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 目录
上一篇:于禁登高望水,到底想到了什么才决定不战而降?
曹魏名将乐进,虽然身高不高,但战功显赫,以此能够跻身曹魏五子良将之中,有客官说,那李典呢,因为无论演义中也好,电视剧里也好,一般点将都是李典,乐进,经常一起出现,我们都已经叫习惯了,连三国杀中的角色设置,如果李典乐进一起配合使用,都是珠联璧合,无比默契,凡是说李典,下面第一反应肯定乐进。所以也看有客官评论,说曹魏五子将中应该有李典啊,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个样子的,李典确实不在五子将之中。
曹魏”五子良将“这个称号来自于《三国志》,陈寿在《魏书》中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五子”是指五个人的意思,这五个人,没有其他特别的意思,因为在《魏书》中,陈寿把这五个人传记合传写在一起,就是魏书第十七卷,这五个人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这是五子良将的由来。
而李典虽然不如五子将,但却是五子将后的第一人,五子将传记后的《魏书》第十七卷,第一个将领就是李典,看来他的功劳虽然赶不上他们,但也不比他们差多少,怪不得常常把他跟乐进一起提名,或许因为五子中乐进因为事迹记述不详,名声居末,打仗总要搭档,刚好跟后一名的他一起提名更合适。
那我们看看李典是怎么能够与五子将中的乐进其名的呢?
1 随伯父从军 平兖州有功
李典,字曼城,我们经常听李典乐进,连演义中从军的时候,都是二人一起到来,但事实上二人从军不是一起去的,李典从军跟其他诸将不同,李典从军,而且是跟着曹操混,是因为他的伯父李乾。李乾这个人,有英气,是条好汉,在乘氏经常能够聚起手下宾客数千家,乘氏属于巨野,李典是当时山阳巨野人,可见李乾在老家也是一方豪杰,是能够振臂一呼,赢粮影从的人物。汉献帝初平年间,李乾率领手下投靠曹操,初平是汉献帝第一个年号,初平元年献帝初立,董卓擅权,曹操陈留首倡大义,关东诸侯起兵讨董的时候,李乾应该是这时候来投奔曹操的,李典也就跟着伯父一起投奔曹操了。
李乾跟随曹操以后,先是破黄巾,征袁术。吕布作乱,曹操派李乾返回老家乘氏,去慰劳旁边的郡县,因为吕布兖州作乱,兖州,濮阳已失,只有甄城,东阿,范县三处因为荀彧,程昱设计死守未失。乘氏也属兖州,因此派李乾去安抚郡县。李乾到了乘氏以后呢,于此同时,吕布也派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来招揽李乾,让他叛变曹操,李乾不听,于是被杀。曹操接着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兵卒,跟其他诸将一起攻击薛兰,李封,大破其军。李典自然也在其中,于是接着随军一起平定兖州,慢慢升迁为青州刺史,后来李整过世,李典就被拜为中郎将,率领原来李整的部队。
这是李典的起点,李典从军的时候应该年龄很小,还不够展露头角,不然看他后面的才华和发展不会等到伯父,堂兄都死了以后,才能独立成军。
2 官渡掌后勤 渡河供军粮
官渡之战时,袁曹相持多日,后勤补给就显的异常重要,李典这个时候没有冲锋在前线,却做的是比冲锋在前更重要的事情,掌管后勤供给,因为李典手下均是老家一起出来的父子兵,易于指挥,且同心一处,“典率领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供应官渡前线,可见曹操对于李典及手下这支军队是十分的信任的,把后方补给这么重的任务交给李典,不是一般的军队是不能信任的,同样对比袁绍乌巢淳于琼守军就能看出优劣来了。因为官渡后勤保障有功,升裨将军。
袁绍死后,袁谭,袁尚还在,曹操与二子在黎阳大战,可能因为上次军粮运的好,这次李典工作还是运军粮,只不过是跟程昱一起,而且这次是要过河,要用船运军粮,但是袁尚的魏郡太守高藩率军就驻扎在河边,把守河道,因此水道实在不好走。曹操这个时候下令,如果水路粮船无法通过,就从下面的旱路运粮。这个时候李典显示出了大将风采,召集诸将说:“高藩军队衣甲不整,而且又觉着有河水可以依仗,所以有了懈怠之心,如果我们攻击,一定能攻克敌军,在军队里不一定要听旨意,只要对国家有利,大将也可以做主,我们应该尽快攻击敌军”程昱也是一样的想法,于是率军渡河北上,攻击高藩,大破之,于是水路被打通,军粮得到供应,小编猜测这里的河水应该指的是邺水,此时李典已有大将风范。
3 识破刘备计 博望救夏侯
北方既定,刘表却让刘备带兵北上,进至叶县,于是曹操派李典跟随夏侯惇一起去抵挡刘备,刘备诱敌深入,夏侯惇率军追击,李典劝告说:“贼兵无故后退,我怀疑肯定有埋伏,而且向南道路狭窄,草木又深,不能追击啊。”夏侯惇不听,跟于禁一起追击,让李典留守,果然中刘备的埋伏,情况十分不利,李典率军救援,刘备看到救兵将至,撤军而回。
4 数次立军功 举家迁邺郡
击退刘备后,回军北上,参加围攻邺城之战,有功。
然后就是跟乐进的合作,这还是第一次,演义中经常一起出入的将领,到这里才开始第一次合作。这件事情,乐进那篇因为乐进功劳太多,没有写,乐进与于禁,张辽一起受赏以后,被派去北征高干。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可以说是袁氏残余势力,袁绍在的时候,被立为并州牧,袁绍死后,高干不管袁氏诸子与曹操大战,静观其变,后投降曹操,被封为并州刺史,不想又举兵反叛。乐进率军从上党向北迂回,然后从背后攻击高干,高干还守壶关,这个时候,在壶关下面,乐进“连斩阵首”,就是连续阵斩敌方出战大将的意思,可见乐进得多厉害。这个时候,乐进,李典合作了,围高干于壶关,所以这里面可能也有李典的功劳,比较三国杀都配合的那么好,但是因为地形原因,高干坚守壶关,一直久攻不下,直到曹操亲征,高干害怕,让手下将领留守,自己以搬救兵的理由逃往匈奴,才被攻下。
曹操亲征,李典乐进也在,也是有功。
后面还有击破管承,北海淳于一带的海贼首领,这还是李典乐进合作的,有功。于是封侯拜将。
因为李典是带领宗族部曲前来投军,所以三千余家,老家去是乘氏的,所以当后来曹操以邺城为根据地时候,李典自己请求把这些人全部迁徙到邺城来居住。曹操说:“难道你要效仿耿纯吗?”耿纯,东汉开国元勋,与兄弟子侄率领宗族宾客两千余人迎接刘秀于河北。李典说他自己人笨功劳小,但是恩宠和爵位太丰厚了,所以就想让整个宗族的人都出力,而且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我是您信任的人,可以把我这些宗族充实在邺城四周,来拱卫邺城,安制四方,不是效法耿纯。曹操允许,于是李典迁徙宗族部曲一共一万三千余口居住在邺城,被曹操表扬。
5 以公抛私怨 合力镇合肥
李典举宗迁徙邺城后,被曹操褒奖,派他跟乐进,张辽一起守合肥,这次也是跟乐进合作。孙权围城后,曹操计策已出,张辽想要出战,但是被曹操派出跟他一起出战的李典跟他不和,张辽恐怕李典不配合。其实为什么不和呢,小编猜测,李典,乐进都是曹操嫡系,老部下了,而张辽只是个降将,而且原来是在吕布手下为将,一来李典伯父李乾就是因为吕布乱兖州才死的,你原来跟着吕布混,二来张辽你一个降将,现在却混到我们老部队的顶头上司,吆五喝六,心情很不爽。所以这两个原因加一起,应该是跟张辽不睦的原因。
但此时的李典还是能分清楚哪头轻哪头重的,李典慷慨的说:“这首国家大事,就看你的计策怎么样了,我难道会因为私怨而忘记公义吗?”回答掷地有声,于是一起出战,果然破吴,合力守卫住合肥。
李典本人比较好学,而且特别儒雅,不像那些大老粗,不爱跟其他将领争功,平常非常敬重文人士大夫,非常谦虚,被军中称为宽厚长者,可惜英年造势,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也从侧面验证了李典从军的时候,年纪很小。
李典跟乐进一共合作也就三次,但是不耽误二人齐名,虽然押运粮草,但功劳不比前方将士少,萧何原来也管后方,而且后来也是举宗族相投,这点二人很像,可见李典有儒将风范,再加上屡战有功,跟乐进齐名,被误会为五子良将之一也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