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室记七

考研教室记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校的两座教学楼,一教和二教(也就是敬亭学堂、新安学堂),虽然都是青墙白皮,徽派风格,但脾气性格却迥然不同。相比于二教的随性乖僻,一教则庄严稳重些。一教虽然也不是对称结构,虽然也有许多不规则,但总也归方方正正,有个像样的大门,如果站在一个远方向上,看一教的东面,可以看到她的东面挺对称,显得也很有郑重气势。而我们的二教则挣脱了拘束,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看不出哪是她正式的出入口,也看不出外围那巨大折段,终究要折向哪里。

特立独行总要付出代价,二教相比于一教,采光便有许多缺处。回字形的布置,教室在四周分布,东面的还好,但也只能见到早上的太阳,而可以长久见到阳光的南面,却是走廊围墙,和巨大折断下的楼梯平台,教室被死死封在里面,偶见阳光,还是北面走廊玻璃的反光。整个二教的楼很长,有几个回字,一起向北串连,只有在最北边的一排教室,或也能看几眼夕阳。

一教相比起来,更能显得明亮。至少二楼三楼四楼,无论东面还是北面,直接就是外面,阳光可以直接射进来,整个上午中午下午,不开灯,也是一片明亮。有几个著名的教室,201,301,401,位于每个楼层的东南角,她们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她们的透明,除了南面的正常透光外,东面全是玻璃,窗户打开,面前是将一幅广阔的景色,广场,道路,人群,远方起伏的山丘,葱郁的树林,一切尽收眼底,视线毫无阻碍。而从北面的窗户望去,也是一片巨大的空阔。道路外是延伸的草坪,湖泊,接着是驻立的计算机楼,实验楼,再往远处,靠东边可以看到南区的宿舍楼,西边则是望不穿的后山。

在晴朗的上午,阳光从东面洒进来(那也真叫洒),整个教室都显得异常生动,仿佛沐浴着圣洁的光,阳光斜照,从后排到前排,亮度递减,明暗对比,很容易便知道该选择哪里了。也怪不得会有人把后排的桌子倒转过来,直接面向了窗户。

只可惜后来就在不远处开始修建图书馆,施工工地敲敲打打,车来车往,这里开始有了噪音。来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但一教还有一个特点。她的教室布置没有严格按照回字,她的教室只分布在了整个楼的外围,而中间部分始终是空的。一层的中间部分类似个大厅,放置着一个很宽的楼梯,可以直接通二层。而二层除了周边的走道,头顶是类似卢浮宫前的玻璃三棱锥型天窗。而上了三楼,则有一个露天的平台,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从这里可以去往楼层的任何角落,更可以晒晒太阳,走走路。再往上就是天空了。而这个平台北面是凸出的三楼的屋顶,这意味着四楼的北面走廊在中间部分是直接断开的,这一度苦过很多人,找教室时被绕的晕头转向。

但也因此,这一下子便解放了周边的走廊,让他们可以直接接受阳光。

我在的教室位于西南边,挨着便是一条南北方向的走廊,转过弯向东,直到尽头,便是中断的窗户。可以在这打水,也可以往外看看风景。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晴朗的日子,这走廊的一路,从最南边直到尽头,竟都充满着明亮,阳光透过窗户和围墙,投下一道道明暗相隔的隔珊,仿佛树枝的间隙,一路走过,倒似在穿越一个神奇的树林,阳光不温不火,恰恰好,不觉也放慢了脚步,舒服的倚立在窗口。

后来在教室呆闷了,干脆搬出来,找了把椅子,拿上几本书,在走廊上坐了起来,也管不着别人怎么看了。

在走廊上就这么站着坐着,有时就难免碰到她去打水。她从我身边走过,也是我很难熬的一刻,我慢慢降低读书声音,坐着不敢动一动,死死盯住书,呼吸也要暂停,直到她慢慢走过。我终于又吐出了这口气,忙乱的跳起来,紧张得踱起步。直到过了会,心情逐渐平静,才又坐下来。

这样的日子就像那几天的天气一样,平静而温暖,天气晴了好久,让我一度有些怀疑,宣城的晴天怎么会有这么久!如果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下去,那该多好,但天空总会有阴天,这样的日子也会有结束。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教室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