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跑步

一年前的下午,阳光明媚,我跑到人大的一块草地上看书,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当时村上的书我一本都没有看过,包括最有名的《挪威的森林》,但我知道他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以及著名的“墙与鸡蛋”的演讲。看完书后,我马上决定,以后开始跑步吧。说实话,这本书讲些什么我已经差不多忘光了,只有些片段还在脑子里记忆着: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在世界各地奔跑着,湖边、山坡、公园里,每迈一步都很吃力且坚定,前面也看不到尽头。

在这一年里,我断断续续的进行着跑步这项运动,操场上、马路边、郊外,最多的还是在森林公园里。那边除了空气比较好外,最重要的就是你需要换一身衣服,乘地铁到那里,从容得走进去,踏在斑斓的跑道上,看着许许多多同你一样的人跑着,有种莫名的仪式感,人就很容易屈服其中。

开始在操场上的时候,十圈已经是极限,中间还要休息一下;刚刚到森林公园的时候,地形起伏,更加不适应,因此我一直保持在五公里的范围内。再加上工作变动,跑步停了一段时间。后来稳定之后,我开始恢复跑步,终于在今天一口气跑完了十公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激励,因此写这篇文章纪念一下。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跑步有什么好玩的,我不喜欢跑步,更喜欢激烈、对抗性的运动一些,比如羽毛球啊、篮球之类的,很刺激。奇怪的是,我从来不会从这些对抗性的、刺激的运动中找到快感。因为我对胜利的渴望远远小于对输的恐惧,以至于每次上场,我都要对自己说:沉住气,做好自己,不要被对手干扰——对,我就是很容易被干扰。

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小时候尤其内向,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连交朋友都不会,更别说女朋友。那时候上体育课简直就是我的梦魇。每次踢足球,我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怕加入任何一方都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一种负反馈,导致我上课时基本上是个局外人,不得不参加时候,我也会被安排在守门员的位置上。每当看到别人在赛场上你追我赶,旁边姑娘的呼喊震耳欲聋,我在“千里之”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羞耻感,为自己的无能和别人的强势而无力——当然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太久,我马上就会被换掉,因为我连门都守不好。

从此,我就开始讨厌竞争和竞争者——这意味总有人会失败,我深深知道失败的滋味。长大之后我不再为此苦恼,却也始终对于群体的、对抗性的运动存在恐惧,虽然我很喜欢打羽毛球。跑步正好是一项被赋予了诸多意义和内在化体验的运动,你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对自己负责就好。

跑步就像一场生命的旅行。开始的时候你是极其兴奋的、雀跃的,每迈出一步都能感觉到脚底板与路面摩擦的声音,头微微扬起,整个心脏也跟大地律动起来,看着前面来来往往的行人,恨不得全超过去。这时你要对自己说:“慢下来,保持节奏,以后的路还长呢,现在过早得消耗掉了体力,就无法完成这趟旅行。”跑着跑着,步子开始变慢,大腿的肌肉扭动,小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风也不是那么和顺,汗珠裹着泥巴从脸上滑落,后面不断有人超到前面去。“坚持住啊,你还有力量,身体的疼痛只不过在告诉你,它也在努力适应跑步的状态,你们是在一起并肩战斗啊。不要去管那些超过去的人,他们与你无关,你的方向与他们不同,你的步伐与他们不同,你的呼吸与他们不同”。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就放弃,当然他们不是来跑步的,只是锻炼身体。慢慢的慢慢的,你感觉轻松起来,身体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节奏,不断被超也不断超过,步伐慢不下来也快不了,这真是最享受的一种状态。你和你的身体都已经成熟了,所有的东西都在向你献殷切:漂亮的鸟儿、唰唰的树叶和天上的云彩。你感觉能掌控一切而不被掌控。“不要想太多,今天只跑到预定目标,到了界限,跑步就死亡了。如果身体消耗太大,下一次跑步——生命——也就永远不会发生。”最后还剩下一两公里时,是一种预知的、祥和的回归,身边所有的风景都不是风景,已经被休息的诱惑所代替,这时候口渴冒出来、疼痛冒出来、汗水冒出来……再忍一忍、再猛跑几步掏空自己的身体,都无所谓了,反正终点就在前面。这时候我总会想起史铁生的那句话:“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情,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跑步是一种个人体验非常浓厚的寡淡的运动,我猜没多少人喜欢,喜欢的也没多少人坚持下来,不喜欢的硬坚持也要落得一身“病”。就像我,之前一直厌恶跑步,800米都要累的不行,只是为了找点事情而开始跑步,过程很痛苦,继而开始喜欢上这项运动。如果非要升华一下,村上春树写的更好一些:“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大概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