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角度分析电商行业

电商发展史

产品因需求而产生,从产品角度看电商,知其为何生,为何死。

产品角度分析电商行业_第1张图片

典型电商分析

微店、萌店

2014年,微店上线,2015年,萌店上线。做微商,让个人可以在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店。曾红极一时,不久后衰落。

成功关键:随着电商海量、鱼龙混杂的商品日益增多,用户的选择成本雨来越多。恰逢此时,微信等社交平台崛起。通过社交平台,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来推荐、购买商品,减少了用户的决策成本。

衰落原因:以利益为目的过度的宣传、虚假宣传,让人们对微商这种营销方式排斥、反感,失去了原本的熟人间的信任。同时微商的类似传销的发展下线的多级代理模式,违反了互谅网去中间化的原则,使商品价格等并不具备竞争力。监管不力,开店人员鱼龙混杂,商品质量、物流、服务等均无法保障。

启示:基于社交、信任关系,减少用户选择成本的方式的可行的;但一切的前提是真的能够为用户带来好处,同时不是人人都具备经营电商的能力。

拼多多

2015年,拼多多上线,做拼团社交电商,非目的性购物,逛模式。1年内,单日成交额破1000万,月付费用户数破2000万

成功关键:拼团模式,表象为买的人多和省出的营销推广费用导致商品价格便宜,实为通过拼团带来社交分享,通过社交群维护用户,调整拼团人数、拼团规则带来拉新、促活、社交分享互动等效果。通过大数据,商品销量决定商品露出位置,而销量是基于用户的认可,也可以说是用户决定了哪些是好商品,需要露出。不过这依然建立在严抓商品品质、精选商品的基础之上,口碑和信任是传播的基石。

可能的缺陷:基于价格的拼团,用户忠诚度不高,同类拼团产品众多。所以社交、口碑、信任是成功的关键和壁垒。

低价与假货次货的矛盾不可避免,所以在抓商品质量上力度需要投入更多。

启示:低价、高性价比比策略并未过时,与消费升级并不矛盾,三四线城市更为需要,拼多多是比微商更物美价廉的选择。

小红书

2013年,小红书出境购物攻略上线,满足了海外旅游用户旅游前定制shoplist,旅游后分享购物心得的需求。2个月后,小红书购物笔记上线,意在聚集起对海外购物感兴趣的人,做境外购物的知乎,目标用户以有境外购物习惯的女性为主,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不再仅限于旅行前后的低频场景。

2014年9月上线福利社,提供跨境电商购物功能,非盈利探索性为主。每天10点上新,90%商品迅速卖光;逻辑上为,少量精品+提前预测+快速销售,C2B模式,以熟悉换取信任 ,如正品概念,不展示证书而是全程直播在日本拜访品牌供应商的过程。

2015年6月,小红书将目标用户定位为“不知道该买什么”的用户,早期引入和培养一批意见领袖,根据用户行为和口碑分享,为用户进行精准的内容推荐。

2015年12月,注册用户1700万,营收7亿元。2017年8月,app口号由全世界的好东西变为全世界的好生活,内容不再局限于海外购物,扩张为女性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

可能的缺陷:1. 内容转电商的小红书,社区内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假货、虚假内容是破坏信任关系的毒药,随着社区体量变大,对内容的监管,问题出现的处理提出了一定要求。

2. 如电商做大,用户选择成本越来越多一样,随着社区内容的增多,也带来了用户对内容的选择成本,如果无法平衡内容的体量和用户的精准投放的话,可能会导致用户的流失,特别对于新用户而言,会对大量的内容产生迷茫。随着体量增大,软文、广告营销类的用户反感的内容增多。

导购类网站

导购,2013年,阿里巴巴对导购网站的政策进一步收紧,开放的接口一直在缩减,限制导购网站对API接口的调用次数。2013年中旬,淘宝对相关佣金接口进行了限制。就像一个水龙头,以前水龙头里的水是无限使用的,现在受到诸多限制。限制佣金接口,意味着营收来源被切断,这对以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导购网站是致命的。电商导购这个业态的‘天花板’十分明显,这是一个主要依赖于淘宝环境生存的业态。人家只要阀门一关,这个业态就集体下岗。

从本质来看,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平台,以及米折网、返利网等返利类网站,是一批来势凶猛的叛逆者:它们不再支持爆款文化,而是让用户去主动发现自认为性价比高的产品,或者自己喜欢的产品。换句话说,它走得是“共富”路线,要让小店主们共富起来。

阿里政策转向,导向京东、唯品会、聚美等 电商的导购增多 。部分导购网站转型为电商平台或社交媒体等 。穿衣助手、明星衣橱等偏向工具类的导购网 站快速发展。

蘑菇街

2011年,蘑菇街上线,定位为女性购物社区,初为电商导购,后为垂直社区电商。

起初重点在于商品排序和推荐上,区别于淘宝价格、销量、信誉体系的排序方式,希望让女孩子看到又新又好的东西,从喜欢的维度进行排序。以瀑布流图片墙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收集用户喜欢,提升购物转化率。90%以上的流量导入到淘宝。

2012年推出“蘑菇自由团”C2B反向团购模式,即用户可以根据购买需求自发组织成团,激励商家参加活动,以获得性价比较高的商品。当对某一款商品点击“喜欢”的用户超过一定数量之后,在商品页面上就会自动出现“求团购”按钮。然后买家们与卖家互动讲价。

2013年,蘑菇街CEO提出,“热度高的单品晒单分享,只能满足用户的大众化需求,只有海量时尚达人们每天推荐出海量的搭配,才能迎合个性化需求,这是搜索、类目之外能大规模发现商品的一种新路径。”以搭配为爆点,构建达人导购产业链。2013年,被阿里巴巴封杀,由导购逐渐转为垂直电商。

2014年,弃用商品瀑布流展现方式,构建专业的买手团队,完成挑款、挑货,先于目标用户做出决策,形成客观数据分析和时尚买手主管推荐地结合。业务重心从社区向零售方向转移。从数据上来看,这种方式推动平台商品交易转化率提升了6倍。 在蘑菇街总部所在的杭州,已经建立起了5000平米的选品中心,买手在完成品牌样品选购之后,商品接着会进入质检中心检验审核,然后再进行编辑搭配、模特展示,最后呈现在用户面前。

2015年年初,随着淘宝京东两强格局形成,纯电商平台之争已经落幕,商家和用户资源逐渐向淘宝京东倾斜,商品质量也得到提升。从长远考虑,蘑菇街重新踏上社交+电商之路,继续深挖社会化电商的潜在市场。

2017年,蘑菇街与微信合作开发小程序,率先使用小程序内直播和支付候分享红包,下次购物立减的功能。小程序推出公众号CPC广告位,让微信公众号可以在图文推送中灵活插入文中广告位,并自行选择商品类目,系统会根据文章内容匹配适合的广告进行展示。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角度分析电商行业)