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白们看的哲学入门书|荐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文/小J努力去旅行


适合小白们看的哲学入门书|荐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_第1张图片

大学时最喜欢上的课就是选修课《西方哲学史》,从此就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整个大学结束只知道哲学家一直在问的两个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至于答案至今仍是未解。

提到哲学,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苏格拉底的三段论,还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等晦涩难懂的单词,以及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例如柏拉图、康德、尼采、黑格尔、叔本华等等,至于他们都持有怎样的观点多数时间是一知半解的。

自己喜欢哲学,也买了很多哲学入门的书,例如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以及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等等,不得不说即使这类入门的书,自己看起来仍然很是费劲,而偶然中买下了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在作者的笔下就变得生动有趣了。

先来说说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这句话虽然有名,但是经常被误读。有的人以为,这话的意思是“我存在是因为我思考”,更有人引申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去思考,不思考人就无所谓存在不存在了”。这些解释都是错的。

“我思”和“我在”不是因果关系,而是推理演绎的关系,即,从前者为真可以推倒出后者为真。也就是从“我思”为真,可以推倒出“我在为真”。而不是说“我不思”的时候“我不在了”,在不在我们不知道。

一直以来自己对于“我思故我在”的理解都存在一种误区,我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不知道其中关系的演绎推理。

再来讲讲书里对形而上学的解释。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马哲的时候,课本给我们的解释是:“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式看待问题。”在课本上,“形而上学”被当成是一个贬义词,说说谁是形而上学,那一定是在骂他呢。

课本里给形而上学下定义,就是好像学校里调皮的孩子专拿别人的缺点起外号一样。明明人家也是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但是外号就叫成了“爱哭鬼”,“小胖墩”。我们课本给形而上学照的这个缺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成天叫人家也不合适啊。

整篇文章都是用这种幽默的语言贯穿其中,用最直白简单的言语来解释晦涩难懂的哲学,那么“形而上学”到底指什么呢?再来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

“形而上学”这个词的英文是metaphysics,它的来历是这样的:话说回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写过很多著作,从哲学到物理学,涉及了很多学科。

但那个时候,没有现代学术界“哲学” “物理学”这样的分科。亚里士多德是写痛快了,想研究什么就写什么,可给他整理书籍的后人犯愁了,这么一大堆包罗万象的著作该怎么分类,命名呢?

一个叫安德罗尼柯的人想了一个好办法,他用“研究有形体的事物”和“研究没有形体的事物”,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分成了两大类。

前一类的著作编在一起,起名叫《物理学》,后一类作品,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作品,也编在一起,放在《物理学》的后面。当时没有合适的名字称呼它们,安德罗尼柯一看怎么办呢,就给起了一个名字metaphysics,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这就是“形而上学”这个词的由来,至于里面包含了怎样的哲学思想,我更建议你亲自翻开书本来寻找答案。

不看书总觉得哲学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恰恰相反,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哲学,就像我们熟悉的这句“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就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至于实用主义哲学都讲了什么,书里都有答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可以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着哲学史,第二部分在寻找着“我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若是你也困惑着自己为什么活着,我要建议你读读这本书,或许在这本书里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看完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仍然不能说自己懂哲学,看过一遍,在脑子里理解的东西仍然很少,自己仍是小白一个,但是好书又岂有只看一遍的道理,反复看下来,总有一天可以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适合小白们看的哲学入门书|荐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