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免费的东西颇多,无论是空气、阳光,还是这城市的风光。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呼伦贝尔的空气可以卖钱了,同样是水却可以卖到几块到几十甚至上百。有人说付费新纪元来了,知识付费成为了某种趋势 ,但依旧有些人似乎在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免费,甚至付费让你消费。
从表面看来,似乎是被逼的,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市场的份额终归是有限的,而能够占据用户心智的品牌更是不多,为了那仅有的3-10个有限份额,大家为了生存,不得不争个头破血流。为此,若是不下点血本似乎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刚进入市场的产品,本身就不被人们所认知,若是没有那么大的差异性,别说是使用,“信任”这一关就够呛。
在历史上,就有“商鞅立木建信”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从这个历史事件我们就能够窥见一斑,信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从商业上讲,马云在这方面就像是新时代的“商鞅”。“阿里巴巴”的诞生,到“淘宝”,再到“支付宝”,再到后面越来越多的追随者,以及被我们熟知的快递、外卖、预约打车等等。这些若是少了信任这一环节,绝对走不到今天。
也就是说,信任不仅在改革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商业用途上同样关系着市场的走向。这放到股市上去讲,股民的信任是能够让市值上升的,而股民的不信任,则可能带来不可限量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公众人物都讲究一个公众形象。从销售的角度是很好理解的,若是第一印象都不好,若是不能够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不能切实的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都是“信任危机”的开始。
谈到信任,不得不说的就是盲目信任。可以说现在的绝大多数人之所以那么容易被骗,很大程度上讲都是源于信任。从“传销组织”到“品牌营销”,无不是利用人们的信任心理。因为相信你个人,所以轻易的上当受骗,因为信任品牌,所以品牌做的活动往往能够行之有效。
兴许,确实有很多品牌和个人在诚信方面值得信任,但是,这也让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趁,他们就是利用人们的信任和惯性思维。在一般人看来,只要在逻辑上切实可行的似乎就是真的,只要是不知道对方能怎么利用自己的资源,似乎就是没有被利用。
于是,信任开始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与此同时,人们上当受骗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免费是最常见的手段。
刚开始可能是纯粹的送钱,只为博一个“大众参与”,到后面注册即送,或是集齐多少个赞即可免费领取,或是“拼团”打折,再有就是免费试用,免费试吃等。在很多人看来,只要带有“免费”的字眼,就是在送钱。免费,自然就有付费,很多人兴许能想到这一点,但更多的人只关注到免费。
马云就曾在《赢在中国》的节目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可能,这在很多人眼中觉得对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马云现在的身价不同以往,他不再是当年那个跑销售屡次被拒,推广自己的产品甚至被误认为是“疯子”的创业者,而如今他转身成为了“马云爸爸”。他这么去说,说不定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花钱购物,或者为了宣传?
有句话不是说,“当你成功了就算你放的是一个屁,也有人说是香的。当你没成功的时候,就算你说的是真理,依旧没有人在乎。”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古言,从某种角度确实是能够说明一些社会现状的。要不是这样,很难想象为什么王某某之流能够在市场上被那么多叫“老公”。这种纯粹的“舔狗”,虽然从名誉上讲很为不耻,但多少人就是愿意去追随。尽管,他们可能自己也知道,作为他们的“老公”也好,“爸爸”也罢,他们都不会是真的像自己的家人那样关心自己,给自己钱,甚至给他们带来很多很多的资源和好处。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千金难买我乐意!
至此,能说什么呢?盲目追星可能说的不对,更多的可能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去看看也是好的,毕竟看看又不花钱,而是“有钱人的生活”能够瞧上一瞧,要是放在以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见识到的。尚且,这作为谈资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知名度摆在那里,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岂不是“落伍”了。
在这个“信息焦虑时代”,就是这样的一种思想,害怕“落伍”,经不起诱惑、恐惧、冲动、无知等因素引发的打击,害怕别人知道的自己不知道,害怕有便宜没占着,那就是损失。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免费”的思想,于是,那些被标价的问答被认为是“傻子”行径,甚至遭到某些人的非议。至于所谓的“付费知识”、“一元钱观看”,更是被少数人所接纳。
兴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免费”的观点,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着别的途径去不断证明自己的“聪明”,需要付费的去寻找“免费”的途径。看视频,为了不开15元一个月的会员,宁愿看每一集看一分钟的广告。或者是花大堆的时间去寻找资源,又是下载APP,又是各种下载,各种倒腾,于此,那些办会员的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傻子”。
确实,从某种角度说,别人需要付费才能享受的,自己却可以免费享用,似乎这就是赚到了,因为省钱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通常人们认为赚到了,可能是因为有了对比。别人需要付费,自己却只需要更少的价钱就可以买到,甚至可以免费就得到。不论过程如何,价值摆在那里,似乎就是一种得到。常见的就有“打折”。在市场上,我们很容易就看到一些商品,原价标注多少多少,打折后多少多少。似乎这中间的差价越高,我们赚到的就越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在为了打折而打折的路上。集齐多少个赞、拼团、把产品分享给更多的人……似乎,这样就真的赚到了。
但是,这真的赚到了吗?
看看我们周围的东西,有多少是因为免费、打折而买来却最终只是摆设,关于它们的价值我们一点也没有用到。还有那些APP,有多少这样的运用软件,最开始只是为了做某件事,做完之后却饱受广告、弹窗、骚扰信息的困扰。其实,我们需要的从来就不是免费,而是有价值。免费,是另一种价格的付费。
正像《商业的未来》一书中的定义:免费的东西一定与稀缺无缘。同时,一种充裕必然造成另一种匮乏。当免费大行其道时,价值随之减少了。价值可能是自主权、专业性、优质性,也可能是人们在消费时最渴望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甚至乐趣也会降低不少。
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因此喜欢一切免费的东西。这就让人们误以为规避了这一点:反正是免费的,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付费有风险,免费零风险。这是人们的潜意识判断,关注的焦点在成本上,却忽视了自己的主要目的——我真正需要的东西,免费能带给我吗?
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既然是免费的,就不会给你最好的。而便宜的东西,除了“便宜一点”,其他任何优点我们都很难看见,也许还隐藏着无法预料的危害。在免费之后,你将发现这不是一个物有所值的体验,因为跟在便宜后面的,是一个叫“套路”的东西。
享受了免费的服务,你会在别的地方付出更多。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没有!你在这里享受了免费的服务,在其他地方一定会付出更多。高明的骗子正是摸透了大众贪图便宜、喜欢免费的心理,才有机可乘,总能得手。同理,凡是附加的免费服务,背后必有原因。在免费的背后,你付出了许多隐性的成本。
常见的就有:
1、时间成本:为了得到免费的东西,人们争先恐后,为此付出很多的时间。这些时间本可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2、隐私成本:商品和服务的免费虽然不要求你支付金钱,但总会邀请你登记个人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和电话。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对商家来说,这是非常值钱的信息。他们可以对你进行后期营销,也可以将你的隐私信息售卖给其他商家。
3、宣传成本:商家在发放免费产品或提供免费服务时,一定会要求你关注他,并有替他宣传的义务。你可能觉得是转发一下或者写几句评论,不费什么精力,但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做这件事,营销的效果就出来了。这就使商家因此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写到了一种商业模式:商家通过赠送给你一样东西,比如试吃、试用等形式来增加你对这种产品的认同感和内疚感,从而增加你购买东西的可能性。
注意,当你对一样东西产生认同和内疚时,就会形成一种“信任”心理。一旦有了“信任”,接下来你做什么都是正常的,可能不会再经过缜密的思考。
事实上,当你的时间值钱时,才会发现免费的东西非常昂贵。尤其是在你多年之后,你赚了一定的钱,你会发现当初自己花了大量时间所换取的东西和宝贵的时间比起来是多么的廉价。
因此,直到今天,我对于一切打着免费招牌的产品和服务依旧保持着高度警惕。我们的心智总是具有贪婪的特点,对免费的东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占有心,继而采取进一步的举动,掉进商家的圈套。但是,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更加值钱。
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智商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人人都有智商,但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缴纳智商税。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总有一款智商税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智商税: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一书的宗旨不是教你对这个世界关闭大门来完成自我保护,而是帮你从内到外地提升防御能力。此书除了揭露今天你会遇到的大部分虚假现象背后的原因,也会相应地告诉你破解方法,让你在第一时间为自己的心智搭起一道有效的防御墙,直击问题的根源,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自己的损失。
最后,我想说,当你的时间值钱时,才会发现免费的东西非常昂贵。智商是个好东西,愿你少交点智商税。
鹿九
2019年11月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