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

在微博推荐中得知《钢的琴》这部影片,附带的是那张男主陈桂林含笑弹着纸钢琴,旁边他的女儿默默听着的剧照,随文“看了这部影片你会发现中国电影还是有希望的”。


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_第1张图片

看完后很认同以上观点。

看剧情简介的时候,以为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事实是影片一开始悠扬的俄罗斯民歌女声《三套车》搭配着微雨中一群套着黑色垃圾袋的东北大老爷们抖擞着演奏萨克斯手风琴的画面告诉我,这部片子没那么简单,当然这首民歌跟这个镜头,也暗示整部影片的基本格调,略显悲凉却高雅大气,底层小人物也可以享受艺术与快乐,即使生活很多困境,但总有一些东西会让你坚持着好好生活下去。

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_第2张图片

影片中原声音乐除了《三套车》《SHUMEL DEMBEL》优雅的穿插在厚重的镜头中之外,还有《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山楂树》等20世纪耳熟能详的歌曲负责营造怀旧氛围,耐人寻味。

最新有一部叫做《请回答1988》的韩剧也成功的在怀旧中叙述温情,像钢的琴一样,整部影片看下来没有刻意煽情,没有无止境的泼狗血也没有制造惊天动地的各种冲突,只有剧中人物之间牵扯不清若隐若现的友情亲情推动着故事往前发展,一群被生活洗礼的老实巴交的东北糙老爷们儿组队去象征着教育与青少年未来的学校偷一个庞然大物——钢琴,听起来荒唐至极甚至有点可笑,但如果支撑他们的是彼此之间相互嫌弃互相伤害了几十年的友情和一个面临离异的父亲为了把这段失败的婚姻唯一留给他宝贝女儿留在身边的亲情,一切就显得情有可原甚至浪漫了起来,当然没偷成,不过男主一个人在风雪中弹奏《致爱丽丝》的镜头,灯光昏黄,情感细腻,虽然没有惊为天人的颜值跟娴熟的弹奏技巧,却显得美好异常。

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_第3张图片

没偷成当然要想办法,正如男主在“聚义”的饭桌上所言:“我们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创造困难还要上!”,真正的重头戏——造钢琴在一波三折之后终于进入视野,而此前主人公借钱借人借设备的时候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也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世态炎凉人生起伏,这些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可以理解,不过后来造琴的时候,他们都来了,如此种种好像都暗示着造琴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但后来都会好起来。期间接踵而至的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不同的小插曲,无一不在反映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小人物们的生活,写实的手法刻画的很到位,可能跟张猛导演的父亲有很大关系。

因为父亲拍摄的影视作品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张猛从小也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类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从小学习绘画,也不想把这项技能半路荒废,所以在高考时,他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美术系,这样既可以继续深造美术,又可以离影视近一点。

话至此,便不得不说一下影片中只字未提却一直存在的问题——社会问题。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都是上世纪在各个工厂里洒下过辛勤汗水的工人们,一开始,我们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但看到最后,我似乎看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废旧的“老工业基地”以一种颓废的画面出现,很壮丽,很凄美……  那“老旧的炼钢厂”被斑驳的大门关在身后,“老旧的烟囱”在炮声中灰飞烟灭……这个时候,观众可能开始感觉到,影片想表现的,不仅仅是那个失去“孩子”的父亲的心情……

在制造“钢的琴”的过程中,每个看似“无用”的人,都展现了精湛的技术,这些平日里看似吊儿郎当,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民”,在他们原来的岗位上展现了“优秀”的一面。观众开始动容,钢琴是多么复杂的乐器,几个看似“游手好闲”的工人,居然制造成功,并在小姑娘手中弹奏出优美的乐曲。

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_第4张图片

慢慢开始明白了,这个故事不仅仅是讲诉亲情,讲诉友情和爱情,更多的是讲诉当今社会。相关资料显示,东北是下岗工人最多的地区。下岗职工面对的何止是妻离子散?他们有的年过半百,他们有的人把最辉煌的青春挥洒在岗位上,青春离开他们,工作也离开他们,有的家庭破碎,有的后半生无依无靠……要知道,他们并不比任何一个城市同样岗位工作的人逊色。《钢的琴》中造钢琴的这一小团体,代表着被这个时代,被这个社会抛弃的老工业基地,他们个个技术精湛,但却无用武之地。他们面临着日益疯狂的世界开始困惑;他们开始担心无法负担子女的未来。这就是当下的现实,这就是本片表现出的最残酷的地方——当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一把推出辉煌的过去,踉踉跄跄地摔倒在尴尬的现实尘埃中……在他们历经千难万苦用尽一切方法为了生活努力打拼的时候,他们抬起沧桑的面孔,直起佝偻的背,抬头看到的是他们永远比不过一个卖假药的,他们最珍视的东西,也将被想要“不劳而获”的人带走,而他们能做的只有放手,就算不情愿,就算他费尽心思造出了一架钢琴,他女儿以后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起色,他不得不接受女儿在卖假药的继父家里比留在自己身边更有未来,更有可能完成钢琴家的梦。

说起这个梦,另一个社会问题也有意无意的被表现出来,当代中国的父母们大都因为种种原因过早地进入社会开始为生活打拼,他们年轻时也曾是一群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当他们的梦想无法实现,于是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思维给孩子“铺路”,让他们排除前方千难万险,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有出息的人”,影片中小姑娘这个“下一代”的代表人物,整片中都是“沉默的”,“早熟的”,“利己主义的”。最终,她抛弃贫穷的下岗父亲,追随嫁给卖假药商人的母亲。这是暗示,我们的教育失败,我们爱的方式失败,我们的下一代正在走向一个危险的方向。

除了教育,还有另一个社会问题也出现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离婚后女主嫁给他,然后叙述了他的理由,他爹老出去瞎溜达,白天家里得有个人,然后女主的回答我觉得很理性,她说你是到底想娶我还是想让我去照顾你那老爹,男主说照顾老人是应尽的义务,女主说那我的父母怎么办,男主回答都得管。这段对话很有趣,应该生活中很多准备结婚的人都会有相似的对话,这段对话中体现的,是几千年来存在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婚姻观,男人娶老婆,是为了家里有个人,照顾老人照顾家庭,而女方家的老人,在以前一般不会被“尽义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婚姻模式当然面临改变,两个人承担两家老人的赡养义务,对于生活穷困潦倒的下岗工人来说,无疑是困难的,果然下一个镜头切换到黑暗中没有一点光亮的家门。

另一个就是影片一开始便出现在视野里的两根冒着浓烟的大烟囱,他们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路途中可能只是两个障碍物,但在当时生活在他们下面的劳动人民来说,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记忆,用影片中汪工的那段演讲来表述非常贴切,然而它们的命运可能跟挽留女儿一样,注定失败,无论联名上书还是进行改造,他们最后还是要被拆除。

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_第5张图片

《钢的琴》既然获得了国内很多知名电影节奖项的获奖与提名,自然有他的高明之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一个父亲为女儿造一架钢琴这一个面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很多面,而且不着痕迹,让观众自己体会感悟。

总之,整部影片无论是反映那一个社会问题,支撑它走下去的终究还是流水般的生活中不显山不露水却时时刻刻环绕在片中的浓烈情感,没有直接说出口,却跟整部影片营造的历史氛围一样厚重。

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_第6张图片

��V�V��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水的日子里,温温的情(钢的琴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