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

西行之旅已经计划几次了,各种原因皆未成行。

今年适逢大学毕业20周年,同学们早就在群里讨论开了。南下、北上;东游、西走都计划了起来。终于定在8月聚会,我和儿子的西行之旅也因之得以确定。

那片黄土地上的上千个日夜承载了多少少年梦想和青春愁绪,曾经挑灯夜读、行吟树下,也曾经探古访幽、踏歌山林。而今已届不惑,回首路已迢迢,放眼却还是莫测之途。悲欢离合转瞬又一个十年,拾起行囊再向西行。

本次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是高铁,一是因为高铁出行方便快捷、乘车环境舒适,二是想对比一下二十年前的感受。二十年前乘普通列车来到苏州,全程要二十几个小时,而今只需要六、七个小时。技术缩短了时间的长度,但时间却将空间持续拉长。渐行渐远的起点,渐行渐近的终点。

到达西安,热心的同学将下榻的酒店和出行游玩的车辆已经安排好了,甚至连景点门票都给解决了,完全可以授予他“中国好同学”称号。晚上又邀约了一批在西安的同学把酒言欢,忆往昔拼搏岁月,畅谈今日之境况,醺醺然尽兴。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来西安必须要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或长或短建都,是个随处都有可能挖出历史文物的地方。所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自是蓄珍藏宝,保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幅篇章,绝非一般的博物馆可比。

二十几年前曾经来过这里,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一个雨后微凉的日子。青石黛瓦、飞檐斗角的建筑物气势恢宏,一切都是湿漉漉的,那时候感觉到的历史应该也是湿漉漉。

青春应该也是湿漉漉的,恣意地抛洒汗水,任性地挥洒泪水。血伴着汗水流下,泪和着酒吞下,浸润着湿漉漉的生命。

而今的历史应该是燥热的,38℃!

连续的高温炙烤着全国各地,西安也不例外。当我们来到陕博时在高温下已经排了近百米的队伍,让我们感觉温度骤然升高。好在有同学的事先安排,太阳底下的时间不长就进到场馆内部。可里面的讲解员也出现了短缺,需要领号排队,我们只好选择排队时间较短的自助讲解器。

看来燥热的历史仍吸引着一颗颗湿漉漉的心和一个个湿漉漉的身体,来浸润它一去不返的过去。

进入到展馆后就是另一个情境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所有的人都在静静的听、细细的看,秩序井然、神情庄重。听历史的长河在流动,看历史的画面在推进。

里面的馆藏太丰富了,如果一件件、一处处细看的话最少要一天时间。我们既非专业人士,也不是特别专注于此的人,所以用了两个多小时走马观花转了一圈。不过也发现了两样喜欢的东西,一个是青铜牛尊酒具,一个是鎏金铁芯铜龙。

这两件文物外形独特、构造精巧、做工精细…,他们的精美很难用语言表达,只有眼见才能体会。我脑子里想的是它承载的历史,它所处的历史时期、它的主人、它展示和使用的场景。历史之所以吸引我们,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给予我们的无限想象空间。

                    秦兵马俑

今天的行程还是比较紧张的,从博物馆出来简单吃了点东西后我们就驱车赶往“秦兵马俑”参观,这又是一个到西安的必去景点,到达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

这里的门票优惠政策应该并不多见,十六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均免费参观。幸亏好心的检票员提醒我把多买的一张票退了,这样的政策应该在全国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尤其是青少年。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绝非浪得虚名。作为秦始皇的陪葬陵无论从规模,还是工匠技艺方面看都超过历代皇陵。我们在感慨皇陵的宏大气势、陶俑的精细做工之余,也不能忘记它背后的血和泪。有多少人为之耗尽心力,又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苦不堪言。

自古以来帝王的雄图霸业背后都是黎民的血泪,而罔顾民生的雄图霸业也都是昙花一现。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身后不过数年就江山易主。汉武大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建立了不世功勋,然而穷兵黩武、耗尽民脂,导致大汉王朝盛极而衰。

导游介绍了一把陈列在橱窗里兵马俑出土的剑,如何保存完好、剑锋犹存。但陕博好像也有一把据介绍是出土于兵马俑的剑,外观一致。那么问题来了:A、两把都是真品;B、陕博的是真品;C、兵马俑的是真品;D、两个都是赝品。这个可以用作考古学考试选题以辨真伪,或者拿上两把剑去华山开个研讨会探讨一下。

至于兵马俑博物馆内的兵俑列阵如何震撼人心,陶俑的制作如何逼真精美,以及详细的发现过程、挖掘过程、保护工作、修复过程请参阅专业介绍,恕不累述。

兵马俑出来发生一桩趣事。陕西的摔碗酒大家应该听说过,我们路边上发现一家饭店就有大字招牌“摔碗酒”,门前已经堆积了一米高的碎碗。我们凑上去看热闹,发现边上的托盘里摆了几碗米酒,几个人二话没说上去端起碗喝干后摔碗走人。后来听说这个是要付钱的,基本上每碗收费5~10元。可我们居然就那么走了,我估计收钱的人当时也懵了!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建于明代,是现今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我们读书的时候登城墙需要付费5元,当年一介穷书生没舍得花这个钱。如今登城墙门票54元,还是那个明代的城墙。

登上城墙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城墙上俨然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至少三条车道。城墙上可以骑自行车,租自行车的生意还是挺好的。骑行在城墙之上找一下策马如飞的感觉应该不错,如果不是天气炎热我们也想试一试。

城墙之上俯瞰、远眺,想象当年这里曾经车水马龙,贩夫走卒进进出出,也曾经金戈铁马、尘土飞扬,将军横刀立马、士兵冲锋陷阵。想象汉武大帝在何处祭旗誓师,杀声阵阵、剑指匈奴;唐明皇又从何处仓皇西行,车马滚滚、怨声连连。

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城墙挡不住野心的铁蹄,也圈不住灰心的脚步。城里城外都可以选择,城墙不过是改变了我们选择的方式、时间和范围,有形的、无形的城墙无一例外。

                      杨凌

杨凌原名杨陵,在西安以西八十几公里处,因隋文帝杨坚的陵寝在此而得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位于杨凌示范区,这里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

1994年我从家乡换了三次火车、历时三天来到这里,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四年后离开。十年前曾经回来过一次,而今又是一个十年。杨凌变成了我们不再认识的样子,用“沧海桑田”来比喻绝不为过。原来窄小的沙石路变成了宽阔的沥青路,原来的农田变成了一片片高楼,就连我们原来的校区也扩大了“疆域”。

沿西农路向北绕过“五台山”(由五组台阶近百个踏步组成的步行进校之路),北校区还是原来的大门。三号教学楼在绿树掩蔽之下只看到中间的部分,图书馆、宿舍楼、食堂这些曾经朝夕相伴的地方虽然有些变化,但就像老朋友一样一眼就认得出来。

在曾经的教室里坐一坐,到曾经的寝室里望一眼,感觉每个角落里都能找到曾经的故事。有时细心聆听教诲,有时溜号天马行空;有时嬉笑怒骂,有时故作深沉…,青春有多少种可能,这里就有多少种表情。

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忘记你的官职,卸下你的包装,在这里你的身份就是同学。同学们三五成群,唤着当年的昵称,回忆当年的糗事、秘闻,时而笑作一团,时而沉吟咂摸。没有任何顾及,也没有什么负担,觥筹交错、杯盘狼藉,一场场、一杯杯喝不完的酒、述不尽的情谊。人生还有几个十年,喝吧!开心吧!我亲爱的同学们!

在校期间参观了学校的博览园,十年前这里还只有昆虫博物馆,现在又增加了校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博览园的内容丰富、布局合理,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将教学和科研融入其中的特色。

                      楼观台

聚会间隙我们几个人去秦岭山下的楼观台森林公园看望一位同乡学弟,他在一个濒危动物救治中心工作。中心地处山脚,环境静谧、空气清新,缺点就是偏远、冷清。在这里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要么就得和动物交朋友、聊天了。

既然来了就顺带参观一下,这里好东西还真不少,金丝猴、朱鹮、金羚牛、金雕…。遗憾的是大熊猫因故移居到山里去了,没能见到。这里的金丝猴毛色金黄鲜亮,在其它地方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金丝猴。金羚牛在栏内或悠闲踱步、或闭目养神,已经繁殖几代了。这些珍稀动物之所以能在此休养生息,离不开我学弟这样耐得住寂寞的奉献者,致敬!

在回学校的路上邂逅了一片向日葵花海,一盘盘黄色的笑脸仰着头随风摇曳。头抵在一起的在私语,叶片轻抚的在游戏,随风潜送的暗香是对太阳的告白,是对游人的撩拨。

这里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还搭了一个T台伸入花海供游人观赏、拍照,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奉献。

                          乾陵

两天的聚会匆匆而过,同学们又如二十年前一样从这里各奔东西,往日不可追,来日尤可期。

8月12日下午我们驱车到位于乾县的乾陵游玩。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皇陵。

刚到乾陵竟然下起了雨,在这三伏天的午后竟有了一丝凉意。据传当年武则天曾派人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墓地,几位高人都选中了同一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乾陵。理由是这是一块至阴之地,现在这凉飕飕的感觉是否在印证这个传说?

墓前的甬道又宽又长,两侧每隔十米左右就立着一个石甬,高两米多、形态各异,这些石甬虽有修补的痕迹,但保存得还算完好。两侧的阙楼应该是近些年修复过的,因为看过一个二十几年前去过的同学拍的照片,那时阙楼的地方还是两个土堆。

乾陵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无字碑”,高大的石碑上隐约刻着一些历代游人的游记,已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字碑了。围绕无字碑也有很多传说,“功业甚大,无以言说。”、“是非功过留于后人评说”等。

阙楼北侧的一群无头蕃臣石甬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说法。还有就是关于陵寝的众多谜团,为什么乾陵没有被盗墓者进入过?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品真的陪葬在乾陵里吗?历史留给我们无数的谜团,我们也在不断地制造谜团,所有的解释权只能留给最后的胜利者。

从乾陵返回杨凌,晚上同学安排在一个名为马家饭店的地方吃晚饭。这里的烤串很棒,羊肉泡馍绝对不逊于“老孙家泡馍”,是孩子们这几天吃得最为满意的一餐。提到美食,杨凌的蘸水面也是一绝,每次都感觉意犹未尽,到杨凌必吃蘸水面。

                        阳陵

陕西除了一些山水风景区以外,人文景观主要以帝王陵寝为主。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阳陵,汉景帝刘启的陵寝。

阳陵的特别之处是把挖掘出的陪葬陵原址、原景重现,规模庞大的陪葬陵充分体现了古人“事死如生”的殡葬观念。陪葬陵里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家畜陶俑、人物彩陶,还有一些车马、粮食等。阳陵里出土的茶叶把中国使用茶叶的历史推到两千多年以前,并载入吉尼斯记录。

古人把家畜、粮食作为陪葬物是为了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里衣食无忧,这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发展到现在,人类的需求提升了,陪葬的物品变成了别墅、美女、家用电器,还有必不可少的智能手机。

目前展示的只是陪葬陵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陪葬坑没有发掘,可以想见陵寝的规模之大、陪葬品之多,难怪要修筑28年。估计汉景帝生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豪奢的物质生活,也只能期望身后了。

据史料记载,汉景帝和他的父亲汉文帝一生节俭,怀柔低调、与民生息,这才有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然而当皇位传到了他儿子、著名的汉武帝刘彻手里后,风格大变。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终于把他爸爸、爷爷攒下的家底挥霍一空,汉朝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高大的陵墓、豪华的身后之事,总不及生前的功勋和荣耀;威加海内、战功卓越的霸主,总不及与民生息、造福于民的明君。历史没有结束,明君也不会凭空出现。如果没有良好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明君不过是一世之豪杰,绝没有万世之基业。

                        归途

坐在返程的列车上,思绪还游离在关中大地。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样一段段的旅途组成的,有的是你主动的选择,有的是你被动接受的。我们之所以在不断地努力,就是为了多一些主动,少一些被动。

我把此行看作一次寻找历史的过程,寻找汉唐的历史,寻找自己历史的片段。我人生的重要阶段从这里开始,这里没有告诉我选择什么、如何选择,但它给了我最重要的东西—-选择的权利。

希望和我一起走在旅途的人都有更多的选择、更美好的风景,人生已经开始,剩下的都是归途,祝旅途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行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