后。无意间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意思:熬夜下单,省的钱都不够你补身体。不知道为何看到这篇文章就想到了这个。

现在的社会节奏真的越来越快,而且还是越快越快,我们好像一切都在追求着“快”,3G不够要4G,快递三天不够要隔天送到,手机稍微慢一点就换新的,可是,我们要那么快干嘛呢。记得有次跟同事聊天,说到这个问题,同事说手机快了可以节省下很多时间啊,我问:节省下的时间用来干嘛呢?他说省下来时间玩手机,我们都哈哈笑了起来。不仅整个社会在变快,甚至还不让别人有“慢”的权利,比如越来越多的高铁动车,越来越少的甚至绝迹的绿皮火车。

可是,我们要那么快干嘛呢?

生命不是一场比赛,即便是,到了终点也不是胜出而是死亡,生命的核心真的是在过程。我们或许看到过很多鸡汤文告诉我们“过程大于结果”,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并放入了心里?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这十个字很简单,可是你做到了吗?你能做到吗?


下面这一篇是《猫头鹰人》

相由心生的概念已经不新鲜了,但是作者最后给出的一些结论对我有些触动。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天回顾下自己的行驶方向,发现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要及时纠正过来,省得积重难返,走得太远回不去了。有点“时时勤抚拭,莫使惹尘埃”的意思。


《百年与十分钟》

他的很多文章里都有这种对以往“慢体验”的消失的感叹。

从前慢,却有生活

如今快,却没了生活。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桃花心木》

种树和育人,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_第11张图片
桃花心木

“在不确定中生活,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句话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

其实很多人不喜欢“不确定”,最近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受到惊吓,比如拐角处和突然出现的人碰对面,每次我的反应都特别大,别人没被碰到却会被我的反应吓到,其实我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我分析这种“易受到惊吓”应该是一种长期面对不确定性训练出的一种极度敏感。

生活中很多东西的“好”和“坏”都是反着来的,比如每天衣食无忧看似不错,其实是一味毒药,而每天面对不确定性看似很累很难,但是它却会是“成长”很丰盛的肥料,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养料,培养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不好的东西,如果利用得当,都会成为生命的养料,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福气消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欢“清”却不欢喜“玄”——《孤独是种大自在》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