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死,黄鸟鸣相和——品读诗经《秦风·黄鸟》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这是陶渊明五十八岁时所作的《咏三良》,诗中称赞的是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君王恩厚难相忘,“生共此乐,死共此哀”,献身大义。黄鸟悲鸣声声,泪水沾湿衣裳。

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罪恶制度,被殉的不仅是奴隶,还有统治者生前最亲近的人,秦穆公嘱“三良”从死,就是一例。《秦风·黄鸟》一诗记载的就是这一史实:

                        黄鸟(秦风)

交交黄鸟,止于棘(jĺ)。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lì)。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是一首挽歌。诗分三章。三章分挽三位贤良。

《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秦伯即秦穆公,名任好,嬴姓,春秋时秦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秦晋之好的缔造者,他重用人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问贤伯乐,是秦国建都雍城的十九位秦君中最为贤明的一位。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遗嘱以177人为他殉葬,其中包括人民爱戴的“三良”,即子车氏三兄弟,他们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秦穆公时期之所以能够“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离不开子车三良的辅佐。

诗的三章意思相近,均以黄鸟起兴。

交交黄鸟,止于棘。

交交黄鸟,止于桑。

交交黄鸟,止于楚。

第一章悼惜奄息,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针虎。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兄弟三人被殉之事。

交交:鸟鸣声。棘:酸枣树。桑:桑树。楚:荆树。三种植物皆为双关语,“棘”之言“急”,桑之言“丧”,楚之言“痛楚”。而且与三人的名字音韵相谐,分别对应奄息、仲行、针虎。(“针”又作“鍼”。)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从:从死,即殉葬。特:杰出的人材。防:当,比。御:犹“防”。

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奄息有名望。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

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仲行有名望。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贤才。

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针虎有名望。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

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走近墓穴要活埋,浑身战栗心发慌。老天爷啊老天爷,杀我好人你不挡!如果可以赎他命,愿死百次来抵偿!

每章的最后六句相同,都是写秦人为三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惴惴其慄”,写人之惶恐;“彼苍者天”,哀殉制之惨绝人寰;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苍天啊苍天,为何要这样戕害我们的忠良之臣!如可赎回他们的生命啊,我们愿意以一百人来换!

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让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号,这既是对当权者的质询,也是对殉葬制度之罪恶的控诉,悼惜之情,愤慨之意,哀痛之悲引人泪下!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评此诗为“恻怆悲号,哀辞之祖”,亦不为过。

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当时的秦国地处华夏之西,开化未久。著名的秦公一号墓即是秦穆公的玄孙秦景公的墓,其中殉葬人数达186人,更可谓惨绝人寰。

《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秦穆公虽是秦国历史上少有的伟人,但是用活人殉葬的坏风俗,穆公还是没能革除。

在我国奴隶社会就有了殉葬制度,自秦汉以后直至后来的明清朝一直有之,人殉是皇室公开的惯例。

明朝英宗临终前下遗诏停止殉葬,此后明代各帝都遵从这个遗诏,不再以宫妃殉葬,被史家赞为 “盛德之事,可法后世”。

所以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以“交交黄鸟”尚知痛惜贤良来唤醒统治者已是一大进步。

诗经传世千载以歌黄鸟,使得后人掩面怀贤摧折心肝。故曹植赋《仨良诗》: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王粲亦作《咏史诗》以记之: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事实上,秦穆公生前并不好杀,且非常爱才,他惜三帅:孟明视(百里奚之子)、白乙丙(蹇叔之子)、西乞术,即使他们三败于晋而公却未杀之。

苏东坡作《秦穆公墓》诗,道出三良之死,如秦末起义首领田横自杀后,门客二齐士、海岛五百人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此识公墓。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殉公意,亦如齐之二子从田横。

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

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何伤?   

苏公立于墓前,感受到的是“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的舍身图报的尚义精神。

刘敞的这首《哀三良诗》即表此意: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

咄嗟彼三良,杀身徇穆公。

丹青怀信誓,夙昔哀乐同。

人命要有讫,奈何爱厥躬。

国人悲且歌,黄鸟存古风。

死复不食言,生宁废其忠。

存为百夫防,逝为万鬼雄。

岂与小丈夫,事君谬始终。

我想,我们读诗、读史都应辩证来看,不能完全以今日的世俗之见来责难古人。感慨之下,拙作一首《祭三良》:

三良从君葬,捐躯报祖国。

士为知己死,黄鸟鸣相和。

舍生殉公意,取义留其德。

丹心书汗青,世人悲亦歌。

士为知己死,黄鸟鸣相和——品读诗经《秦风·黄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士为知己死,黄鸟鸣相和——品读诗经《秦风·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