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吟秋声:鱼皮馄饨敲鱼面

我是一个喜欢吃馄饨的人,从小吃到大,百吃不厌。但爱则爱矣,对其要求自然也是有的。喜欢小馄饨多于大馄饨,喜欢汤馄饨多于干捞,喜欢鲜汤绿葱,外加熬过的猪油,最好再有紫菜与虾皮,这样一碗鲜得眉毛都能掉下来的小馄饨,才是我的最爱,但这样正宗的合我口味的馄饨如今难觅矣! 这次在台州玉环首次吃到一种鱼面馄饨,在鲜味上首先满足了我的味蕾,但又自有一种沪上馄饨皮所没有的韧性,吃口Q弹劲道,让我大快朵颐。 徐莹女士是土生土长的玉环人,她告诉我,这种馄饨的外皮,其实是一种敲鱼面皮,每年年关,家家主妇都会亲手制作。将新鲜鱼肉刮下,和入面粉,以棒击打,为防粘棍,边敲边撒些番薯粉,敲成的面皮以圆薄透明者为上。这样费力敲出的圆形面皮,还要放在锅底小火烘烤,其外形小巧者被选用做鱼皮馄饨,大者则卷成长卷,切成细丝存放,那就是“敲鱼面”——顾名思义,敲打鱼肉而成的面。 在外品尝美食,很多时候环境嘈杂,疲于应酬,味蕾饱受干扰,自然不能尽兴。享受美食,须耳根清净,无话语杂音,音乐须舒缓轻柔;为着养眼,伴以绿植或鲜花佐餐,餐具色彩款式应以与菜式品相相配为宜……诸如这些,美食家徐莹女士可谓深谙此道,因此,她有心成全这份美食心思,寄来鱼皮馄饨和敲鱼面,让我和先生在家好好尝鲜。 打开看时,外观先得夸赞:那几只精心制作的鱼皮馄饨,居然被一只只独立包装于小袋,仿佛一枚枚精致的首饰。据说,刚包好的馄饨,外形就如荷花盛开,我拿到手的虽然一路颠簸已压得不成其形,但在锅里又如苏醒了似的饱含着水分张开。那鱼面薄如纸条,摆放整齐有如工艺品,放入锅中,久煮不烂,起锅捞出,则一根根近乎透明,很能激发食欲。 因为前一天刚用避风塘的鲜虾馄饨给先生做了他最爱的馄饨面,因此意外接到来自玉环的手工制作的鱼皮馄饨与敲鱼面,我也不假思索地将二者混煮一锅,兴致勃勃地做成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面,上面飘着碧绿细碎的葱花,汤水因为面皮中海鲜的加入而格外鲜美。一口咬开饱蘸汤汁的馄饨,味蕾顿时被一股鲜汁包裹,由此我敢肯定,鱼皮馄饨的肉馅中,一定也加了鱼肉,不然哪来那么鲜美的味道?那鱼面,自然因为揉入了海鱼肉味而比一般的面更有嚼劲与滋味。 先生却边吃边回忆他八十年代出门讲学时,第一次尝到鱼面馄饨时的情景:那是在温州当时的语文教研员家里,其妻亲自买了上好的大黄鱼,当场做了敲鱼面皮,又当场裹的鱼面馄饨,那滋味呀,鲜得先生没齿不忘。我听他讲起那顿美餐,脑海中回忆的却是多年前在市区五角场一家面馆吃的黄鱼面,滋味也是一流。由此做个类比,自然能够想象,细嫩鲜美的黄鱼肉敲出的面皮,味道如何顶级。现在的鱼面,一般选用的是鳗鱼或者马鲛鱼,虽然比起一些不入流的海鱼来还是鲜嫩无比,但比之黄鱼,自然差矣!更何况,当场做的鱼面馄饨,更占尽了新鲜的优势,对于味蕾来说,自然更为奢侈。 先生告诉我,他还有幸品尝到福建的燕皮馄饨,那是将猪肉敲打进面皮的做法,口感比起鱼皮馄饨,又自有风味。然而先生品尝燕皮馄饨也已是很久的事了,印象似乎没有鱼面馄饨那样深刻。 鱼皮馄饨敲鱼面,两全其美唇齿间。将鱼面馄饨和敲鱼面同煮,可谓我的一项创举,但似乎又过于铺张。那面皮自带鲜味,做成的汤,只加少许盐,几乎不用其他调味料。玉环当地人通常是将二者分食,鱼面馄饨单独上汤端出,敲鱼面则做成鸡汤鱼面、三丝鱼面、翡翠鱼面清汤鱼面等,或者索性将敲鱼面当作一款佐料,加入汤面、年糕、豆腐汤,或者其他汤品中,既有鱼肉的鲜美,却没有鲜鱼的腥味。其绵长耐煮,口感微韧而不腻,嚼之自带鲜味,的确是汤品的好伴侣。 忽然灵光一闪,决定明天将敲鱼面放入白菜汤年糕里试试! 


稚吟秋声:鱼皮馄饨敲鱼面_第1张图片
稚吟秋声:鱼皮馄饨敲鱼面_第2张图片
稚吟秋声:鱼皮馄饨敲鱼面_第3张图片
稚吟秋声:鱼皮馄饨敲鱼面_第4张图片
稚吟秋声:鱼皮馄饨敲鱼面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稚吟秋声:鱼皮馄饨敲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