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飘粉们在后台留言频频cue它。
飘飘能不能写写芒果台的新综艺《舞蹈风暴》啊,真的太好看了
忍不住点开一集。
结果,看到停不下来。
这是什么神仙打架,王炸掰头?
刘宪华惊掉了下巴。
彭彭忍不住尖叫。
这些反应,简直就是吃瓜群众(飘飘)的内心真实。
两集播完,豆瓣评分8.7。
随手截几个镜头都好看。
选手都是从各大专业院校、舞团搜罗来的职业舞者。
导师来头也不小。
有业内大牛。
沈伟,被外媒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的国际顶级编舞家。
沈培艺,著名的舞蹈家,中国舞剧教育的领军人物。
还有代表大众眼光的刘宪华和彭昱畅,是综艺里的热场担当。
门类专,选手强,像不像舞蹈版的《声入人心》?
但《声入人心》的火爆,在于雅俗融合得当,古典音乐经过重新演绎和包装,变成大众所能接受的样子。
而专业舞蹈比起美声、音乐剧、歌剧,欣赏起来更直观,但能创新的空间不大。
《声入人心》捧红了梅溪湖三十六子,证明了音乐剧也能出偶像。
这一次《舞蹈风暴》野心更大:靠舞蹈也可以成为偶像。
《舞蹈风暴》的赛制,直接又简单。
50组选手参赛,每组一分钟的表演时间。
导师用“推杆”方式投票,一票淘汰,两票待定,三票通过,最后选出最强舞者。
听起来似乎不太刺激。
事实上,越简单的赛制,对内容的精彩度要求就越高。
《舞蹈风暴》赛制上的最大卖点,便是设置了“风暴时刻”。
把每个舞蹈最高光、最惊艳那一刻拍下来,直接放到观众面前,视觉冲击是很强的。
比如雕塑般的高把位托举。
女舞者胡菁的手部动作张力十足,诉说着挣脱束缚的力量感。
有如飞扬的雄鹰凌空而起,蓝紫色的衣裾扬起优美的弧度。
或者像王晨艺的风暴时刻,是一种姿态的展现——
走出封闭瑟缩的状态,打开自己,敞开心扉。
它代表了这个舞蹈的态度和情绪最高点。
除了“风暴时刻”,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少见的民间舞蹈种类,节目组也会配上字幕普及,对舞蹈小白很友好。
用一个定格时刻去评判整个舞蹈的好坏,是不够合理的。
就像用歌手的一个高音,去评判他是不是好歌手一样,多少也有失公允。
好的舞蹈,看的是整个作品的完成度和流畅度。
但,也并非全然没有好处。
它虽然不足以成为判定舞蹈好坏的标准,却能检验选手们动作到不到位。
这对白衣少年的风暴时刻,就被导师沈伟看出问题。
这一动作,脚尖和手的指尖位置要成一条直线。
他们手的位置还不够准确。
选手水平高,是这类小众艺术综艺所特有的卖点和核心竞争力。
但专业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像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芭蕾舞,可能不少人光听名称就想绕路。
欣赏起来有门槛。
想用专业收服人心,就得让大家都看懂。
风暴时刻的设定虽然简单粗暴,却用这种方式打破了专业舞蹈的壁垒。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看什么?
舞蹈之美。
比起热爆今夏的《这就是街舞》,玩的是单一舞种内斗舞飙技的直接对抗。
《舞蹈风暴》更像一个包容性强的舞台。
舞种多,风格迥异,展示性高于对抗性。
前者是“燃”,后者则是“美”。
舞蹈的美是分层次的。
像上了热搜的张艺凡,就是典型的外形美。
肤白胜雪,修长纤细,再加上芭蕾舞特有的优雅体态。
一出场,所有人都惊呼“仙女”。
高颜值,贵在条件好,站在那便已赏心悦目,可舞蹈根基不够扎实,第一轮便被刷了下去。
张艺凡在后台哭得我见犹怜,导师们也纷纷下场替她擦去眼泪,告诫她:无论受到怎样的诱惑,一定要坚持把舞跳下去。
没成想一转眼,时代峰峻官微宣布签约张艺凡。
她在舞台上的的确确会发光,可在官宣视频里便泯然众人。缺乏辨识度的颜值和半路出家的资质,能走多远?
我不知道。
生得一副跳舞的好架子,偏偏基本功不扎实、转身跳进了娱乐圈,可惜吗?
不可惜。
人各有志,无分贵贱,但显然其他选手的风格之美,更值得留在这个纯粹的舞台上。
飘飘最喜欢的,是李响的《行者》。
红衣蓝带,翩若游龙。
真应了那句“翻身入破如有神”。
绷紧的脚背,流畅到位的点步翻身、前软翻,都显示出过硬的功底。
而且,李响的软开度很高。
通常女舞者擅柔韧,男舞者专力量,但李响身体柔韧度高于一般男舞者,把旁腿变后腿,是他的绝活。
整个舞蹈如行云流水,松弛有度,运则缓,点则紧。
颇有太极“合则为柔,开则为刚”的身韵。
舞蹈技巧密集,却不突兀,只觉得圆融沉静。
跳出了“行者”茫茫求索的孤独与不易。
也是这支舞,才让飘飘知道了一个很美的动作,云里空前翻。
像脚尖点云,翻过了一座山峰,一点挂碍,豁然开朗。
李响舞蹈的美,胜在“柔静”。
而刘迦的舞蹈,则美在“奔放”。
当年他和杨洋并称“军艺双子星”,颜值自不必说。
杨洋年纪轻轻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他如今28岁了,还在追寻——
许多舞者先专攻某一风格的舞,贴标签才能被观众记住,他什么风格都兼收并蓄,不肯给自己下定义。
舞剧《layers》这一小段,一气呵成、刚劲有力,有掩盖不住的自由感,洒脱奔放。
动作干净利落,细节到位,又不觉刻板,整个舞蹈洋溢着挥洒恣肆的热情、戏谑和调皮。
风暴时刻在空中的纵情一跃,有力又不失优美。
同样以力量取胜的,是“大朱”朱凤伟,但大朱的舞蹈,比起上面两人来,风格更“野”。
他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动作不如李响和刘迦到位。
但他的舞蹈语言,故事性很强。
不循章法,不事雕琢,却有生动的生活气息。
短短的一分钟内,他把一个被挨打的,害怕、倔强、躲避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朱的技巧相对简单钝拙,但充满生命力。
风暴时刻凌空一跃,简单而恣肆。
如果说大朱的舞蹈,跳出了蓬勃的生命跃动,胡沈员的舞蹈,则是用纯粹的肢体语言,表达直击人心的情感。
他选用毛不易的《一荤一素》为配乐,把自己的动作,完全融合到音乐里,相互映衬。
月儿明,风儿轻,可是你在敲打我的窗棂。
胡沈员的舞蹈不炫技,轻柔,克制。
歌词让他的舞蹈语言变得具体、可感。
他的肢体也让字句蕴藏的情感,表达得更直观,也更饱满。
原来,用舞蹈诉说对亲人的思念,对儿时的怀念,也能让人湿了眼眶。
这几个舞者,把身体语言独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们跳出了古典舞的雍容大气,韵味绵长,现代舞的风趣张力,细腻柔情。
舞蹈之所以为舞蹈,技巧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舞蹈中有“我”的存在。
金星一语中的:
舞蹈高于一切的东西
就是最后所有掌握的技术
为我的情感表达而服务
不要你的肢体
为一个技术的难度而服务
美是美了,《舞蹈风暴》也不是没有槽点。
它是由《歌手》班子制作的,有和《歌手》相似的弊病。
比如:观众比台上的人还会演。
网友们吐槽:
观众少闹腾点,让我安静一下
还记得《歌手》节目里一个个涕泗横流、浮夸多余的观众表演吗?
到了《舞蹈风暴》,变成了此起彼伏的尖叫声。
像《行者》《酉鸡出晨》这类需要静心欣赏的舞蹈,尖叫声生生地破坏了舞蹈营造的情绪氛围,观感实在不佳。
不仅尖叫,镜头还爱乱切,仿佛没了评委、选手和观众一脸陶醉,大家就看不懂,这舞跳得好不好。
真没必要。
歌手唱歌,镜头离开舞台,还能靠听;舞蹈不一样,一旦断了镜头,作品就不完整了。
舞蹈虽然门槛高,但它是一门通过肢体语言抒发内心情感、传达情绪的艺术。
技术上的美,要靠导师的点评、“风暴时刻”的展现和字幕辅助来普及。
而情绪上的表达,只要用心去看,就能感受得到。
就像王晨艺的舞蹈,用一系列的动作,抒发出自己自闭期间,对外界声音的恐惧,躲避,以及,如何走出来。
即便不懂技术,手法,一样能被他抒发的情绪所感染。
虽然有槽点,但《舞蹈风暴》毕竟打开了一扇中国舞蹈的大门。
也让我们看到:原来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高水平的舞者。
古典舞领域,李响把所有奖项都拿了大满贯。
刘迦既跳得来现代舞剧,也有深厚的古典舞、民族舞功底。
现场被要求临时来一段梁祝,身段、手法一亮,都是稳扎稳打的本领。
辽芭的两位首席舞者,让我们领略了芭蕾舞的美。
这些优秀的舞者,每一个都在舞蹈上投注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
练功是苦的。
李响刚开始学舞的时候,身体柔韧度不够。
练功时,老师直接将后面的胯踩下去,疼得他汗都滴下来。
但疼久了,便习惯了。
舞蹈演员的脚不是伤疤,就是水泡,茧子。
一个个优美到位的动作,靠的是每天一点点的重复、积累练出来的。
舞蹈是清苦的,没人能靠脸、靠人气走捷径。演戏无可厚非,却更显留下的弥足珍贵。
就像导师沈培艺评价张艺凡——
我觉得芭蕾的美不仅是
表面上让人看着高雅
它有一种美是需要靠
基本功一点一点流汗慢慢铸造的
一种更为深刻的美
说实话,《舞蹈风暴》的综艺效果老套极了,但起码,它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曲高和寡的专业舞蹈,放到我们面前,引导你去发现它的美和感染力,去记住舞者们的名字。
只是,阳春白雪,也需要有人欣赏,否则珠玉长久蒙尘,便会失去它原有的光泽。
他们不像演员、歌手、明星那样光芒四射,人气高涨。
职业寿命,极其短暂。
还没足够被更多人记住,就被我们“遗忘”了。
看过了他们的舞蹈,你会才明白舞者的艺术生命为何短暂。
只能燃烧一半的时间,是因为他们发出两倍明亮的光芒。
中国,从来不缺好的舞者。
只是请趁他们跳得正美时,让更多人知道、记得、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