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1)
乔纳·亨利也是一位富有耐心、不屈不挠之人,正是他使得英国拥有如今的成就,使得英国人具有今天的这种性格特征:有生之年心满意足地做好上帝指派给自己的工作,完成任务后,满怀感激地幸福长眠。“不要为自己立碑作传,而是要通过努力给后人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712年亨利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市,父亲是一家船舶修理厂老板,在他很小的时候,一次意外事故,他从此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几个孩子移居伦敦,这位可敬的母亲把孩子送进学校,含辛茹苦养育他们长大成人。17岁时,乔纳·霍华德被送去里斯本给一个商人当学徒。在生意上,他专心致志,诚信守时,一丝不苟,因此,赢得了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尊重和赏识。
1743年,他返回伦敦,接受了一家在圣·彼得堡专门从事波罗的海地区贸易的公司的邀请,加入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他带着一支英国商队动身去波斯,这支商队贩了20马车的布匹,接着又到俄罗斯扩大贸易。到了阿斯肯郡后,他们乘船去里海东南海岸的阿斯郡伯德。但是,这些布匹刚刚上岸,一场起义爆发了,他的货物全部被没收。尽管后来这些货物大部分归还给他,但是,他的公司还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分子密谋想把霍华德和他的商队抓住,于是,他只得走水路逃跑,历尽千难万险,最后安全抵达了格兰。这一逃亡使他头脑中第一次有了“不要绝望”的思想,后来他把这句话作为人生格言。
此后,他在圣·彼得堡居住了5年,生意十分红火。然而,他的一位亲戚留给了他一笔遗产,而当时他自己的资产已经非常雄厚,于是,1750年他离开俄罗斯同到了英国。他同国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检查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这句话真是十分巧妙),全心全意地做一些于己于人有益的事情。”他的余生都用到了和他同代人的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上。为了能做更多的慈善工作,他过着一种十分节俭的生活。
他的第一批公益事业之一是建设首都伦敦的公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755年,法国要发动侵略战争的谣言四超,霍华德先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怎样可以为海员提供物质的最好方法上面,在英国皇家证券交易所,他召集了了个由商人和船土参加的会议,提议成立一个由陆上志愿兵和儿童组成的协会,在皇家海军舰队上服务。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协会成立了,并委派了各级管理人员,整个操作由霍华德先生全权负责。结果,在1756年成立海事协会,这个机构不仅当时而且至令还在发挥巨大的实际作用。在它成市后的6年里,协会共培训了5451名儿童和4787名陆上志愿兵,大大加强了英国海军的力量。时至今日,海事协会仍积极活动,每年大约有600名无家可归的儿童,在经过教育培训之后,被派去当海员学徒,主要在商业中服务。
其次,亨利先生还利用闲暇时间建立和完善大都市慈善机构。很早,他就对收养弃儿的育婴堂很感兴趣。育婴堂是很多年以前由托马斯·科伦创办的。但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子女扔给了慈善机构,因此,育婴堂的存在已经面得不偿失。于是,亨利决定采取行动阻止这种邪行,他公开反对当时视为时髦的慈善事业。在他的坚持下,慈善事业又成功地被引导上原来的健康轨道.时间和实践都表明他是正确的。*收容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霍华德先生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
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2)
但是,他主要致力于教区贫民窟中的幼儿利益问题。当时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可怜和被人忽视.死亡率之高令人骇然。然而,却和育婴堂事件一样,没有任何人采取什么慈善行动来减轻教区穷困幼儿的痛苦。因此,乔纳·亨利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工作。首先,他独自一人进行调查核实需要救济的儿童的范围。他走访了伦敦贫困阶级的住宅,考察了贫民窟和济贫收容所,对伦敦市内及其郊区的每一个救贫院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接着,他途径荷兰对法国进行了参观,考察了贫民收容所的房子。时刻估量着哪些可以在国内加以利用,这一工作花了他5年时间,回国以后.他公开出版了他的调查结果。随后是开始对大量的救贫院进行改造和维修。1761年,他提出的一个法案获准通过,这一法案责成每一个伦敦教区必须每年登记幼儿的接收、释送和死亡情况。他十分关心法案落实问题,一直不知疲倦地对法案的落实监督管理。他马不停蹄到处走动,早晨从一个救贫院到另一个救贫院。下午从一个议员那里再到另一个议员那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忍受了一次次的回避和拒绝,答复了一个个反对者的提问和诘难,也使自己变得诙谐幽默。最后,通过成百上千次的耐心说服,经过10年艰苦异常的工作,他自筹经费,终于使第法案获得批准。这个法案要求:属于教区的身患重病幼儿不准在救贫院里抚养,而必须送到几英里之外的郊区精心护理.直到年满6岁为止。监护人每3年重选一次。穷人们把这个法案称之为“让孩子活命的法案”。将这一法案实施前后儿年的教区记事录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正是这位善良人的明智干预.数以万计的幼小生命才得幸存。
在伦敦,任何一慈善工作的实施。都会经过乔纳·亨利之手,并得到他的帮助。第一批通过的保护清扫烟囱儿童法案,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获准通过的。先是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然后是在巴巴多斯的首都布里奇敦,发生了两场破坏严重的大火,为了救济受害者,霍华德及时地提供了捐赠。他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个捐赠单上,他的无私和诚挚被广为称道。
为了帮助他人,哪怕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全部奉献出来,他也毫不在乎。在霍华德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以银行家豪尔先生为首的伦敦五位主要领导人在洛德布特拜访了英国首相,他们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请求对这位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予以注。结果,霍华德不久就被任命为负责海军粮食储备的一名专员。
到了晚年,亨利先生的身体极度虚弱。尽管他自己也发现有必要辞去他在粮食储备委员会中的工作,但是,他不能游手好闲。当时,他又为筹建多所主日学校奔走忙碌,这是一种正在萌芽的运动,目的在于,或者减轻那些穷困潦倒在伦敦大街上四处游荡的黑人的痛苦:或者缓解社会上那些被忽视的贫困阶级的生活压力。虽然他熟悉各种各样生活悲惨的人们,但是他本人非常快活。由于身体极差,他再也做不完自己主动要求的巨额的工作了,他想休息。尽管他体质虚弱,
但是他依然勇敢地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他的道德力量是一流的。
他是第一个大胆打着雨伞走在伦敦街头巷尾的人,或许会有人这件事认为微不足道。但是,要在让哪一个伦敦商人带着一顶中国式鸭舌帽沿着科恩黑尔走一趟,他就会知道这需要一定的勇气。霍华德先生带着雨伞走了30年,到最后,他发现这件物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亨利是个言而有信、真诚正直的人,他的话句句可信。由于这种诚实商人的性格特征,他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乃致崇敬,这也是他被人们称赞的惟一原因。他恪守承诺,不论是作为一个商人,还是后来成为海军粮食储备委员会专员,他的行为都无可挑剔。他不愿接受承包人的任何一点好处。在粮食储备委员会任职期间,每次有人给他送礼时,他都很有礼貌地原封不动地退回,并留下字条:“他定下这样一条规矩,在工作中,决不接受任何人的任何馈赠。”
当他发现自己精力日渐衰竭时,他豁达地为自己准备后事,就好像在准备一趟国内旅游。他清算了各种帐目,还清了债务,和往日的朋友一一告别,安排好了后事,然后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74岁那年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留下总共不到2000英镑的遗产,因为没有亲属继承。他把这笔遗产分给了他平时熟识的孤儿和穷苦人。这就是乔纳·霍华德美好的一生,简单地说,他是个诚实守信、充满活力、上作努力和心地善良的人。
改进他人的境遇是对自我的升华(1)
格兰威尔·夏普是另一位精力旺盛、能力突出的榜样。后来,他的这种力量在废奴运动中注入了一般高尚的工人之中.其中十分突出的有克拉克逊、威尔伯福斯、柏克斯顿和布鲁姆。尽管这蝗人都在废奴运动中都可称为巨人,但是,格兰威尔·夏普是他们的先躯,从意志、力量和勇敢等方面是看.或许他是他们之中最为杰出的。
格兰威尔·夏普的人生生涯从他在托尔黑尔给一位亚麻布制造商当学徒开始。然而,学徒期满之后,他离开了那家公司,到一家军火公司当了职员。正是在从事这一卑微工作的过程中,他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做黑奴解放的工作。
他总是喜欢做些于人有用的事,甚至还在当学徒时候就已经如此,因此,在他学习亚麻布生意的期间,和他同住一屋的学徒——一个有神论者经常引导他讨论宗教问题。这个年轻人认为格兰威尔对一些基督教经书的误解来自于他想了解希腊语,此外还有关于预言的解释问题。
他还和另外一个犹太人学徒发生了争论,这次争论同样使他克服了与希伯来人交流的困难。但是,使他把注意力和工作方向转变的是他的宽厚仁慈。
在闰辛仑,他的哥哥免费为穷人看病,在他医护室无数的病人中有一个可怜的叫乔纳森·斯庄的非洲人,他似乎遭到了他的主人——一位来自巴巴多斯居住在伦敦的律师地摧残,腿瘸了,眼睛也快瞎了,失去了工作能力;而这位律师认为他的财产已不再有价值,便把他扔到大街上挨饿。这个可怜虫病魔缠身.只能靠乞讨生存,在找到威尔·夏普后,夏普给了他一些药,不久后同意到巴塞洛缪医院治疗,那儿他痊愈了。
出院后,一天,夏普两兄弟搀着黑人在街上溜达,那时他们非常明白,任何奴隶主都有权大声宣布奴隶是他的人,他们甚至为黑人找了位药剂师替他治疗,一次,斯庄在药师夫人的后车厢里被那位律师发现了.看到他痊愈后有了使用价值,于是律师决定恢复自己的财产权,他找了两个市政官员把斯庄抓了起来,关在卡姆特.准备押回西印度群岛。
这时,斯庄想到几年以前在自己遭到囚禁时,格兰威尔·夏普曾给自己提供了友善的帮助,于是,他发出一封信向夏晋求助。而夏普已经忘记了斯庄这个名字,但他还是派人去卡姆特拘押所打听,打听的人回来报告说看守人员否认拘押了这个人,这引起了夏普的怀疑,他立即去了拘押所,坚持要见乔纳森·斯庄。他获得同意并认出了这个可怜的黑人奴隶。现在,斯庄是一名被抓获的在押奴隶。
夏普先生冒险要求监狱长在市长还不知道斯庄的事之前不要将交给其他任何人。然后,他立即去找市长,市长同意召集那些没有获得批准而把斯庄抓捕入狱的人,当事人都到了市长那儿,然而似乎在这之前,斯庄的前主人已经将他卖给了一个新主人,因而,这个新主人拿着票据声称这个黑奴是他的财产。由于没有人指控斯庄犯罪,而市长也不知道斯庄的自由问题是否合法,最后市长释放了斯庄。这位黑人奴隶跟随着他的恩人走出了监狱·没有人敢他。但是,夏普不久就收到斯庄主人的一张通知,他声称自己的财产受到了剥夺,他要求恢复对这个黑人奴隶的所有权。
在1767年左右,虽然英国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在理论上是非常珍贵的,但是,在落实中却遭到了让人心痛的侵犯,践踏法律的事件几乎天天都有,强征海上服役人员的事件不断发生。
改进他人的境遇是对自我的升华(2)
此外,在伦敦和英国的其他大城市还有一群受雇用的绑架者,专门为东印度公司抓人。当这些被绑架者不愿意去印度时,他们就会被用船送往美洲殖民地.卖给庄园种植主。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公开登载在伦敦和利物浦的报刊杂志上。抓获和遣送逃亡的奴隶,将他们送到海上某艘特定的船上,可得到报酬。
在世界上,英国奴隶的地位声名远播,其实,这不切实际和令人怀疑。由于无法可依,在法庭上.法官们的判决经常摇摆不定。虽然英围没有奴隶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信念.可是,一些声名显赫的法律界人士却直接了当地表明了他们的反对意见。乔纳森·斯庄一案中,夏昔先生求助的几位律师为了保护自己基本都持这种观点。
乔纳森·斯庄的土人还告诉夏普,伦敦首席*官曼斯菲尔德和所有的高级法律顾问都认为进入英国的奴隶不能获得自由,可以合法地强迫他们返回种植园。如果格兰威尔·夏普不是这么无畏和热心,这种消息或许已经让他感到绝望。但是,对于夏普来说,其恰相反,这只让他更加坚定了决心,为黑人奴隶的自由而战,至少是在英国。
他说:“在被那些专业律师抛弃之后,由于没有,我不得不自己去寻找法律的援助,在绝望中想方设法自卫。由于对法律实务和法律的基础知识,一窍不通,以前从没有看过一本除《圣经》之外的法律书籍,我只得极不情愿地去图书馆查找法律书籍的索引,然后.托我的书商去购买。”
白天,他的全部时间都技军械部的事务占用了,在办公室里他承当最辛苦的工作。因此,他只能在深夜或清晨学习和研究法律。他承认自己也成了一种奴隶。在给一位牧师朋友的信中,他解释了迟遇回信的原因:“我现在根本没时间通讯。我晚上休息时间不能再少了。早上的时间必须进行一一些法律观点的考证,决不能拖延,这方面还需要做极其辛苦的研究和考证。”
接下来的两年中,夏普先生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对英国动人的个人自由权利的法律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十分费力地读完了大量枯燥乏味的文献资料,对所有最重要的议会法案、法院判决和著名的律师的观点都作了摘要。在这单调沉闷而且深入持久的研究中,他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帮忙,也没有人给他提建议。也找不到一个律师赞成他的这一工作。然而,考证的结果使他满心欢喜,也让那些法律界的绅士们吃惊不已。
夏普写道:“感谢上帝,在英国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一条——至少我没有找到——证明奴役别人的人是合法的。”他原本就步伐坚定,现在更是无所顾虑了。他以纲要的形式草拟他的研究结果。这是一份平实、清楚而又大胆的声明,题目是《论在英国允许奴隶制度存在的不合理》。他把这篇文章抄写了很多份,并发给当时那些最有名气的律师。斯庄的主人发现夏普是个棘手的角色。在斯庄一案中,他寻找种种借口拖延结案,最后,他提出了折衷方案,但被夏普严词拒绝。格兰威尔继续在律师中传播他的手抄本小册子。
最后,这些律师都反对继续限制乔纳森·斯庄的个人自由。法院判决:原告提出起诉并在诉讼中败诉,交纳三倍的诉讼费用。夏普的那本小册子也在1769年公开出版。
改进他人的境遇是对自我的升华(3)
与此同时,伦敦发生了绑架并把黑人贩卖到两印度群岛的其他一些事件。无论夏普在哪儿抓住这样的事件,他就会立即营救这些黑人。一个非洲人海拉斯的妻子遭到了绑架,并且被贩卖到了巴巴多斯,夏普得知后,以海拉斯的名义向法院对绑架者提起诉讼,获得了赔偿判决,海拉斯的妻子自由地回到了英国。
1770年,发生了一起手段残忍的捕捉黑人的暴力事件,夏普先生得知后,立即追查施暴者。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名男子雇用了两名水手,他声称一位叫刘易斯的非洲黑人是他的私人财产。他们把刘易斯拖入水中,扔到只小船上,塞住嘴,捆住四肢。小船顺流而下,接着,他们上了一艘开往牙买加的轮船,只要到岸,刘易斯就会被卖作奴隶。然而,这位可怜黑人的哭喊声引起了他邻居的注意。此时格兰威尔·夏普已被黑人们视为朋友,所以,刘易斯的一个邻居径直跑到他那儿,把这一暴行告知了他。夏普立即去法院开具了一张带回刘易斯的许可证井火速赶往格雷威孙德,
可是,当他到达那里的时候,轮船已经启航。他又立即将一张人身保护令送往斯宾赫德,在轮船被放行之前,人身保护令终于被送到。此时,这个奴隶被他们锁在轮船的主桅杆上,泪流满面,非常悲伤。刘易斯被立即释放带回伦敦,作案施暴者被拘捕。
在这一案件中,夏普先生头脑敏捷、决簧果断和手脚麻利,可是它却责怪自己笨拙迟钝。*官曼斯菲尔德审理了此案,大家知道,这位伦敦*官关于奴隶制度的观点与格兰戚尔·夏普大相径庭。但是,这一次,这位法官没有把这一问题作为诉讼案件,他也没有对奴隶是否享有人身自由这一法律问题发表看法,而只是将刘易斯释放了事。原因是被告不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这位黑人是他的财产。
然而,到此为止,在英国的黑人是否享有人身自由的问题还未一锤定音。不过此时,夏普先生仍然一如既往地从事着他的善行,经过他不知疲倦的努力和迅速果敢的行动,被他救援的黑人数量越来越多。最后,意义非常重大的詹姆士·萨默塞特爆发了。
据说,这一案件是由根据伦敦*官曼斯菲尔德和夏普先生的相互意愿挑选出来的,目的在于把黑人是否享有人身自由这一问题作为法律诉讼清楚明确地提出来。萨默塞特被他的主人带到英国后便逃跑了。后来他的主人抓到了他并准备把他卖到牙买加去。和以往一样,夏普先生很快掌握了这一案件,他聘请了法律顾问为这个黑人辩护。
曼斯菲尔德*官宣布这一案件涉及到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他要让所有的法官来作出裁决。夏普先生非常清楚自己将面临所有的反对力量,但是,他的决心依旧毫不动摇.幸运的是,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他平日的努力产生了极大效果,人们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关注,许多声名卓著的法律权威公开声明他们将支持他。
这件关于人身自由权利的诉讼正处于关键时刻,*官曼斯菲尔将在3名法官的协助下对案件进行公正审理。实际上,在英国,除了被法律剥夺人身自由的人之外,这也是一次对每一个人是否都享有人身自由权利这一根本原则和宪法制度的审判。这里没有必要对审判的每一细节一一说明。总之,这一案件经历了数次的开庭、休庭、再开庭、再休庭,也经过了激烈持久的辩论。
改进他人的境遇是对自我的升华(4)
辩论主要是以格兰威尔·夏普的那本小册子为基础展开的,在法律顾问们的热烈讨论中,*官曼斯菲尔德那极有影响力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最后,曼斯菲尔德出了判决,他宣布现在法庭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案件也就没有必要再交给12名法官审理,他说认领奴隶决不会得到支持,对奴隶的认领权在英国不能生效,法律也不予承认。因此,必须立即释放詹姆士·萨默塞特。
在这一判决宣布之后,当时还在利物浦和伦敦街道上公开进行的奴隶贸易,终于被格兰威尔·夏普有效地废除了。此外,他还为人们牢牢地树立了这样一种荣耀的真理:只要一个奴隶的双脚踏上了英国的领土,那么从即刻起,他就自由了。毫无疑问,首席法官曼斯菲尔德做出这样一个伟大的决定,主要应归功于夏普先生自始至终的勇敢坚毅的起诉和控告。
对格兰威尔·夏普的职业生涯我们没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说明。他仍旧不知疲倦地从事着那些有益人们的善行。在把塞拉利昂这一殖民地作为营救黑人避难所的过程中,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致力于美洲殖民地本土印第安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他鼓吹扩大英国人民的政治权利,要求废除对海员的强征服役。他认为英国海员和非洲黑人一样,享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他们选择海员生涯这一职业,并不意味着他们丧失了作为一个英国人的权利,他认为个人人身自由是第一位的。夏普先生同时也为英国和它的美洲殖民地之间恢复的友好关系辛勤工作,可惜毫无效果。
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时候,英美自相残杀,这时他的正义感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他不再考虑他那不合人道的工作,毅然辞去了在军械部的职位。
最后,他一直坚持自己伟大的人生目标——废除奴隶制。为了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了把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力量组织起来,他们成市了废奴协会。许多人被夏普的表牢和他的热情所鼓舞,纷纷站出来支持他。因此,他一个人的力量变成了群众集体的力量,他长年累月孤身奋战的自我牺牲精神最终注入到了整个国民之中。他的衣钵传给了克拉克逊,传给了威尔伯福斯,传给了布鲁姆和柏克顿,他们继承了他的事业,像他一样精力充沛、信念坚定的工作,直至最后奴隶制在不列颠的领土上被彻底废除。
尽管后来人们提到这些人的名字时,经常把它们与这一伟大胜利联系在一起,但是,毫无疑问,这一胜利的主要功绩属于格兰威尔·夏普。
因为,他着手这一工作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为他呐喊助威,他独自一人与那些才华出众的律师及那个时代根深蒂固的偏见对阵。凭着一个人的努力,凭着自己的财产,他孤军奋斗。这场斗争是为国家的宪法而战,是为现代英国公民的自由而战。这场圣战应当名垂青史。不应当被历史所遗忘的还有他不知疲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点燃火炬照亮了其他人的心灵,并且这火炬代代相传直到最后照亮了民族的心灵。
在格兰威尔·夏普去世之前,克拉克逊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黑人奴隶问题上来。他甚至把这一问题选为大学毕业论文题目,他的脑子里满是这一问题的影子,以致难以摆脱。一天,他去了赫特福德街的韦德磨坊附近,他缓缓下马,不言不语地坐在路边的草皮上,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他决心献身于这一事业。论文完成后,他把它从拉丁文译成英文,并且添加了许多新鲜的说明,然后出版发行。
改进他人的境遇是对自我的升华(5)
不久,他有了许多帮手。那时废除奴隶贸易协会已经成立,尽管他毫不知情。后来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协会。为了从事这一工作,他牺牲了自己的前途。当时,韦尔伯福斯当选为议会领导,而克拉克逊的工作却主要是搜集和整理大量的证据来支持废奴运动。这儿的一个典型事例也许足以说明克拉克逊敏锐和坚韧的个性特征。在对奴隶制度的保卫过程中,奴隶制度的鼓吹者认为,那些在战争中被俘获的黑人应卖作奴隶,否则,在同国后,他们将面临更加悲惨的厄运。
克拉克逊知道有一些从事奴隶贸易的人在进行捕奴活动,但是一时无法找到证据。到哪里去找一个这样的事例呢?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克拉克逊认识了一位绅士。这位绅士告诉他在大约一年以前他的公司里有一个年轻的海员,这位海员曾经参加过奴隶抓捕队。
但是,这位绅士不知道这位海员的姓名,只能大致地描述他的长相,更不知道这位海员现在在哪里,只知道他在一艘常备战舰上服役,至于在哪个港口他一无所知。凭着微乎其微的这一点点信息,克拉克逊决定找到那个海员作为证人。他几乎跑遍了所有常备战舰的港口城市,查找了每一艘战舰。终于在最后一个港口城市的最后一艘战舰上,他找到了这位年轻海员。这个人的的确确成了他最有价值和最有说服力的证人。
几年间,克拉克逊与400多人通信联系,同时,为了收集证据,他四处奔波,走过了35000多英里的路途。由于长年累月的辛勤工作,他积劳成疾,精疲力竭。但是,他仍然在不停地工作,直到他的热情唤醒了人们,激起了所有善良的人们对奴隶的强烈的同情心。
经过多年的长期斗争,奴隶贸易被废除了。但是,还有另一个伟大的目标有待实现,这就是要在英国的领土上废除奴隶制本身。在这里,仍然是意志的力量赢得了这一天的到来。在这一过程的所有领导者中,取代韦尔伯福斯进入议会的福韦尔·柏克斯顿最为卓越。
柏克斯顿曾经是一个头脑痴呆四肢发达的顽童,他具有与众不同的坚强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在他幼年曾表现为暴躁、骄横和固执。他从小丧父,幸运的是他的母亲非常智慧。她小心翼翼地训练着他,强迫他服从,同时,对于一些可以让他自己去做的事情,她总是鼓励他自作王张,自己行动。
柏克斯顿的母亲相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形成对一种对有价值的目标的坚强毅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为可贵的品质,因此,她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儿子。当有人和她谈及儿子的任性时,她只是淡然地说:“没关系,他现在是固执任性,但是,最终你会看到这对他有好处。”
在学校里,福韦尔收获极少,他被认为是个义呆义懒的人。他让别人替他做功课,自己却四处捣乱。下午他一般在3点回家。这个智力低下身材魁梧的小伙子,只对划船、射击、骑马和田径运动感兴趣。猎场的看守员是一个心地慈善的人,虽然不会读书写字,但对人生和自然有极强的观察力,柏克斯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这位看守员一起度过的。
其实,柏克斯顿天生聪明,只是他缺少文化、训练和发展。正当他的人生道路处于正义还是邪恶的关键时刻,他很荣幸地进入了格尼家庭的生活,这个家庭不仅有良好的社会品行,而且以知书达礼、乐善好施而闻名遐迩。
改进他人的境遇是对自我的升华(6)
与格尼家庭的交往,正如柏克斯顿后来常说的,使他的生活五彩缤纷。他们鼓励他注重自我修养,当柏克斯顿进入都柏林大学并在那里赢得了崇高荣誉的时候,他满腔激情地说:“是他们鼓励我去为他们带回荣誉。”他和这个家庭的一个女孩结了婚,然后在他舅父汉巴利这个伦敦酿酒商的作坊里当了一名职员,开始了他的生活。他的意志力使他小时候成为一个难于管束的顽童,现在,却使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知疲倦并且精力充沛。他做什么工作都全神贯注。因为他身高6英尺4英寸,身材魁梧,大家都叫他“大象柏克斯顿”。
而且他还精力旺盛.经验丰富。他得意地说:“我可以先酿个小时的酒,接着去做数学题,再去练习射击,而且每一件事都能聚精会神地去做。”无论他做什么他都有坚定的决心和无穷的力量。在成为合伙人之后,他当了这家公司经理。他充满活力。事无巨细他都亲自过问,生意之兴隆是前所未有的。他难得片刻空闲,因为每天晚上他都要勤奋自学和研究和布莱克斯顿、盂德斯鸠等人关于英国法律的评论。
他的读书原则是:“看一本书决不半途而废”,“对一本书不能融汇贯通熟练运用,就不能说已经读完。”“研究任何问题都要全身心地投入。”
柏克斯顿进入英国议会的时候,年仅32岁。他认为在议会里,每个议员的诚实、热心和消息灵通是使他成为世界上一流绅士的可靠保证。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使英国的殖民地上的奴隶彻底解放。他常常把自己早年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归因于普丽西拉·格尼的影响。普丽西拉·格尼是埃尔哈姆家族的一名成员,一位美丽智慧、心地善良、兼有各种美德的妇女。
1821年。在她临终之前,她反复交代要告诉柏克斯顿,“把奴隶问题作为他最大的人生目标。”她的最后一个动作是试图再一次庄严地控诉奴隶制的罪恶,可是,在这最后的还未完成的努力中,她断气了。普丽西拉的忠告永远铭刻在柏克斯顿的心中,并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也取名为普丽西拉,把女儿结婚的日子定在1834年8月1日,也就是黑人解放的那一天,这一天,女儿普丽西拉也从孝顺父母中解脱出来,离开了父亲的家到了丈夫的公司。也就在当天.柏克斯顿坐下来给朋友写了封倌,他写道:“新娘刚刚出嫁,事情都已经圆满地结束,而且在英国的殖民地上再没有一个奴隶。”
柏克斯顿不是天才,不是一个富有才智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位发明家,他只不过是一位热心、直率、坚毅而又精力充沛的普通人。事实上,他的全部性格特征大致可以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概括,这一段话每一位年轻人最好是能铭记于心。
他说:“我越来越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无敌的决心,一个目标一旦确立,那么,不在奋斗中死亡,就在奋斗中胜利。具备了这种品质,你就能做成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做到的任何事情。否则,不管你怎样的才华横溢,不管你有怎样的背景,不管你拥有多少的机遇,你都不能使自己从一个两脚动物成为真正的人。”
自知与知止,何时都是聪明
借钱从来伤两家:借出者常常失去本钱和友情:借进者使勤俭治家的神经变得麻木迟钝。
——莎士比亚
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金钱能反映人的性格特征。
——布尔沃·利顿
一个人怎样使用钱——包括赚钱、存钱和花钱——也许是检测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虽然金钱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但是,它也不是无足轻重的东西,不能从思想上给予轻视。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说,金钱是获得感官快乐和社会福利的手段。
事实上,人性中的那些最优秀品质都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例如,慷慨、诚实、公正和自我牺牲精神,更不用说节俭的美德。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对立面,如贪婪、欺诈、不公正和自私,就像一个爱财如命的人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有的人滥用和错用了金钱这一手段,产生了浪费、铺张、挥霍、奢侈等罪恶。正如亨利·在认真思考后写成的《生活备忘录》中所指出的:“所以,在赚钱、积蓄、开支、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遗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可论证一个人的完美程度。”
在世俗的环境中,人人都尽力追求舒适。钱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它能使每个人能为己家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假如没有这些物质基础,那就如《圣经》所说,这个人会“比不信教的人更坏”。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给予关注。我们赢得别人的尊敬是由于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现实生活中,教育能够使我们做出实现目标所要求的努力,教育会激发人的自尊感,使其变得精明强干.并培养出耐心、坚韧等美德。除了精干、审慎以外,一个人还必须处事周全,眼光长远,同时,还必须克勤克俭,利己利人。
约翰·斯特林曾言:“自我克制的教育即便再糟糕,也要胜于什么都教但唯独缺乏自我克制的所谓最佳教育。”罗马人的用词“美德”,其间也包含了勇气的意思。勇气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美德则纯然指的是精神。最崇高的美德就在于有自知之明。因此,自我克制,为了将来的利益而牺牲当下的享乐——这是最
需要学习的一课。辛勤工作的人也许最珍惜自己亲手挣来的钱,懂得这些钱的来之不易,习惯于把所赚的钱吃喝挥霍掉的人,结局往往陷入被动,最终不得不节衣缩食。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日贪图享乐,挥霍无度,一旦时势艰难,才发现自己捉襟见肘,生活难以为继。这也是导致社会上一些人贫困潦倒、生活凄惨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次,伦敦市长约翰·拉塞尔接见的一个代表团的代表们谈到了国家向工人阶级征税的问题,轮到这位市长发言时,他说:“你们完全可以相信政府对工人阶级征收的赋税绝对不超过他们在酗酒方面的支出。”失业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所以必须承认,即使“自我克制和自救”,也难以避免穷人在地方政府周围聚集求助。
现在,经济状况的原因使爱国主义不再被认为是普遍应具有的美德,而是成了只有独立的产业阶级才能付诸实施的精神,这种现象是令人担忧的。颇有哲学素养的制鞋商萨缪尔·迪欧颇曾说:“安然度过困难时期的最好方法就是平时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这比国会通过的任何改革方案都更有成效。”苏格拉底曾说:“立志改变世界的人,先去改变自己吧。”
确实,人们都知道改革教堂和国家比改革我们身上的坏习惯更容易些。要大面积地改变恶风陋习,从邻居开始比从自己身上开始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比较贴合我们的心理。那些现挣现用、不为将来打算的人,将会永远地位卑微。他们软弱平庸、无有依靠,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不自尊,也就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商业危机中,这些人更是四处碰壁、无能为力。那些平时从来不积蓄——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不愿意的人们,突然遭遇大难时,可能会得到别人的怜悯,但却于事无补,他们会为了一点点钱而受制于人,日日心惊胆战,还要担心妻儿将来的命运。
金钱面前要自持、有度(1)
科布登先生曾经对海德尔斯菲尔德的工人说过:“这世上的人分为两种:懂得积蓄的和只顾消费的——这就有了节俭阶层和挥霍阶层。所有的房屋、厂房、桥梁和轮船的修建,所有有益于人类文明和幸福的成就的完成,都要归功于那些注重积累的人即节俭阶层。而那些挥霍光了自己资产的人也就只好屈身为奴。这一规律是自然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我告诉人们说,用不着勤俭节约,尽可以奢侈铺张、游手好闲,你们一样可以幸福、进步,那么,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大骗子。”
1847年,布莱特先生在罗彻德尔工人*上的一个简短演说也表达了同样的信念,他说:“就诚实而言,其实社会上每个阶层的诚实程度都差不多。”他接着说道:“对于那些满意于现有条件并想继续保持下去的人来说,或者对于那些不满现状而思改进的人而言,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时时处处运用勤劳、节俭、克制和诚实的美德。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把人们从与他们的能力不相称的地位和生活状况中解救出来,只有借助于自己的这些品格才能不断前进,生活得更好。”
如果稍加考量,就会发现人们不得不随时准备去应付三种偶发事件;失业、疾病和死亡。前二者或许还可逃避,但最后一个却是命中注定。然而,对于处事谨慎的人,要合理地安排和选择生活方式,做好预防不测的准备,以便在不幸发生的时候,可以减轻不幸带来的痛苦。
痛苦的减缓不仅是对其本人而言,同时也包括依赖其生活的人。如此看来,诚实挣钱和节俭使用是同等重要的。正当赚钱,表现了一个人的耐心、不懈的努力和对诱惑的抵制力;用之有道,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勤俭美德,表明其目光长远,能够克制自我。而这些都是刚毅果敢性格的真正基础。虽然金钱可以代表一大堆毫无实际用途的物品,但是,也能够代表许多真正富有价值的东西;这不仅是食品、衣物和感官的满足,而且也是个人的自尊和独立。
因此,对于劳动者而言,积蓄意味着对欲望的有效抵制,是他安身立命的保证,意味着他可以满怀希望地憧憬和等待着快乐的未来。在这世界上努力去争取一个更为稳固的地位,这其中包含了人的尊严,它使得一个人更为坚强,生活更加美好。从长远来看,它赋予了他较大的自主权去处理事情,使得他积蓄更多的精力留待将来的努力。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欲望里挣扎,那么他与奴隶的处境也相去不远。这种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是时时受控于人,面临惟命是从的危险。他免不了会有些奴颜卑膝,因为他没有勇气直面现实。一旦身处逆境,他要么靠别人的施舍度日,要么靠领取救济金生存。如果失去现有工作,他甚至无法另找一份挣钱糊口。就像有种贝壳紧贴礁石,一旦离开就只有死亡一样,他们只有定居在特定的教区里,无法搬到其他地区。
节俭自持可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它既不需超人的勇气也不需杰出的品格,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能力就足以达到。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管理中的秩序原理在家庭事务中的具体应用:它意味着悉心经营、有条有理、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即使是我们的上帝,也同样尊崇这种节俭原则。
《圣经》中的文字是这样描述“节俭”的:“把剩余的零碎收集整理,避免浪费一分一毫。”全能的主也不会轻视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即使在他向众人展示他的无边法力的时候.也会意味深长地教导人们要小心谨慎,做到物尽其用。节俭也意味着为得到将来的利益而抵御眼前欲望的能力,正是这一点,标志着人超越了动物的本能。
金钱面前要自持、有度(2)
节俭完全不同于吝啬,因为正是由于节俭才能使一个人时常能够表现得慷慨大方;它也并不代表崇拜金钱,而只是将其看为一种可使用的工具。
正如迪安·斯威夫特所说的:“我们脑子里必须有金钱观,但是不能一门心思地想的都是金钱。”我们可以称节俭为谨慎的女儿,克制的姊妹和自由的母亲。显而易见,节俭就是适度——适度的性格特征,适度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福利。简而言之节俭是自助的最好展现形式。
弗兰西斯·霍拉的父亲在其开始独立生活之时,就对他提出忠告,“我愿你事事开心如意,但我仍要再三强调节俭的重要性。节俭这一美德对任何人而言都必不可少。然而,肤浅之人可能会轻视它。其实,节俭定然会使你自立,而自立则是每个精神高尚之人所追求的崇高目标。”
我在这一章开头摘引了彭斯的诗,含义隽永。可不幸的是,这位诗人只会高声吟诵而不付诸行动,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他卧病在床,奄奄一息之际,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哎!克拉克,我感到情况糟透了。我死后,抛下可怜的妻子和6个孩子孤苦无依。他们孤儿寡母该怎么办啊?我放心不下,可也已无能为力,唉……”。
每个人都应量入为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诚实。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实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过日子,那么他就会借钱、举债。那些对自己的消费漠不关心,只顾自己享乐,丝毫不为别人幸福着想的人,往往是等到他发现钱的真正用途时,已经太迟了。这些挥霍浪费的人虽然天性大方,但是,最后总要被迫去做一些蒙骗欺诈之事。他们只贪图当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他们不断透支金钱,结果债台高筑,严重影响了自己行动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关于节俭,培根勋爵有旬名言:与其去赚些小钱,不如去存些小钱。许多人随手而弃的零钱和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往往就会成为生活中财富和经济独立的基础。尽管这些浪费者经常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可是,他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但是,如果一个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不能友待自己,他还怎能指望别人成为自已的朋友呢?一个思虑周全、生活适度有节的人,他的口袋里才会有钱去帮助别人;而一个挥霍浪费、缺乏远见的人是从来不会有机会去帮助别人的。
在生活和交往中,心胸狭隘是极端的目光短浅,常常导致失败。正如俗语所言,“只有一分钱的心胸,决不可能得到两分钱的收获。”慷慨大方的气度,和诚实守信一样,是生活和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在《韦克菲尔德教皇》一书中,尽管津肯松每年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欺骗他心地善良的邻居弗拉姆勃朗,但是,正如津肯松所说,“弗拉姆勃朗日渐富裕,而我却穷困潦倒直至进了监狱”。日常生活中的无数事例都表明,人生的辉煌源自于生活中的慷慨大方和诚实守信。
虚空亏欠就无法自立
有句格言说,“一只空袋子是站不直的。”同样,一个负债累景的人也是不可能独立的。要一个债台高筑的人去说真话.也极为困难,因此,人们说,债务的背上就是谎言。
负债者不得不寻找借口来拖延偿还债务的时间,他就必然会撒谎。一个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来逃避第一次债务,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一旦借钱开了头,就不可避免地会有第二次。不用多久,这位不幸的负债者就会在债务堆中无可自拔,不管以后他怎样勤奋也不可能轻易使自己获得自由。负债的第一步就如同诱惑的第一步,只要有第一次负债,就会有第二次负债,随后是债务接二连三,接踵而来,如同慌言的编造过程,续连不断。
画家海顿从他向别人借钱的第一天起,就认识到了“谁陷入负债,谁就深陷悲哀”这句谚语的正确。他的日记有这样醒目的记载:“现在我开始负债了,对我来说以前从未有这种事。或许,只要我活着,我就再也休想摆脱它们了。”他的自传痛苦地描述了在金钱问题上的尴尬难堪,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的精神沮丧、工作能力的丧失和时时重现的羞辱。
一位少年加入海军时,海顿曾给他这样一段书面忠告,“那种你只能通过向别人借债而获得的享受,决不要去干。决不要去向别人借钱,这会使人堕落。不过,我没有说你不要借钱给别人,只是要注意;如果你借钱出去,无法收回,那就千万不要借——记住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向别人借钱。”
约翰逊深信过早负债会使人毁灭。他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极有价值,值得我们铭记。
他说:“不要认为债务只是一种麻烦。你会发现它是一场灾难。贫穷不仅剥夺了一个人行善的权利,而且,在未来,当他面对那些本可以通过各种德行来避免的肉体和精神诱惑时,将会变得毫无抵抗能力……这是你首先要注意的。其次,不要向任何人借债。下定决心摆脱贫困。无论你拥有什么,支出的时候都不能倾其所有。贫穷是人类幸福的一大敌人。毫无疑问,它破坏了自由,由于它,美德难以实现,使另一些美德成为空谈。节俭不仅是安逸的基础,而且也是所有善行的基础。一个本身都需要帮助的人是决不可能帮助别人的。我们必须先自足然后才可助他。”
正视自己的事务,并且在花钱方面,量入为出。这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收入和支出间的简单算术有着极大的价值。审慎要求我们的生活水平,必须低于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不能高于这一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量入为出,拟订并切实地执行一个生活的计划。
约翰·洛克曾经指出“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致于入不敷出的最好方法是,他必须时时留心自己的日常事务,定期进行收支结算。”惠灵顿公爵用一个精确而详细的账目开列其所有收支。他对格雷格先生说过:“我对它十分重视,并且我也建议任何人都这样做。以前我经常让自己一位的心腹去做这件事。一天早晨,竟有好几个催债人来讨一、二年来的债务,这让我非常奇怪。原来,这名心腹竞然没有去结清我的帐款,而是拿了我的钱去投机。从此,我改正了这一愚蠢的行为。”
谈到债务问题,他的意见是:“债务会使人受到奴役。我了解没有钱花的滋味,但我决不让自已堕入债务之中。”详细记录收支情况,在这点上华盛顿和惠灵顿的作法可谓毫无二致。而且,华盛顿对家人的花费从不忽视,总是仔细查看,以保证生活水准不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即便在他身居高位、成为美国总统之后,仍旧如此。
海军上将杰维斯·圣·文森特伯爵曾经谈起过他早期奋斗以及不肯借债的故事。他说:“我们家是个大家庭,然而父亲收入不多。在我的人生道路刚开始的时候,父亲给了我20英镑.这也是他曾经给我的全部钱财。到了海军基地,我享受了一段相当优裕的日子,钱花光后,我向父亲送了一张20英镑的汇票,但是,遭到拒绝.汇票被退了回来。
父亲给我的这一惩罚让我感到极为耻辱,我发誓: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偿还债款,我决不再开具一张借款单据,我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当时,我迅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摆脱了困境。我一个人过日子.充分利用部队发给的津贴,我觉得就可以过得很宽裕。我自己清洗、缝补衣服:还用床上的被套做了一条裤子。我尽可能地节省自己的津贴,以挽回我的名声。
等有了一定的积蓄以后,我开始承兑汇票。从那以后,我一直小心谨慎地按照自己的收入水平过日子。”整整6年,杰维斯忍受了物质匮乏带来的各种困窘,但是,他保持了自已做人的骨气,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正是靠这种良好的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性格力量,他渐渐地成长为一位高级将领。
有一次在众议院,休姆先生发言——尽管引起人们哄笑——但他仍坦率地指出,英国人的生活消费太高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尽管没有超过他们的收人水平,但已节节逼近,照此下去,这种“风尚”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人们都渴望成才,可他们往往沦为虚伪之人。他们只追求时尚华美的衣服,沉溺于声色犬马,挥霍浪费,这些品质决不会为一个人的果敢坚毅和绅士风度打下牢固基础。
结果必然是,我们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华而不实、俗不可耐的年轻虚伪之徒。这让我想起了~艘被人遗弃的船,上面只有猴子,每天在海上接运乘客。这样的人想成为有救养的绅士,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奢望!外表装出绅士派头,却掩饰不住已丧失殆尽的诚实。尽管他们可能并不富裕,却貌似万贯在身。他们似乎是“受人尊敬的”,其实只有从最卑鄙意义上即从庸俗的外表上才是如此。他们没有勇气按照上帝所要求我们的方式生活,而是按照我们自己所要求的荒唐的时髦方式生活,生活在一种虚荣的满足和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绅士”世界之中。
挑战自我(1)
在社会这个竞技舞台上,上层的人士每时每刻都会感到斗争的残酷和生活的压力;其中,所有高贵的自我克制的品质都受到无情的蹂躏,而且许多美丽的天性都惨遭谋杀。任何挥霍浪费、任何悲惨生活和倒闭破产,都来自于那种想向人炫耀的虚荣心,而这些明显的庸俗的成功并不需要我们大肆张扬。人们的欺诈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表现在方方面面,人们敢于表现不诚实而不敢显示贫穷,人们崇拜金钱,疯狂地追逐财富,人们对失败破产者毫不冷悯同情,多少个无数无辜的家庭因此而毁灭。
最近,查尔斯·纳皮尔勋爵在从印度离职之前做了一件勇敢正直的事,他印发了《士兵守则》,对在印度军队中的年轻军官的*生活,以及由此给他们带来的可耻的债务.表示了强烈谴责。
在这本《士兵守则》中,纳皮尔勋爵强调指出:“诚实是与一个有教养的绅士的性格紧密相连的。”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遗忘。“喝了香槟和啤酒不付帐,骑了马不给钱,干这种事的人是一个骗子,而不是一个绅士。”那些生活水准超过自己收入的人,以及那些常常招惹是非而欠下债务,被法院传唤的人。从他们职务方面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官,但是他们决不是绅士。
纳皮尔将军认为,那种常常欠债的习惯,使人对一个绅士应具有的品质变得麻木不仁。一名军官仅仅会打仗还很不够,这种本事连一条恶狗也有。他认为,是否信守自己的诺言,是否偿还债务极为重要,只有在这些重要荣耀中,一个真正的绅士和士兵的形象才光彩四射。贝阿德是这方面的榜样,所以查尔斯·纳皮尔要让所有英国军官都向他学习。他知道他们“无所畏惧”,然而,他也要让他们“没有耻辱”。
但是,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国内,都有许多年轻勇敢的士兵,他们能够在危急关头,在硝烟战火中登上敌人的城堡,能够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自己的英雄气概,但是,他们却没有必需的道德勇气去抵制那些来自肉体感官的诱惑。对感官快乐的诱惑和自己的欲望他们不能勇敢地说:“不”或者“我付不起”。而凡他们宁愿勇敢地去死也不愿去耻笑自己的伙伴。
在年轻人初步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连串的诱惑。对这些诱惑的任何屈从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堕落,上天赋予的禀性也会发生些许扭曲。而抵御这些诱惑的惟一有效方式就是果断坚定地用语言或行动说“不”,不留片刻犹豫,不去患得患失。但是,“下不了决心就注定要失败”。
我们常常用到的那句祷告语——万勿使自己受到诱惑——真可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诱惑时时考验着年轻人的意志力。并且,只要屈从了一次,对它的抵御力就会削减几分;但如果坚决地抵制住了诱惑,那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充满了力量,再次抵制成功,就会养成面对诱惑毫不动心的习惯。抵制诱惑的真正力量,其实就蕴含于早年养成的自制习惯中。一个养成了良好习惯的人才会拥有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会调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小行为,是我们道德品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米勒曾经谈起过自己年轻时代的艰苦生活,但凭借坚定的意志,他果断地抗拒了诱惑,从而拯救了自己。那时的他还是个石匠,闲暇时经常会和同事喝上几盅。一次,在喝过两杯威士忌后,回到家里的他打开了自己爱不释手的《培根散文集》。他发现书上的字在眼前模糊摇晃。
挑战自我(2)
他说:“我觉得自己堕落了,喝得糊里糊涂,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我不该就这样毁了自己。虽然在那时下决心不再喝酒是牺牲了感官享受,但是,我更不愿因此而丧失理智。感谢上帝,我以后再没喝过酒。”
正是类似的决心成了一个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并且为一个人将来的性格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果休·米勒不是及时地以其道德的力量摆脱了这种诱惑,或许已为其所累,就此沦落。对于这种生活中的暗礁,每一个年轻人都需要时时保持高度警觉。酗酒就像奢侈的恶习一样,是年轻人前进道路上巨大而致命的诱惑。
瓦尔特·司各脱爵士常常讲:“在所有的恶习中,酗酒与伟大是截然相悖的。”不仅如此,它与节俭、正直、健康和诚实的生活也格格不入。假如一个年轻人在饮酒方面做不到收放有度,那他最好还是戒掉。约翰逊博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谈及自己的酗酒恶习时,他说:“我还是戒掉它吧,因为实在没办法控制自己喝多少。”
为了成功地摆脱坏习惯的纠缠,我们不仅要小心翼翼地与之斗争,当然这种方法是管用的。但是,我们更要达到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一些机械的方法,比如发誓,对戒除坏习惯有所益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确立高尚的行为准则,并且努力去加强和纯粹这些准则以戒除恶习。为此,一个年轻人必须严于自省,将自己的言行举止与行为准则加以对照。
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得越多,他就会越感到自卑,或许自信心也会不足。但是,你会发现这种做法对于抵御当下的诱惑,成就伟大和高尚,是大有裨益的。这是提高自我素质的最高尚的工作,因为“真正的荣耀,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战胜。否则,征服者就是前面的那个奴隶。”
为了向人们透露赚钱的极大秘密,许多流行书刊已经出版发行。但是,赚钱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任何民族的大量谚语都证实了这一常识,“积少成多,积腋成裘”,“勤奋乃好运之母”,“没有耕耘,没有收获”,“没有汗水就没有成果”,“天道酬勤”,“世界是属于那些勤劳而坚韧的人”,“贪吃贪睡必然债台高筑”。这些饱含哲理的字句,是代代汲取的精神食粮,从中透视出获得财富的最佳途径。在未形诸文字之前.这些谚语就早已口头流传。
而且,和其他那些广为流传的谚语一样,它们是最早的道德准则。它们历经时间的检验。并且.人们的日常经验还在证实它们的正确、力量和真理性。
关于意志力和对金钱的妙用与滥用,所罗门的格言中充满了智慧:“工作中偷懒的人和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是孪生兄弟”。“去看蚂蚁的人,是懒汉;思考蚂蚁工作精神的人,是智者。”
这位传道者说,懒惰的人必然穷困,“像云游者那样穷困,像武士那样赤手空拳”。而勤劳和正直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酗酒者和饕餮之徒往往食不果腹,瞌睡虫难免衣不蔽体”。“谁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谁就会富甲一方。”但是,最重要的是“智慧比黄金更可贵,比珠宝更无价,它的价值无可比拟。”
勤奋和节俭可使一个智力一般的人凭借自己的收入获得相当的独立性。即使是工薪阶层的人,只要他对自己的收入合理使用,精打细算,不浪费,他也能做到这一点。一分钱虽然微不足道,然而,无数家庭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对每一分钱的台理使用和节省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一个人不珍惜这每一分钱而让他的辛劳所得随意从指缝间溜走——一些送给了啤酒屋,一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花掉了,那么,他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与一般动物并没有多大差别。相反地,如果他不轻易乱花一分钱——部分钱用于社会福利事业或投资保险基金,一部分钱存入银行。其余的全交给妻子去打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和家庭成员的教育费用,那么,不久他就会发现这种对每一分钱的重视会带给他丰厚的回报,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家庭生活越来越红火,对将来心里也没有什么担心。
假如一个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志向远大并且拥有非凡的精神财富,那么,不仅他自己会从中得益,其他人也会在他的生活道路中受益匪浅。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可能,即使一个在车间劳动的普通工人也能做到。在曼彻斯特铸造车间工作的托马斯·赖特就是一个典型,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对许多罪犯进行了成功的改造。
胸怀决定着身价(1)
一次偶然机会,托马斯·赖特遇上了让刑满释放的罪犯在悔过自新中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的难题,这成了他把注意力转向对罪犯进行改造的契机。此后不久,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问题上,并决定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尽管他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都得在工厂上班,但他还是利用自己空余时间——主要是星期天——去从事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在当时犯罪分子的确是被杜会所遗忘。虽然,赖特每天从事这一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成效却十分显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10年时间里,这位在工厂劳动的人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把300多名重罪犯从罪恶的深渊里拯救出来,开始重新做人。他被认为是曼彻斯特中央刑法院的道德医生,在卓别林等人都失败了的地方,托马斯·赖特却获得了成功。
许多年轻人经过改造又重回家中,回到父母身边,真正是浪子同头,改过自新,成为一个个诚实勤劳的人。完成这一工作决非易事,需要时间、金钱、精力、节俭,尤为可贵的是,赖特用自己在铸造厂劳动所得的微薄收入救济了许多被逐出家门的人。每年他在这方面的支出高达100英镑,对于一个铸造工来说这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在给罪犯提供物质资助、赢得他们好感的同时,他还通过省吃俭用、合理安排了家庭正常的日常生活所需,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积累了部分钱财。每一周他都经过周全考虑,将工资进行分配,用于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多少,用来交房租多少,用于学校捐赠多少,用于救济穷苦贫民多少,而且这一系列分配都必须严格执行。
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这位地位低下的工人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目标。的确,他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内在目标的力量,展示了微薄收入经过周全考虑和恰到好处的使用而创造的奇迹,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诚实正直的人的性格力量对他人的生活和行为所发生的巨大影响。
不论从事哪种工作,只要这个上作是正当的.不管是耕种土地,制造工具,纺织棉纱还是站柜台,都不会使人降低身价和蒙受耻辱,相反地,只会给人带来荣耀。一个年轻人可能会经营术尺或量度丝绳,而从事这一职业并不会让他丢脸。除非他的心胸超不出这把尺子或这根丝绳的范围.像其中一个那样心胸狭窄,像另一个那样见识短浅。
福勒曾经说过:“不是那些有正当工作的人应该感到羞耻,而是那些没有合法职业的人应该感到害臊。”大主教海尔也曾说过:“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所有职业的前途都是美好的。”
那些从卑贱的职业走以上层社会的人与其说应该感到脸红,还不如说应该为自己所克服的种种困难而倍感骄傲。一位美国总统,当有人问到他的战袍是什么,即耻笑他年轻时候当过伐木上人的时候,他自豪地答道:“一副衬衫袖套”。尼森斯的大主教弗利彻年轻时曾经制造过蜡烛,有一次,一位法国医生带有恶意耻笑他,刻薄地谈起他的出身,弗利彻回答道:“如果你也出生在我那样的环境里。恐怕到现在你仍然是个蜡烛制造匠。”
在挣钱中,最需要的东西是人的精力,积累财富则是最高的独立目标。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这一目标。鲜有不成功的。但是,量入为出,点滴积累,让财富数量日益增加,却极少有人能做到。奥斯特瓦尔德是巴黎的银行家,曾经一贫如洗。每天晚上,他都要到一家饭馆去吃晚饭并喝上一品脱啤酒,然后把所能找到的所有软木塞收集回去。他如此这般地做了8年,这些软木塞竟然卖了8个金路易。而这8个金路易就成了他发家的本钱——他开始投资股票,死后留下了大约300万法郎的遗产。
胸怀决定着身价(2)
约翰·福斯特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决心在挣钱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有这样一个年轻人,祖上给他留下了巨额家产,可他声色犬马,恣肆挥霍,以至后来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绝望之中他离家出走打算一死了之。可是在原野上他被周围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而这些原本都是属于他的地产。他伤心地坐下来沉思了片刻,稍后坚定地站了起来决定痛改前非,重振家业。
他返回街上,看见一辆运煤的货车停在一栋房子前的人行道上,煤撒了一地。他帮着把煤装进车里,从此便受雇做上了这份工作。那一次,他得到了几个便士,另外还有一些酒肉的犒赏。他把这几个便士积攒起来。就这样,通过这种奴仆性的劳动,他一便士一便士地挣钱,也一便士一便士地攒钱。然后用积攒起来的钱做牛羊贩卖生意,因为熟悉行情,他做起来得心应手,因而赚了不少钱,本钱多了以后,他又开始做其他生意……
最后他发财了,恢复了往日家业。但是,他极为悭吝,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因此死了之后,几乎无人去给他送葬。如果他慷慨一点,并且以同样的决心去行动的话,他或许会成为一个慈善家,这对他和别人都有好处。这种生活和结局十分可悲。
在以往,给别人和自己带来舒适和自由独立,是无比荣耀也是人们所乐于去做的事情,而仅仅只是为了积累财富的人是心胸狭窄和十分悭吝的。不要养成无限制地省钱存钱的坏习惯,这一点是每个聪明人都必须注意的,而且,对年轻人来说,生活过分节俭很可能养成贪婪的性格,过犹不及,在一个地方是美德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变成邪恶。对金钱的崇拜——不是金钱本身——是罪恶的渊源。
对金钱的崇拜禁锢和压迫着人的灵魂,它关闭了通向慷慨大方的生活和行动之门。因此,瓦尔特·司各脱爵士指出:“宝剑能逼退一个人的身体,金钱能收买一个人的灵魂。”
商业活动所独有的弊病就在于使人的性格趋向于机械化。商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见钱,不见人。如果他只为自己而活着,他就很容易把其他人都当作自己的对立面。只要翻一翻他们的总帐目,你就会了解他们的生活。
毫无疑问,如果以一个人拥有的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成功的大小。是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从本性来说,每个人都想成为个成功者。即使一个意志坚定、头脑敏锐、动作敏捷的人,一旦抓住机会,他也会立刻行动,不择手段地赚钱。这些人完全有可能既没有高尚的品质,也不会实施任何善行。一个一心只想着钱而意识不到更高的力量的人,虽然他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始终只是个非常可怜的生物。金钱决不是任何道德价值的证据。
金钱的闪光只能吸引它的所有者毫无价值的注意力,正如萤火虫的光亮只能把自己暴露给它的捕捉者那样。
那些成为崇拜金钱的牺牲品的人们,让人想起一只贪婪的猴子,它对某些人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据说,在阿尔及尔地区,农民把一只葫芦形状的细颈瓶用绳子固定好,系在一棵树上,再在细颈瓶里放入一些大米,这只瓶的瓶口仅能容下猴子的爪子。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把爪子伸进瓶里,抓住自己的战利品。然后,他试图把爪子拉来,但由于它死死地抓住战利品不放,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它竟然不知道松开爪子丢掉战利品。就这样,直到第二天早晨,当它被人捉住的时候。它还是那样愚蠢地握着爪子,或许它还在为抓住了大米而感到骄傲呢。这则小小的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寓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的用处。
胸怀决定着身价(3)
总的来说,人们过高估计了金钱的力量。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不是那些富人所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募捐而完成的,而是那些收入微薄的人们的壮举。那些最穷苦的人们基督教的精神传遍了半个世界,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发明家、发现者和艺术家也都是一些节俭的人,就生活境况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与那些体力劳动者并无多大区别。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对于人们的好学上进而言,财富与其说是动力,还不如说是阻碍。在很多时候,它带来的不幸与幸运同样多。那些家业殷实的年轻人,因为什么也不缺乏,生活过于顺利,很快就会安于现状,对一切心满意足,因为什么也不缺乏。由于没有任何特别的奋斗目标,他会觉得时间无从打发,他的道德与精神仍处于沉睡之中,与随着潮水涨落的水螅体相比,他的社会地位并没高出多少。“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打发时间,而这样的工作是多么地枯燥无味,多么的不堪忍受和不胜悲哀。”
但是,如果富人被高尚的精神情操所激励,他就会视懒散为懦弱,把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扔进垃圾桶。而且,一旦他想到了与他所拥有的财富和财产相对应的义务,他就会比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们更强烈地感到使命的召唤。当然,这种使命感必须付诸实施。或许阿果人的祷告语是我们所知的最好的祷告语:“不要使我贫穷也不要让我富有,只要能让我足以养家糊口”。
在曼彻斯特城的皮尔公园中,下院议员约瑟夫·布鲁彻顿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这句名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我的财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我那点小小的精神追求。约瑟夫出身低微,曾经当过工人,但是,他的诚实、勤劳、守信和节制使他声名远扬、地位显赫。
到了晚年,在退出议院之后,他来到曼彻斯特的一个小教堂里当了牧师,他兢兢业业,尽心尽贵。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深知他的为人.他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要彰显于人,或是赢得赞誉,而是凭自己的良心,尽自己的义务,使那些最底层的小人物也成为一个个诚实、正直、满怀爱心的人。
“可尊敬的人”,就其本义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可尊敬的人是确实值得人们去关注的,但是,如果这种“可尊敬”仅仅体现在表面,那就决不值得人们去关注了。一个品行良好的穷人比一个道德败坏的富人要值得尊敬得多,一个地位低下默默无闻的人比一位声名狼藉有犯罪记录的无赖要好得多。 一个知识渊博、目标远大而又能权衡利弊的人,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比一般人更具责任心。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形成和具备果敢的品格,使我们的精神和肉体——包括良心、灵魂、智慧和气质——都尽可能充分地得到发展。结果是:除了财产以外,我们对其他任何东西都必须考虑周详。
因此,最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获得了最多的感官快乐、最多的钱财、最大的权力或地产、最有影响的声誉或名望的人;而是那些勇敢无畏,勤奋工作,为人类尽职尽责的人。金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力量,这没有错;但智慧、热心公益的精神和品质也都是力量,而且比金钱的力量要高尚得多。
柯林伍德勋爵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让其他人去申请退休金吧,没有金钱我一样富有,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生活过得优裕。假如不被任何不纯洁的动机所玷污,我会在我的土地上自食其力。我和司各脱可以继续在菜园里种植卷心菜,所有开销也不会比以前更大。”另有一次,他说:“我只求可以支配自我,拿100份退休金和这点做交易我也不干。”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发财毫无疑问会使一部分人更具社会地位。但是,请特别注意,他们必须具备各种精神、感情和行为的品质,否则,他们就只不过是富人.仅此而己。有一些颇具社会地位的人,富有如克利萨斯,可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也没有赢得任何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一只只钱袋子,他们的力量只能在自己的钱柜里发生作用。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的标志在于他是舆论的导向者和统率者。一个真正成功和有用的人。并不一定要富甲天下,而是要有高贵的品格、丰富的经验,即便穷困如托马斯·赖特,物质财富十分有限,但因他关心人性的改造,懂得金钱的妙用而不滥用,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财富和能力,也可以毫不迟疑地鄙视那些成为“钱袋子”的庸俗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