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好在哪儿-美国总统,大法官,亿万富翁的诞生根源

     通识教育,在中国刚刚出现,他的发展不过十年。但是,通识教育的威力却很惊人。以美国的耶鲁大学为例,耶鲁大学共走出了5位美国总统、19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16位亿万富翁等等。

    那五位总统,他们分别是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第41任总统、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以及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耶鲁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连续3届总统都出自耶鲁。

    在耶鲁大学众多的学术精英中,有13位学者曾荣获诺贝尔奖。

     耶鲁大学是美国东北部老牌名校联盟“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的成员,也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中最重视本科教育的大学之一。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之一,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其本科学院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院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本科生院美国前三名的位置,位列2016-17年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第3(与芝加哥大学并列)             耶鲁大学最出名的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Study"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虽然人们对于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人们可以达成共识。              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例如,较早开展自由教育的耶鲁大学倡导学生选修人文艺术课程;哈佛大学则在通识课中极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文库”与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计划”在通识教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通识教育中,也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那么,通识教育和现在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耶鲁大学正是推广这种教育方式,加之美国基础教育的优越,所以耶鲁大学才能为社会每年提供那么多的人才。

在我国,也在逐渐推广这种模式。比如中山大学的“博雅‘,北京大学的”元培’,清华大学的“新雅”等,用专门建立书院制度提倡和推广通识教育,但是这种模式暂时未有大的收益。通识教育研究中,要属里京先生最有发言权。

由于中国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长期导向作用,使基础教育在单一学科教育上越来越深入,学科分化加剧,基础教育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会通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基础教育已经走向思想单一、思维狭窄、僵化,缺乏思辨性、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非常不利。

为改变这种基础教育态势,里京先生毅然辞去省政府等公职,全身投入到基础素质教育研究实践中。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将全人教育划分为“灵性与情感教育”“技能教育”和“创造教育”三个层次,认为从少年儿童的学习心理和思想发育来看,基础教育正是“灵性与情感教育”的主要建构阶段,包括情感、艺术、语言、思维与思辨思想基础,也可以说基础教育就是灵性的教育。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更需要给少年儿童提供一种普适的灵性教育,在这种普适的灵性教育中去发现天赋,而不是培养预定的天赋。里京认为,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是一种学科单一模式化的定型教育,是一种首先赋予了成年人强烈功利性的设定“天赋”培养的教育,大大挤压了灵性教育的空间,不利于思辨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里京认为,适合基础教育的普适的灵性教育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应由本民族的文史、全人类的文史和基础科学人文思想构成,这是一个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底蕴。所以,在未来的基础教育中,应该加强不分学科的具有基础教育特性的会通教育或通识教育,即加强基础通识教育。

为实践基础通识教育,里京汲取人类发展史中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科学、人文精华,借鉴传统启蒙韵文编写形式,创作出一套主体为四字一句,双句成韵,通篇押韵,为学习者提供一套易于上口、博导联想的通向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会通、科哲会通、思想大成的基础学习典籍,名为《英才通识·四字经》,并创立基础通识教育模式,使孩子在无压力的韵文诵读中,在琅琅上口、铿锵悦耳的文学美感中,潜移默化地承悟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精髓,为孩子们打开思想之门,在辽阔的思维空间中播种思辨、创造性的种子,开拓一条少年精英思想基础教育之路。

明末大科学家、中西会通第一人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先会通”。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过滤与基础“会通”越来越重要,因此基础通识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成功的关键。

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是的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会像文艺复兴时代那样,出了很多通才,比如达芬奇,即使画家,也是发明家,设计家等。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业化的人才。同时,这种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厚的综合知识。这就是复合型人才。也只有这种人才,才能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和时代变迁,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笔者曾在网易公开课上看过吉林华侨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养成教育》。私下认为该学校老师所提倡的就是通识教育的内涵之一。每个公民都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只有整体国民素养提高,中国乃至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

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不够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公平,教育的重视程度仍旧不够。这种问题是需要政府去解决。当然, 我们作为纳税人和公民,有权利呼吁政府不断进行改革。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虽然好多人错过了接通识教育的 机会,但是不要灰心,大家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弥补这个短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必要的。自己以身作则,还可以感染家庭成员,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引导和激励作用哟.

互联网这么发达,网络上有好多有用的、免费的资源等待大家发现和利用。希望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016/11/22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识教育好在哪儿-美国总统,大法官,亿万富翁的诞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