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用户的产品一定就会盈利吗

据说投资界有个笑话,一个有钱男人选老婆,给三个女人出了一道题,给每个人100元,想办法将房间充满···最后这个男人选择了胸大的那个女人。

投资者可能会关心创业者的团队组成、CEO背景等,但是核心的还是商业模式。

1999年,腾讯公司研发的OICQ后来居上,于年底获得数千万用户。当腾讯退出OICQ的时候,市场上已经有了三款类似的比较稳定的产品,腾讯后来分析了后来居上的原因:1、对手麻痹羸弱,2、技术上的微创新(换电脑可以同步好友列表、软件体积小、离线功能等)。

在那个时代,IM软件如何盈利没有人清楚,也没人走出了一条路。

据吴晓波《腾讯传》记载,2000年OICQ改名QQ,进行过多次收费试验。第一次尝试的是广告,在qq的页面上尝试了banner广告(就是现在司空见惯的图片广告)。由于qq的面积很小,广告的展示效果并不好,而且,qq用户的年龄偏小,商品购买能力弱。因此广告的推广不顺利。

第二次尝试是会员制。2000年11月的时候腾讯推出“QQ俱乐部”,据说当时qq用户接近1亿。会员费每月10元,能获得免费用户享受不到的服务,包括网络收藏夹和好友列表保存等功能,还能选到一个较好记忆的“靓号”。当时腾讯对此寄予厚望,在闹市、学校等地方强力推销。半年内只发展了3000左右会员。马化腾将失败原因归于支付方式的缺失。

千万用户的产品一定就会盈利吗_第1张图片
2000年的qq界面

第三次尝试是企业服务,推出了面向企业的BQQ(Business QQ)版本,这一版本保留了QQ的文字、音频视频通信、文件传输等功能,增加了视频网络会议、讨论组、短信群发等功能。深圳的一些知名企业,如万科等,成为BQQ的首批使用者,他们似乎欢迎这一服务,但是拒绝为之付费。

千万用户的产品一定就会盈利吗_第2张图片
BQQ登录界面

第四次尝试是QQ号码注册收费。这个政策一出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抵制和非议:“假如还有第二家可以与QQ对抗的在线即时通信软件,腾讯推出这种用户不欢迎的注册方式代表着自杀”、“为什么国外的ICQ或MSN没有收费?”、“我们已经忍受了腾讯弹出式广告条和窗口闪烁的广告,现在又要用这种方式增加收入,事先也未有任何通知,实在是太不光明磊落了”···马化腾表示:“腾讯不会被骂死,但是肯定会因找不到盈利模式而失血致死。”于是腾讯坚持收费,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一批竞争对手,收费策略引爆了一场针对自己的围剿战。到2003年8月,QQ重新开放免费注册。

直到后来QQ秀的诞生,出售虚拟道具,QQ才开始了蜕变之路。这是后话。

千万用户的产品一定就会盈利吗_第3张图片
QQ秀

千万级用户的产品不一定会盈利,收费尝试很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未来。曾经的腾讯如此,当下的OFO也是如此。

共享单车作为2016、2017年风口领域,在资本主义的推动下不知诞生了多少千万级用户的产品,而今不知倒下了多少家共享单车企业。过度依赖资本,没有自我造血能力,商业模式不清晰是共享单车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

而今还排的上名号的共享单车企业:哈罗单车,摩拜单车,OFO。

最近据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在湖畔大学上课时披露:哈罗单车日订单量已经超过摩拜和OFO的总和。哈罗单车目前已经经过多轮融资,背靠蚂蚁金服,摩拜被美团点评收购,OFO则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

千万用户的产品一定就会盈利吗_第4张图片
狂妄的哈罗单车

关于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可以听听这三家企业是怎么说的?

2018年6月媒体曾问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现在哈罗单车有明确的盈利时间表吗?”杨磊答复到:“没有。我们才是两年不到的公司,阿里和亚马逊都用了很多年才盈利,谷歌也用了很多少年才盈利,我们那么着急干什么?”资本与市场占有量使得哈罗有足够的底气去布置更大的局。

摩拜卖身之后,美团点评称,未来可能会继续产生较大亏损,他们将亏损归结为“主要来自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的重大变动及我们推广品牌及服务产生的销售及营销开支”。

2017年ofo创始人戴威曾说:“现在看到大街上许多人都在使用ofo,我们有信心能够赚钱。营收的主要来源是用户的骑行费用,而其他的盈利模式都是锦上添花。他预计,ofo在今年将实现收支平衡,2018年将实现盈利。”2018年春节后,各种不利消息扑面而来:供应链欠款、挪用用户押金、资金链即将断裂。ofo只能艰难自救。近来,戴威ofo三周年庆上阐述了ofo整个商业化的战略布局:ofo未来将通过B2B、金融、本地生活等多元化商业布局获得盈利,承担车辆的硬件和运维成本,而单车出行将免费服务更多用户,以打造一个正向循环的商业闭环,同时还可探索更多商业的可能。

日前,ofo B2B业务负责人邵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ofo B2B各项业务目前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同时ofo在国内100余座城市也已实现盈利。”据了解,ofo B2B事业部成立2个月,业务涵盖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和企业绿卡。这个时间点ofo告诉媒体这些信息,只是为了稳用户、资本的心,事实如此又或者ofo在业务尝试上的艰难,我们可能只能在事后才能得知了。

千万用户的产品一定就会盈利吗_第5张图片
ofo的自救策略

对比共享单车和QQ,用户量到达千万的速度,以及天花板用户量级都极其相似。当下,哈罗单车和摩拜还可以不紧不慢的摸索商业模式,而OFO必须快速自救。当下共享单车市场还在厮杀,OFO在没有资本进入的情况下很难自救。OFO的最终结局:倒闭或被收购。OFO的车身广告会给用户牛皮癣的感觉,而APP内过多的广告也会影响用户体验,用户现在能感受的是OFO的强硬广告,没有办法,只能一搏的现状,这种情况下ofo可能很难走的长远。

看到共享单车的现状,我想到了当年的QQ。共享单车所影响覆盖的用户群体很广,且高频刚需,而共享单车的商业价值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创新并不是创造一个东西,而是将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我期待共享单车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也期待未来10年新的巨头企业诞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万用户的产品一定就会盈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