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考试在上周六结束。这两天的语文课在评讲试卷,今天上午第四节评讲考场作文。
评讲前,将所有学生的作文看了一遍,发现问题,找出十二份较好的,抽出来,各写上一两句评语,准备评讲后张贴在外面,供同学们欣赏品评。
这次考试作文依然两道题目,绝大多数学生选的是第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让心中流淌快乐的歌。
先与学生共同审题:以作文中引用歌词的现象导入,问审题错在哪儿,题目用了什么修辞。原来题目中的歌不是指某一首或某几首歌,而是把快乐情绪比作歌(快乐的时候是不是情不自禁地哼歌呢)。继续问:"让"字表明快乐是自己创造的还是别人给予的呢?"流淌"又暗示我们只写一件事带来的快乐吗?大概由十多个同学犯了审题上的错误,不仅表现引用具体的歌词,还表现在选材上。
不能笼统地谈问题,让学生作文来说话吧。我们共同看了晨同学的作文,晨同学写了三件事:与弟弟一块儿扶倒下的共享单车;考场上流鼻涕不止,监考老师替我一包纸;上小学时候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看完后请学生指出好的地方,指出问题所在。晨同学文章使用了数字小标题,使得结构明了,内容清晰。
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呢?同学们简单讨论后指出:
1.第二件事表现的主题是感动而不是创造的快乐。犯了选材上的错误。
2.第一件事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只是写"扶",怎么扶的没有写出来。
3.每件事在记叙之后没有点题。
同学们的意见真是一针见血啊。我再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1.选材要能表现中心,即选材要典型。2.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3.每个故事叙述之后可以用一句话点题。
没有人发言了,我问:三个故事,可以调换顺序么?如果要你来写三个故事,你怎么安排顺序?或者说三个故事应该不应该有层次感?
同学们恍然:是滴,表现出的快乐可以由浅到深。
是的,三个故事,可以体现三个不同层次的快乐:得到的快乐,个人做好事的快乐,集体做公益的快乐。快乐的体验由浅而深。这就把主题升华了。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点,请同学们回忆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由个人之愁到家国之愁,由个体到普遍,诗歌主题得到了升华。
再联系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阶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由小我到大我的境界提升。
议论文写作能体现一个人思维的深度,记叙文写作则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啊。
这都是以前讨论过的,这次是重申。
还有一个小的问题:晨同学叙述第三个故事,开头是小学的时候。这个时间背景太远了。第三个故事最好写什么时候的事呢?
不久前发生的。
对,这就是我们在选材上要注意的另外一点了:选材要新鲜或者说新颖,就像刚出炉的面包,热腾腾的。新鲜的故事,记忆还比较鲜活,既吸引人又能写出细节来。这一点也是我们上学期经常强调的。
对晨同学的作文评讲结束。我们对其他作文大致浏览一下,发现问题,指出优点。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考场作文的写作思路:写景开头,避开俗套的开头模式;中间叙事最好是三个故事(镜头或场景),要有层次感;结尾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
另外选材要做到:新鲜,典型,真实。
记叙文写作还要尽可能地少叙述多描写,少议论多描写。
下午课间,看到十二份作文已经贴在教室外的西墙上了。拍下来留个纪念。对围观的同学们说:你要是发现了里面的错别字或病句,一定要帮作者改过来,可以要一根棒棒糖作为奖励啊。
同学们大笑,当然是开玩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